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想者:卡斯塔里漫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36144
- 條形碼:9787559836144 ; 978-7-5598-3614-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想者:卡斯塔里漫游史 本書特色
國際寫作營是個神秘所在,混跡其中的途徑只可言傳與身教,在這個遠離世俗的“魔法學!崩,來自各個國家的作家兀自展現著個性與文化印記,但彼此的靈魂碰撞更是這個精神王國的光源。孫未身居其中,一直在觀察并思考。她在歐洲還有各種奇遇,例如曾與一只叫“奧斯卡.王爾德”的貓相遇,住過一個只有三百居民的小鎮,參加過一場特別的葬禮,在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體驗了一次出乎意料的醫療經歷…… 1.一部關于“國際寫作營”的深入考察之作。 2.本書為非虛構,所寫卻完全是我們想象之外的世界。 3.作家孫未被稱為中國都市中產寫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字風格俏皮又不失格調,對世俗之事總是有自己深刻的文化思考。
詩想者:卡斯塔里漫游史 內容簡介
“卡斯塔里”,黑塞名著《玻璃球游戲》里的修行地,一個烏托邦似的精神王國。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世界中,有一個神秘組織,叫作“寫作營”。它們遍布地球每個角落,遠離世俗,供被遴選的陌生作家居住、冥想、墮落或升華、信奉或逃離…… 著名作家孫未近十余年來應邀參加世界各國“寫作營”,深入觀察各地居民獨特的生活方式,了解各國歷史沿革和現實狀況,寫下一系列具有傳奇色彩的異國故事,記錄了歐洲諸多文藝青年的奇思妙想。
詩想者:卡斯塔里漫游史 目錄
001 卡斯塔里
003 從一張神秘的地圖開始
008 往瑞典去
015 往印度去
021 往英國去
029 往美國去
034 往丹麥去
042 往加拿大去
048 往希臘去
055 往上海去
060 往非洲去
070 往時間的盡頭去
073 關押約翰的古堡
075 瑞士民風與德國暴發戶
084 與歐洲*著名的歌劇演唱家為鄰
089 我在歐洲遇見的年輕人
091 巴基斯坦的銀行家在倫敦
098 離開倫敦,尋找一個更像英國的英國
101 匈牙利的禪修愛好者
107 如何免費過上國王般的生活
111 天真的憤怒
115 愛爾蘭的葬禮
117 夢回科克小城
124 八卦的朋友們
137 遇見另一個帕特
144 參加日常詩會
153 東道主帕特先生
164 蓋爾語遐思
172 在葬禮上認識了全城的人
177 科克歷史的一隅
183 南半球的貓先生
185 傳說中薛定諤的貓
189 我為貓先生感到悲憤
197 我和貓先生是怎樣雙雙墜入愛河的
205 貓先生不想要天長地久
209 進化論
211 投奔世外桃源中的世外桃源
221 消亡的和幸存的
227 一次病痛
229 偶染微恙
235 雙份手術
246 母雞的煙熏妝
251 弗蘭肯斯坦如是說
255 在一起
257 死亡游輪
263 “祝您辦事愉快”
267 “第三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通信熱浪
270 愛爾蘭詩人咳嗽發燒了
275 新西蘭作家被困倫敦
280 誰此時單身,就永遠單身
286 *后一塊巧克力
292 “后新冠時代”會面臨文明的倒退嗎?
