-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早生貴子:幫不了你養娃,但能幫你覺悟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683056
- 條形碼:9787807683056 ; 978-7-80768-305-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早生貴子:幫不了你養娃,但能幫你覺悟 本書特色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齊家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育兒要深思 養孩子為什么比從前苦、比從前累?在楊早看來,很大一個原因是,孩子作為家庭中心的角色越來越明顯。1980年代獨生子被稱為“小皇帝”,30多年后他們依然“高踞龍庭”,而且耗費的資源正在以倍數遞增。前30年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哺養與照顧,后30年為無微不至地哺養照顧下一代而努力,這種交疊的傳承圖景,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這部《早生貴子》是楊早以“養娃”為起點,探尋“成長”多元可能性的行思錄。全書有以下3方面看點—— 一是“父親楊早”的一線養娃體會與經驗,如:怎樣當好一名育兒能力不強的父親?孩子不睡覺怎么辦?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啟蒙?上幼兒園的孩子要不要學英語?有沒有必要追求學區房? 二是“媒體人楊早”對近十年教育熱點問題的觀察與思考,涉及一度引發熱議、至今余波未歇的國學熱、中小學生減負、高考作文、文科教育、大學角色、就業難、留學生畢業去向等。 三是“學者楊早”借由回顧魯迅、梁漱溟、沈從文等中國現代文人的經歷,對處理教育問題、維系代際關系的思悟。此間對于結婚、生育、父母角色等問題的觀照,同步于當下時代大潮中個體的思慮。 總體上,問題意識貫穿始終。詼諧中不乏嚴肅的思考,是一部活生生的“紙上脫口秀”;著眼點見高度但不高冷,是一部凸顯人文底色的“教育行思錄”。亦是作為父親的知識分子十年間的珍貴思想檔案,啟發讀者跳出窠臼,換一種眼光看未來。
早生貴子:幫不了你養娃,但能幫你覺悟 內容簡介
《早生貴子》是學者楊早當父親十年的心靈史,匯集了作者近十年來對教育問題的50項思考,內容輻射家庭、學校、社會、未來,質疑與反思精神貫穿始終。 全書分為四輯,先后觀照養娃日常、中小學教育、大學角色、代際關系。字里行間,所謂“成長”,探尋的是孩子、家長、社會的共同進步,指向多元價值觀。在成為焦慮的家長之前,翻翻這本書吧!人生并非只有一種解法,一如每個孩子的成長。
早生貴子:幫不了你養娃,但能幫你覺悟 目錄
序 言
v 對自信的人保持警惕(邱小石)
xi 一邊相信書本,一邊選擇現實(綠茶)
**輯 要不要做100 分父母?
003 孩子,你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嗎?
007 怎樣當好一名育兒能力不強的爸爸?
012 四歲孩子不肯睡覺怎么辦?
019 “屁股”是一個粗魯的詞嗎?
025 幼兒園該不該學英語?
034 關于虐童,我們到底在恐懼什么?
043 父母有沒有能力毀掉孩子?
051 高學歷的父母為什么還要追求學區房?
058 “油膩中年”怎樣跟孩子討論叛逆期?
062 如何讓孩子認知恐怖主義?
069 五年級小學生為什么會被媽媽勒死?
076 孩子莫名的怒火因何而起?
078 假如你的孩子初二看A 片怎么辦?
083 要不要努力做100 分的父母?
第二輯 時代會變得越來越好嗎?
093 誰在傷害中國兒童?
110 求一年級小學生家長的心理陰影面積?
117 教育部給小學生減負是“胡鬧”嗎?
120 中小學能不能體罰學生?
127 為什么《弟子規》是精神霧霾?
143 語文教材的“精華”是什么?
151 文學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56 只靠背背背,就能弘揚傳統文化嗎?
172 為什么八成考生都不敢跟英雄生活一天?
180 睡個懶覺,怎么就惹到你了呢?
187 見義勇為耽誤高考,能單獨重考嗎?
192 高考是*公平的制度嗎?
197 時代會變得越來越好嗎?
203 為什么人們不再稱贊自己的老師?
第三輯 誰的大學?
217 為什么報志愿應該多考慮考慮文史哲?
223 北大拒絕某些高考狀元說明了什么?
226 窮人家孩子要不要上大學?
230 貧困生能不能穿耐克鞋?
236 大學有權利限定學生的生活方式嗎?
241 “非‘211’畢業生不要”算是就業歧視嗎?
245 大學畢業生為什么找不到工作?
248 中文系學生怎樣才能讓人看得起?
257 留不留?往哪兒留?學什么?回不回?
263 留學生覺得美國真好,為什么還要回中國?
第四輯 該不該群嘲上一代?
