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家族資產管理(財富傳承的成功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10898
- 條形碼:9787308210898 ; 978-7-308-2108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族資產管理(財富傳承的成功哲學) 本書特色
財富管理的目的是讓自己贏得更多自由和時間。對(超)高凈值人群而言,要學會把煩惱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和機構來打理。如此,才能讓家族財富以更好的方式得到保護、規劃和傳承,讓自己更好地將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讓生活更遼闊豐富。這也是作者希望通過本書傳遞的價值。 ——吳曉波 財經作家,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始人
家族資產管理(財富傳承的成功哲學)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國內外先進的財富管理知識以及豐富的實操案例,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闡述中國高凈值、超高凈值人群為什么要做專業的財富管理, 如何更好幫助這一人群實現財富的長期規劃和科學管理, 以及對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深度思考。通過還原實操案例, 介紹財富管理從盡調到決策再到投后的作業流程和規范, 并就與家族資產管理相關的問題給出專業化解決方案。
家族資產管理(財富傳承的成功哲學) 目錄
家族資產管理(財富傳承的成功哲學) 節選
外匯券兌換背后的生錢之道,**次見識市場的力量 其中一件趣事發生在中國銀行,和外匯業務相關。20 世紀90 年代初,中國實行官方匯率和外匯調節價格并存的匯率制度,官方匯率由中國銀行公布外匯牌價,主要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特殊時期就會有特殊產物——外匯兌換券。外匯兌換券簡稱外匯券,是從改革初期至1994 年匯率并軌期間流通的一種特殊貨幣。根據國家外匯局的解釋,外匯兌換券的發行和管理是為了便利國外旅客,防止外幣在國內流通和套匯、套購物資。而外匯券可以在涉外飯店和商場購買用人民幣買不到的稀缺商品,這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商品緊缺和外匯短缺的狀況。 市場上很多人想拿人民幣換外匯以購買緊缺用品如彩電、冰箱等,也有人想將外匯券兌換成更高價值的人民幣,所以當時中國銀行門口盤踞著許多“黃牛”做倒賣外匯券的生意。他們這些與政府規定不符的行為肯定是被打擊的,報紙上也經常刊登相關信息,教育大家不要和“黃牛”交易。 然而非法換匯的行為似乎總是屢見不鮮,更有趣的是,“黃牛們”在做外匯生意時似乎找到了讓其客戶放心的手法。假設你是一個手持美元需要換人民幣的客人,“黃牛”就會跟你介紹,“目前美元掛牌價是5 元,我給你6 元,具體怎么換?如果你需要換掉1000 美元,你就到銀行柜臺存1000 美元的活期存單,我(黃牛)存6000 元外匯券的活期存單,我們同時存進去并交換存單(當時存單還沒有實行實名制),然后再跑到銀行柜臺取出來,從而確保交易的資金是安全的……” 我當時感覺這幫“黃牛”還挺講究策略的,充分利用銀行做了信用背書,也**次感受到市場的力量:拋開監管的話題,只要有需求出現,人們總能想到合理的方法滿足。接觸久了,我還發現“黃牛們”雖然在方法上取巧,但在底線上是堅守的,他們為了達成交易,想出上述取信客戶的手法,把我們銀行的工作人員當成了免費的“出納”;而作為金融服務提供者的我們,對于進入銀行大廳辦業務的每一位客人都是一視同仁的。 人生投資初體驗:**桶金和**個大跟頭 **個投資機會是單位組織購買股票。當時,我太太的單位投資了一個項目需要發行股票,內部員工可以申購。這在當時屬于新事物,公司上下都不知道買了之后到底會怎樣,很多人看不懂也不愿意籌錢,大多數人對股票的認知還停留在“股票可是能讓人跳黃浦江的”的概念上。而我因為在銀行工作,對金融已有一定理解,所以覺得這是一件值得去嘗試的事情。不過我們剛參加工作不久,手頭積蓄不多,為了買股票,還向各方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終拿到了6000 股。