299 新冠疫情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302 瑞典的“群體免疫”與蜘蛛俠
306 與病毒單挑
313 拯救地球的重要信息
321 花園食譜與網絡音樂會
326 口罩在歐洲
336 后 記
詩想者:卡斯塔里漫游史 節選
從一張神秘的地圖開始 圣安娜教堂對面有一座老房子,是我在愛爾蘭科克市住過的國際寫作營。教堂鐘聲每小時歌唱一回,從入夜到天明,奏響各種圣歌,近在咫尺,震得腦殼時時刻刻發出愉快的戰栗。房子的正門上有三個鎖眼。臥室的百葉窗古意盎然,床墊彈性適中。管線系統隨著房子老了,任何諸如使用熱水壺、洗衣機之類的行為都會導致短路,得時不時把電閘的保險開關往上抬一抬。 寫作營大多選址古舊的房子,如果在遠郊,就是獨立的老莊園,不單水電系統是獨立的,有的甚至連香草蔬果都能自給自足。這些住處舒適得有些奢侈,每一處的油畫、掛毯、雕塑擺設都像是在對你低語,寫吧,討論吧,思考吧,住在這樣的地方還沒靈感太說不過去了吧。有的寫作項目負擔所有旅行開支,有的除了住處還有一日三餐提供,有的以發放補貼來替代供餐服務,像是此地,大家可以自己去食品市場采購,然后回來做飯。 這棟房子位于科克老城區中央,*惹人喜愛的區域是廚房,寬敞明亮,廚具齊全,兩扇對開的玻璃門通往后院,可以隨時信步走出去呼吸一大口清冷潮濕的空氣,仰望教堂鐘樓,摘一小把清晨剛熟透的黑莓,或者喂養那三只間或拜訪的鄰家肥貓。房間里有一張碩大無朋的花梨木餐桌,這是入住的作家們相互聊天*多的地方。 但我想說的是廚房墻上的那張地圖,黑膠帶固定四角,就粘在告示白板右側,靠近暖氣總閘的地方。這是一張只有歐洲區域的地圖,圖上有藍黑粗線標出的許多圓點,這些墨水化開的圓點邊上都寫著歪歪斜斜的單詞,乍看像是地名,仔細看又完全不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地名,在我略知少許的六七種歐洲語言中也沒有對應的詞義,莫名其妙的。 我每天煎三文魚和烤面包的時候都對著那張地圖,久而久之,生出越來越多的好奇。這些地點分布在波羅的海、北大西洋、地中海和愛琴海沿岸,包括希臘、瑞典、拉脫維亞甚至冰島在內的偏僻海濱,還有挪威和丹麥的森林中央,意大利著名湖區的冷僻小島,比利時的老城區,阿爾卑斯山脈穿越德國、奧地利和法國一線的寂靜村落。我猜想這是一個怎樣的秘密組織,居然有這么多分會?隙ú皇锹眯猩纾@些地方雖然風景絕美,但是交通都極為不便,不要說七天九國,七天連三個地方都到不了。 擁有這么大規模的網絡,若不是極有商業價值,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宗教組織。然而這不像是教會,教會至少應該選址在有一定居民聚集的地方吧。我覺得更像是寺廟,這些地點若是供僧人云游修行,真是太適合不過了?墒菤W洲哪里會有這么多寺廟呢? 有一天清早,派屈克含著一支牙刷下樓煮咖啡,看見我對著地圖發呆,就細聲細氣地對我說,你不知道這張圖的故事嗎?這都是漢娜標出來的,她差不多知道地球上所有的寫作營。你要是給她一張世界地圖,她也能這么給畫滿了。 這些都是寫作營?我忍不住湊近了細看。派屈克又說,漢娜是個牛人,完全可以給文學寫作營做代言人了。你肯定知道每個寫作營都有各自的開辦周期,有的一年兩季,冬夏營,有的只有春季或秋季營,有的兩周,有的兩個月。申請也不容易,被拒是正常的,錄取像是中彩票。漢娜剛離婚那會兒,凈身出戶,沒有地方住,就開始申請寫作項目。她居然拖著箱子,帶著所有家當,從一個寫作營到另一個寫作營,中間沒有斷點,就這樣在各種寫作營住了整整兩年。直到現在,她一年究竟有幾個月需要自己租房子住還是個謎呢。 傳說中薛定諤的貓 房子的花園里養著一只貓,據說這只貓曾經有個日本名字,但這個日本名字誰也記不住,連跟我同住的本地老教授也記不住,盡管他學過日語,是個日本文化愛好者,說起日本作家的名字來如數家珍,我們經常逗趣地用日語來問安、告別與道謝。 主要是因為這只貓和日本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我們住的這座房子位于南半球,新西蘭,奧克蘭市北岸*高的火山——維多利亞山的山坡上,“*高”的概念也只是87米,跟我上半年住的阿爾卑斯山相比,只能算是個地表上小小的凸起,幾乎被掩埋在下半年南半球春天盛放的雜花叢中。 這貓是一只橘貓。這是老教授告訴我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沒能見到這只貓,“房子的花園里養著一只貓”就跟“這房子鬧鬼”一樣,是個傳說。