271 逼你結婚,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
279 生或不生,是一個辯題嗎?
284 為什么不該罵一個有罪的孕婦?
287 該不該群嘲上一代?
290 兩代之間和平相處的關鍵是啥?
300 從“五四”到今天,中國家庭進步了嗎?
310 魯迅當年怎樣做父親?
338 孝子魯迅如何處理跟母親的關系?
369 梁漱溟怎么選擇他的立身之本?
375 鄉下青年沈從文怎樣走出自己的世界?
390 年輕人魯迅三次返鄉都經歷了什么?
398 中國家庭為什么一直是鄉土性家庭?
后 記
405 傷花怒放
早生貴子:幫不了你養娃,但能幫你覺悟 節選
選摘一 孩子,你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嗎? 寶寶: 再過幾天,你就滿一歲七個月啦。在那天之前,是爸爸媽媽九周年的結婚紀念日,還有爸爸三十八歲的生日。年底真熱鬧啊。 寶寶,你每天都要去會所玩,認識了好多小朋友。你知道嗎?爸爸媽媽六年前決定買下這里的房子時,還沒有想清楚要不要寶寶喲。不過,你常玩的會所對面,有一所小學;小區里,有一所幼兒園。不知道這兩點,是不是在潛意識里影響了爸爸媽媽購房的決定? 爸爸和媽媽小的時候,幼兒園和學校都離家蠻近的,*近的時候只有一墻之隔,可以由一個狗洞鉆來鉆去。遠的時候,也就是一條長街或一條小路的兩端。爸爸覺得,不怕到校才發現忘記帶東西,中午可以回家睡一覺,晚飯后還能找到同學一起玩,是兒童時代*幸福的事了。 寶寶,你慢慢長大,會進小區的幼兒園,會進小區對面的小學。可是,你的玩伴會少去好些。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覺得,咱們住的這個區教育條件不好,所以他們賣掉房子,搬到教育條件好的區去,或是在那邊租房子,把這里的房子再租出去。 爸爸小時候,因為爺爺讀研究生、爺爺奶奶兩地分居什么的,轉了好多次學,多得履歷表都不夠格子填。現在回想起來,小學同學在爸爸的腦海里都很模糊,也沒有什么從小到大的朋友。寶寶,爸爸希望你能在這個家里一直長大,一直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有真正的發小,成人后還記得他/ 她奶聲奶氣說話的樣子那種。 寶寶,今年校車問題成了新聞熱點,倒不是說爸爸媽媽有先見之明,但是住在一個有幼兒園有小學還有書店的小區,確實讓人心里安生不少。爸爸在電視節目上說,校車問題,其實反映了小朋友們的家長在與學校談判時的弱勢地位:一方面,確實學校少、小朋友多;另一方面,家長也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援,學校的入學資格、收費、辦學條件,都沒有嚴格的監管。這種情況下,給小朋友選學校就成了“撞大運”或“搶椅子”的游戲,難怪很多爸爸媽媽都盡力奔那些傳說中的好學校。 寶寶,現實很復雜,環境很殘酷,可是爸爸媽媽還是不相信什么“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爸爸媽媽只想給你一個健康快樂的小環境,一個平安喜樂的童年。爸爸媽媽的一位老師說過,魯迅爺爺雖然后來經常憤怒,看上去很冷很酷的樣子,可是因為魯迅爺爺童年有過許多在鄉下玩、看社戲的歡樂,所以他的憤怒下面,還是有著一層溫暖的底色。寶寶,每個人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爸爸媽媽能給你的,也就是這一層溫暖的底色了。 寶寶,爸爸媽媽都是在這個社會中長大的,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可以獨立思考、自由選擇。可是,添了你之后,爸爸媽媽的信心開始打折扣了。爸爸媽媽不知道,如果你上學后,老師教給你的,跟爸爸媽媽堅信的,有強烈的沖突,該怎么辦?那些歷史與現實的苦難與黑暗,爸爸媽媽是不是應該先瞞著你、騙著你,讓你長大成人后,再去自己慢慢揭開那些“華麗的袍子”?如果不瞞著你,會不會嚇著你,讓你變成一個心理陰暗的小孩?如果瞞著你,會不會讓你踏入社會時,有強烈的幻滅感?哎呀,爸爸媽媽真為難啊! 寶寶,這種焦慮在我們這個社會到處彌漫,所以“虎媽”“狼爸”才會大規模吸引眼球啊。要讓爸爸說,倒也不是“虎媽”“狼爸”的教育理念讓人信服,而且他們的教育方式似乎更“中國化”,我的意思是,似乎更適合中國當下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寶寶,現在的爸爸媽媽們真是糾結啊,他們一邊手捧著層出不窮的民國教材,向往那種優雅的、全面的、充滿溫情的教育,一邊又要應付一個充滿競爭的現實。