這只股票在1992 年年初上市時,股價從1 元變成了30 元,漲到了30 倍,我們的興奮之情難以言表。 至此,學習和投身股票投資就成了我業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隨后第二個機會很快來了。1992 年年初,上海發行股票認購證,即股票發行將采用憑股票認購證搖號中簽認股的方法,凡需認購市場發行的股票的投資者先要購買認購證,一次購買長期搖號抽簽;股票認購證每張收費30 元,不論中簽與否概不退回。這是完全以自由抽簽方式來決定后期可以買到什么股票,起初我評估如果購買10 張認購證,中簽的概率還是挺大的。不過在當時,300 元相當于我3 個月的工資,所以我找到同學一起湊錢購買。有趣的是在發行快結束時,我們獲得消息稱,認購證出現了擺在上海公園地攤上沒人要的情況,大家有些猶豫。所以我后來就寫了封信并附上身份證和30 元寄給上海的姐姐,請她幫我代買一張。這里還有個小插曲,我姐夫在**次代買時忘記帶我的身份證,只能用他自己的身份證代買,所以后來在我的建議下又跑了一趟,買了一張與我的身份證對應的認購證。其實這也是我在銀行工作時學到的,投資這類事情是不可以掛別人名字的。雖然一波三折,但是在當年2 月1 日截止日之前,我終于買到了一張認購證,并在同年6月中了一只叫豫園商城的股票,賺了1萬多元;我姐夫的認購證后來也中簽了,回報不錯。第二次投資的成功,讓我更加相信這條賺錢之路的價值。 關注力就是生產力,第三、第四、第五個投資機會很快出現了。比如,1993年年初深科技(2006年改名為長城開發)內部發行股票,當時內部員工愿意以0.1~0.2元的加價轉讓,我得知后入手了數萬股,上市后賣出賺取數倍,*高達到25倍的回報。這些回報率都很不錯,即在短短時間里就獲得了幾倍到幾十倍的回報,我開始覺得投資項目如果沒有類似回報率都不值得看,對自己也充滿了信心,并在購買原始股的路上一路狂奔,直到踩上一個大坑:青島啤酒。 1993年8月,青島啤酒發行股票,首次采用在全國范圍內無限量發行認購證的辦法。我專程請假去山東青島購買,相信這樣的好企業一定能給我帶來豐厚的回報。和往常一樣,在集中了各種能用的資金后,我全倉買入并等待幾個月后的上市交易。但在青島啤酒上市的當天,端坐于證券公司的我,卻發現青島啤酒的股價只比發行價格高了20%左右,我心想這也太少了,再等等吧。結果這一等卻再也沒有等到高出發行價的那一天,直到多年后我以比起初購買價格虧損50%的價位退出為止。 直到10年以后,我才真正明白問題出在哪里。那時的我在投資時,完全缺乏風險防范意識,也缺乏對標的的深度分析和研究,更沒有及時止損的決斷力,無論之前有過數字多漂亮的投資回報,只要一次失誤、一次誤判或一次不走運,都有可能讓此前所有的努力成果不復存在。這次失敗也為我在財富管理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永遠以風險管理為前提,永遠要注重風險的防范和分散。 回看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財富管理概念還未形成,人們進入金融市場購買金融產品,并不是基于財富管理的目標,而是想怎么樣去賺錢套利。當時即使像我這樣購買股票的人,也都是買了就賣以賺取差價。所以這種行為叫“炒股票”。
家族資產管理(財富傳承的成功哲學) 作者簡介
應松 優脈·家族辦公室聯盟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杭州電子工業大學工學學士,中歐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管理學碩士 曾參與中國平安集團的10年創業歷程,1997年起參與平安—麥肯錫改革及互聯網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創立;此后受邀加盟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Standard Life)、瑞典斯堪地亞集團(Skandia Group)、法國安盛公司(AXA)等國際性公司任職高管。 擁有30年金融從業經歷,直接服務過近千名(超)高凈值人士;管理和培養的金融人士遍及財富管理行業;參與盡調和風控的各類金融產品千余個,對中國高凈值財富市場的發展和變遷有著深刻的認知和了解,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成長和發展的親歷者和建設者。 公眾號:優脈|家族辦公室聯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