房子前后兩扇大門,前門通往眺望太平洋的下山小路,后門通往傳說有貓的花園;▓@里植物寂靜,淺粉色的玫瑰和天竺葵、紫色的薰衣草、白色的野雛菊和梅子樹的花朵正在綻放,回廊的木地板上擺著貓的食盆和水碗,總是空的,而且空得干干凈凈,像是剛從洗碗機里拿出來的一樣。貓也是毫無痕跡的,連遺落的貓毛都沒見過一根。 老教授堅持這只貓是存在的,他說他每天一清早喂貓,這只貓還會跟他說一會兒話。老教授是蘇格蘭后裔,灰白的長發在腦后束成一束,長臉,輕聲細語且非常耐心。他是個詩人,這個身份讓我對他關于貓的描述存疑,不過他也是一名嚴謹的學術研究者,應該還是比較靠譜的吧? 廚房里有兩層壁櫥是專門存放貓糧的,有普通的大包裝貓餅干,有特殊營養餐,還有金槍魚的小包裝速食軟罐頭。壁櫥底下擺著一個透明食品罐,半罐貓餅干,一個量勺,一張喂貓的“工作表”和一支圓珠筆!肮ぷ鞅怼鄙弦呀浭湃サ娜掌诙即蛄算^,未來的日期在期待著圓珠筆的勾畫。這一切痕跡都顯示著房子里確實養著一只貓。 食品罐、量勺和“工作表”之類的一看就知道是文學中心主任布置的。主任是個胖婦人,從來不笑,除了禮貌地假裝把嘴角往上扯一扯,一雙眼睛看人很鋒利,跟小學低年級班主任一樣。但凡我在廚房里擺上茶壺,放進茶包,就是在等煮開一壺水的時候,必須補充一下,兩分鐘就能煮開的電水壺而已,我一轉身,茶壺就沒了!鞍蛏缓靡馑迹垎柨匆娢业牟鑹亓藛?”我怯生生地問。她打開壁櫥,從深處掏出我剛才擺在桌上的茶壺!爸x謝。請問我放在茶壺里的茶包呢?”我打開茶壺蓋,滿心疑惑。茶壺居然洗得白白的擦干了!班?”艾莉森瞥了一眼垃圾桶。我想我不用再問了。 艾莉森命令我們,每天誰起床早誰喂貓,只能喂它一平勺,不能多不能少。我問,一天幾餐?艾莉森很驚訝地瞪了我一眼,按捺著不耐煩跟我解釋道,當然是一天一餐,只有早飯!我幾乎是微弱地慘叫了一聲:“貓不會餓出病來嗎?” 艾莉森已經懶得跟我費口舌了,老教授連忙幫著她向我解釋,這一平勺是經過科學論證的,這一平勺的蛋白質和各種營養元素足夠任何成年貓每天所需了。再說了,貓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一大半還屬于野生動物,貓比狗歸化得晚得多,這貓吃完早飯以后就一整天野在外面,捕捉的小鳥啊老鼠啊,都是食物。 說什么貓是野生動物,如果房子里真的養著貓,這只貓一定會聽得落淚的。明明是養貓,設備一應俱全還有矯情的“工作表”,結果不把人家定義成“家貓”反而定義成“野貓”,這擺明了就是騙人同居不給名分,關鍵還不給人家吃飽。 老教授說,這樣養貓才是科學的。房子里的老鼠得到消滅,貓也能獲得足夠的運動量,并且始終保持著獨立生活和捕食的能力。 這是什么意思嘛?一只貓*多活個20年上下,這點時間都不能承諾為它遮風避雨,打算隨時拋棄它不成?要是一直養著它,保持不保持獨立捕食的能力有什么要緊的? 老教授說,其實我們人也是一樣。遠古時期,我們人類在叢林里奔跑捕獵謀生,長時間的饑餓激發了我們求生的體力與技能,但凡那時候存活下來繁衍到今天的基因,都是特別耐餓的,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對我們的靈魂更有好處,符合我們的基因特性。 那我一定是基因突變了,我必須不停地吃。 真應該讓他們看看上海和北京我那些身為“貓奴”的朋友,養寵物,顧名思義就是不停地喂,它不停嘴我不停手,還親自下廚做貓食,變著口味喂,我朋友家哪只貓不是飲食過度,連花園和社區里的野貓都每天有人喂幾頓。我們家小區門衛傳頌的傳奇是,有一個“業主阿姨”每天喂野貓,還專門喂進口的高級貓罐頭,一個月開銷6000多,已經堅持了10年,沒有中斷過。 我想說,此文的主旨應該是要講文化差異的。人家奧克蘭戴文波特小鎮的養貓文化就是和我們上海、北京的不一樣。
詩想者:卡斯塔里漫游史 作者簡介
孫未,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書籍23部,包括長篇小說《雙面人格的夏天》、短篇小說集《迷路人間》等。多國文學項目成員及學者獎金獲得者,曾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拉脫維亞國際文學銀墨獎等。小說被譯成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保加利亞語、匈牙利語等在歐美地區出版與發表。個人官網www.sunweiwriter.com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