寶寶,自從爸爸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基本接受美式教育觀念,就很少聽說有文化的家庭打孩子了。爸爸媽媽可以縱容寶寶的天性,但社會可不是吃素的啊,于是逼得許多爸爸媽媽不得不想:是不是用棍棒和威嚇,把孩子教育得溫順馴良,會讓他學習更多的玩意兒,將來更能討領導和老板的歡心啊? 寶寶,爸爸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很多爸爸媽媽已經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中不溜兒的、默默無聞的常人,就好像滿地鐵的白領們腦海里都是些響當當的名字。他們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爸爸*喜歡那個滿腦子想回家喝酒養狗的捷克胖子——他叫“好兵帥克”。寶寶,爸爸希望你長成一個有趣的人、會自己找樂的人,神經大條,作風剽悍,喜歡琢磨點兒什么,琢磨不通也不放在心上。那就讓咱們一起往那個方向奮斗吧。互相鼓勵,抱團取暖。就像有時我疲憊地倒在你的床上,你伸出小手,輕輕拍拍我的頭,對,就是那樣。 爸爸 2011 年12 月14 日 選摘二 怎樣當好一名育兒能力不強的爸爸? 我兒辣子,今天滿四歲。自從他出生,我家的紀年方式就變了,基本上進入“賽季模式”:辣子元年、辣子二年、辣子三年、辣子四年……從明天開始,就是辣子五年。 “單反窮三代,養娃毀三觀。”舉個例子,昨天我給辣子打洗澡水。往澡盆里倒完水之后,他用手推我: “你走吧,到那屋去吧。讓媽媽來。” 照我的大爺脾氣,誰敢跟我這么說話呀?肯定是掉頭就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但此刻我就得苦口婆心地說服教育: “你看這水是不是爸爸給你打的?你脫下的衣服是不是爸爸一會兒給你拿去洗?大舀子是不是我給你的?你還要趕爸爸走,你有沒有良心?” 辣子垂首不語。 “有沒有?不說話我胳肢你嘍……” “有。” 就是這樣,大約在辣子心中,爸爸只是可有可無的生物。跟他說“爸爸要出差”,他說“沒事沒事,我們不去遠的地方玩不就行了?”,意思是死了張屠戶,不吃混毛豬,走了當司機的爹,正好宅家里。 得空陪他玩。有時辣子欣然接受;有時他心情不好,小手揮揮:“你走吧。你也幫不上什么忙。”還得死皮賴臉候著他心情轉好。 在辣子紀元,這樣的人就是吃閑飯的,生活朝不保夕,隨時有下崗之虞。因此有時被老婆甩上一句,哽心哽嗓,也莫可奈何。十篇好文章也抵不上陪辣子一下午。 上周在西安曲江寒窯,晚上,一對夫妻跟一孩子——媽媽哄著說:“給爸爸說,今天想爸爸沒?”孩子不吭聲。爸爸一甩手:“我替你說,沒想!”氣哼哼地兀自走了。我同情的目光跟了他幾十米。 悲慘嗎?有點兒。可是,人得適應環境,不能讓自己一直悲催。朱自清先生是我太師祖,不過我對怹老人家的生活態度不是很贊同。朱先生有文章說,自己這一生,朋友就那么幾個,老婆就那么一個,孩子一大堆,實在沒什么味道。這也未免太苦情了,似乎走入《背影》的循環,老這樣壓抑焦慮也不是辦法。 總之現在還沒法改變辣子,他還沒到為了一款新手機、新運動鞋來討好老爹的年齡。所以只好改變自己。首先要承認現實,現實是什么?就是在辣子這個團隊里,我是能力不強的那個。能力不強怎么辦?能力不強的員工又不想被炒,除了要跟老板有裙帶關系,還要態度好。如果這個團隊里都是裙帶關系,就只能拼態度了。 能力不強的員工*重要的是安分守己,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這事兒你是輸在起跑線上的,沒法破。在戲班里,人家是角兒,你是跟包;在公司里,人家是CEO、工程師,你是前臺掃地的老大媽;在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人家是齊達內、羅納爾多,你就得是馬克萊萊,不求名利地干些臟活兒。 今年“三八節”那天,辣子的幼兒園開家長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婦女節,來的多是當爹的。輪到我講話,我就說了說父母的角色,我說一個家庭像一支球隊,根據特色分前中后場,孩子頂到**線當前鋒,父母分工不一定,但大多數情況下,當媽的是中場,負責串連與傳球,有時還要沖上去助攻。如果父親注定只能踢后衛,那就得好好踢后衛,該補位補位,該放鏟放鏟,得分不爭功,丟球不埋怨。 