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紀實文學.青年鄧小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562264
- 條形碼:9787536562264 ; 978-7-5365-6226-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紀實文學.青年鄧小平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革命史詩,是一幅絢麗多姿的歷史畫卷。因為作品里記錄的不僅僅是鄧小平的個人經歷,它涉及中國革命和黨內一些重大事件,它涉及黨內一些高層領導人物,因而它的意義和歷史價值非常重要,也可以說它反映了一段活生生的中國歷史和中共黨史。
紀實文學.青年鄧小平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的是小平同志從1919年到1929年這10年的生活,即從15歲到25歲這一段歷史。這是小平同志一生中難忘的、閃光的歷史,是小平同志從一位農村青年學生鍛煉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的歷史。 本書寫的雖然是歷史,但卻有很強的現實教育意義,特別是對青年一代。它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好讀物、好教材。
紀實文學.青年鄧小平 目錄
第二章 赴法路上
第三章 勤工儉學的磨難
第四章 在困境中覺醒
第五章 踏上職業革命家之途
第六章 難忘的中大學生活
第七章 張錫瑗一家
第八章 到馮玉祥部隊工作
第九章 去武漢黨中在
第十章 吊起腦袋干革命
第十一章 人間真情
后記
紀實文學.青年鄧小平 節選
**章 告別故土 1 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四川是我們偉大祖國開發*早的地區之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從“資陽人”、巫山縣大廟龍坪村的人類化石、廣漢三星堆到新近發掘的成都金沙遺址,把四川的歷史大大向前推進,近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遠可以到數百萬年以前。在商周時期,今四川地區已有巴族和蜀族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巴國據盆地東部嘉陵江、長江一帶,蜀國據盆地西部岷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巴國、蜀國的人民就在盆地東部、西部辛勤耕耘,創造了燦爛的“巴蜀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 位于四川東北部丘陵地區的廣安,是四川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的一顆明珠,是名冠天府的“金廣安”。“地枕巴山,城環渝水,東嶺茶鐵之鄉,西溪魚蝦之出”,是人們對它的贊譽。 鄧小平,一個讓世界矚目的名字。這位中國共產黨**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領導人,1904年8月22日(農歷七月十二日)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今廣安市)協興鄉的牌坊村,其父給他取名鄧先圣,學名鄧希賢。在廣安,他度過了童年、少年時代。從記事的那天起,他看到的是軍閥混戰,兵匪橫行,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苦難的中國處在一個軍閥割據和軍閥混戰的悲慘年代,苦難的家鄉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這些情景在鄧小平的心靈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風起云涌的保路風潮、辛亥革命、護國運動……他從父親那里曾經看到過鄒容的戰斗檄文《革命軍》:“我同胞處今之世,當今之日,內受滿族之壓制,外受列強之驅迫,內患外侮,兩相刺激,十年滅國,百年滅種,其信然夫。”“欲御外侮,先清內患,則賊滿人為我同胞之公敵,為我同胞之公仇,二百六十余年之奴隸猶能脫,數十年之奴隸勿論已。吾今與同胞們日,張九世復仇之稱,作十年血戰之期,磨吾刀,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以驅逐凌辱我之賊滿人,壓制我之賊滿人,屠殺我之賊滿人,奸淫我之賊滿人,以恢復我聲明文物之祖國,以收回我天賦之權利,以挽回我有生以來之自由,以購取人人平等之幸福。”鄒容的《革命軍》這顆重磅炸彈投向中華大地的時候,反動的清政府頓時驚恐萬狀,連連驚呼“此書逆亂,從古未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希賢卻從書中受到啟迪,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國家和家鄉這樣混亂不堪下去,這樣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也許是鄧小平初步萌發的愛國熱忱,促使他離別故土,遠涉重洋,闖蕩世界的一個原因。 促使鄧小平走出國門的另一個原因是受父親鄧紹昌(字文明,人們都叫他鄧文明)的影響和支持。鄧文明上過成都政法學校,是一位接受過幾年新式教育、具有維新思想的地方鄉紳。他曾在廣安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武裝暴動,也參加過焚燒城東觀音閣教堂的行動,險些被株連獲罪,于是產生了中國人要想不做奴才,不受欺辱,只有走出國門向外國人學習的想法。同時他對鄉間落后的教育很不滿意,認為只有到大地方的學堂去讀書,才能學到真本事。對于長子鄧希賢,他十分喜愛。望子成龍,這是中國人的習俗,他希望長子能有大的出息。“五四”運動前后,為尋求報國救民的道路,一些志士仁人倡導的留洋運動達到高潮。法國是比較先進的歐洲國家,蔡元培、吳玉章等人發起成立的留法勤工儉學會,影響很大,很快就波及全國。當鄧文明在重慶知道已經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重慶分會,并準備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消息時,他竭力主張兒子去報考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將來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到法國去學習。 1918年下半年的一天,一封書信帶到了廣安協興鄉牌坊村鄧家老院,原本寧靜的院子,一下子就喧騰起來。 2 牌坊村因為出了個鄧翰林,遠近都有一點名氣。這是一個山明水秀的村落,茂林翠竹掩映,仿佛是一塊塊碧玉鑲嵌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之中,青瓦粉墻錯落有致,十分壯觀。 這個村落的鄧家老院子,是一座坐北朝南馬蹄形宅院。宅院寬敞,白墻灰瓦,一排正房略高一點,兩邊的偏房各有數間。左中右三面房子的中間有一個平平的壩子,用石板鋪成,階沿下通道兩側種有桑樹菊花,把這個院子點綴得清新芬芳。 這就是鄧希賢的家。 自接到父親來信以后,鄧希賢圓圓的臉蛋上綻開了笑容。他打心眼里感到高興,還是父親了解他,支持他。然而,他的興致卻讓母親淡氏潑了一身冷水。 “文明真是昏了頭,賢娃才十五歲,還是個娃娃,走那么遠,我舍不得,我不放心。” 先烈、先修、先治姐弟們都十分支持希賢走出去,一起來幫腔打圓場,說服母親。 淡氏說:“你們懂啥,別在一邊湊熱鬧。” “怎么辦?”希賢等只有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祖母戴氏。 戴氏心里其實也舍不得她看著長大的孫子從自己身邊離開,淡氏的話并不是沒有道理,可面對孩子們投來的企盼的目光,她不能不站出來說話:“淡氏,讓賢娃走吧!” “媽,您……”淡氏欲言又止。 “文明在信中說得很清楚,為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