散會了,就有當爹的來跟我握手:“說得好啊。下次一塊兒看球。” 聽著,我并沒說父母就該這樣內外分工,只是限于環境與社會,不得不然。養娃是個獨立的小宇宙,在這里你不行就是不行,別拿掙錢啊、事業啊說事兒,更不能覺得太太管孩子多一些就是天經地義。電視里常有那樣的情況:孩子一出什么事,當爹的**時間沖上去罵當媽的:“你是怎么管孩子的?”有本事你來管嘛,孩子又不是女方單性繁殖的!說這種話、有這種想法的,不管地位多高、財力多大,都是“渣男”,我以為。 所以,能力不強不是逃避的借口,只是現實一種。須基于此,進行自我定位、自我設計與自我塑造。如果三觀在這個小宇宙里行不通,那就毀掉重建吧。 這個團隊里,能力不強的人,就得有當替補和碎催的覺悟。這里就不舉例子了,大概原則是:不決策,但領導需要意見參考時要勇于表達;不干涉,但外圍的麻煩能解決就主動幫領導解決了;不抱怨,兩位領導處于交鋒狀態時既要勇于站邊,又要保持冷靜,因為兩位領導的心理與生理健康都必須得到保護,不然小宇宙就毀滅了…… 那位說了:難道你的追求就是補鍋救火?不對,在任何小宇宙里,人的*高追求都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雖然不算是優秀的父親,但我仍然是一位神圣的父親。魯迅先生“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題目太大了,一般都是沒當爹的人負責思考。我還是很現實地考慮“我怎樣當好一個辣子爸”唄。 目測這份工作的前途,有三重境界: **重是寵辱不驚,相妻教子。辣子團隊里我反正是唱白臉那位,所以倒不怕骨頭輕。能讓他自由自在的時刻越多越好,但違反基本價值底線的時候,總不能為了討好兒子就放任不管吧。比如,孩子心情不好不想叫人是沒關系的,頂多爹媽丟個臉,但給別人造成困擾和麻煩就不行了。 第二重是盡心竭力,保駕護航。社會多亂啊,人心多險啊。能躲著點兒就躲著點兒。有人說要讓孩子早點兒適應這個競爭性社會,我倒覺得等等無妨,很多負面信息,其實可以通過間接經驗,比如閱讀來獲得,而年齡越大,內心越成熟越強大,抗病抗倒伏能力就越強。作為一個五歲半上學的賞識教育承受者,我還是喜歡慢慢來,三分養七分等。 第三重*難,我幾乎不敢保證我能做到。辣子是我必須愛的人,而愛從來不會無緣無故,也不會無欲無求。所以這一關是“保持克制,不求回報”。這個意思就是,辣子應該也必須成為自己的主人,當爹的無權也不必控制他的人生。 上次回成都,跟祖父說到他表哥汪曾祺的家庭。說到汪的父親汪菊生先生,祖父說:“他是一個花花公子。”隨意一句話,我卻有一點兒頓悟。我們經常贊美汪氏父子“父子多年成兄弟”,但這樁美事的前提,是父子兩人都不必為生計所迫,又有共同的愛好,可以一起度曲、種花、寫字、作畫……對彼此沒有要求。我們想想《背影》,父親事事幫兒子安排,買個橘子都親力親為,這怎么當兄弟嘛! 我希望等辣子懂事了,我倆之間能達成一個默契:容忍對方不完美。他不當孝子賢孫,我也不是二十四孝老爸。我不指望他光宗耀祖,他也別想著拼我這個爹。我不提“別人家的孩子”,他也別質問我為什么不賺大錢。有沖突我們坐下來聊,爭取像辛亥年那樣達成妥協。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小宇宙里,各自獨立,像兩棵樹一樣并排站著,但不是靠著。 咱們一起努力吧,辣子。 2014 年5 月22 日
早生貴子:幫不了你養娃,但能幫你覺悟 作者簡介
楊早,1973 年生于四川富順,中山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身兼文史學者、書評人、閱讀推廣人三重身份,關注兒童教育。與書評人綠茶合著寫給孩子的《中國通史》,并在“三聯中讀”開設講給少兒的啟蒙專欄《簡說中國史》《簡說中國人》。 著有暢銷書《元周記》(2020)、《拾讀汪曾祺》(2020)、《早讀過了》(2018)、《說史記》(2015)、《民國了》(2012)、《野史記》(2005)等,編著“話題”年度系列(2005—2014),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編有《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沈從文集》《汪曾祺集》等。參與創立并主持“閱讀鄰居”讀書會及微信公眾號“早茶夜讀”,個人主持微信公眾號“早就說過”“楊早講史”。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