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愛的饑渴 本書特色
★ 冷徹的文體,嚴酷的造型,火熾的情感,泛濫的文字 他的筆端始終在人性的兩端跳舞:美與丑、愛與恨、生與死、情與仇,包括理想和潰滅,矜育和殺戮。 ★ 日本文學翻譯名家陳德文譯本2021全新修訂版,每本皆收錄三島自述或譯后記 一頁聯合日本文學翻譯名家陳德文老師,將其畢生傾力翻譯的三島由紀夫作品共16種集中出版。陳老師的譯文被讀者評價:“該冷靜的時候就是三島原文版詞藻精準,大理石一樣的行文;到了情欲段落突然活色生香,看得人熱血沸騰。這種對照下,更顯出了本作異樣的美。不愧是我心中*好的三島著作的譯者。” ★ 《愛的饑渴》是反《包法利夫人》的、反迪康熱的 “作為自己的工作,估計能流傳下來的,就是《假面的告白》《愛的饑渴》和《禁色》這三部長篇,在完全暴露自己的長處和缺點這點上,我覺得它們是自己的真正的工作。”三島自述在本作中他嘗試著將自己傾注在客觀的人物中,寫下了《愛的饑渴》這個主題。 ★ 延續一頁文庫特色,采用日本文庫本*經典開本,柔軟輕盈、單手可握 經典譯本×首套文庫本×新銳設計風,為三島做一個*美版本——“別怕美好事物被苛責,我們先來讓它存在。”
愛的饑渴 內容簡介
“我不是去燒丈夫,而是去燒嫉妒的。” 主人公悅子是個一生都為情所苦的不幸女子。婚后丈夫在外另有溫柔鄉;妻子在家空閨冷衾,無處話凄涼。之后得了不治之癥的丈夫去世,失掉丈夫的悅子一面同公公彌吉逢場作戲,一面又暗戀園丁三郎。這場愛戀注定沒有結果,悅子那股愛的饑渴轉眼化為恨的妒火,愛與恨相互交織…… 正是在希臘悲劇《美狄亞》與法國詩人莫里亞克《愛的荒漠》的影響下,他寫出了《愛的饑渴》這部文學杰作。三島運用回憶、聯想等倒敘手法,細膩描摹人物深層心理,作品結構延續日本古典傳統的嚴謹格局,縝密而精巧。
愛的饑渴 節選
譯后記 陳德文 近年來,隨著作品陸續在中國翻譯出版,三島由紀夫的名字已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熟知。以往,我一直對這個作家抱著疏離的態度,很少閱讀他的作品,只翻譯過他一兩篇散文。這兩年譯了《薩德侯爵夫人》《長刀之夜》《禁色》《仲夏之死》以及《鮮花盛開的森林·憂國》等戲劇和小說集之后,我對這個作家的看法改變了,覺得在現代日本文學海洋中,三島是一方不容忽視的繁花似錦、蜂蝶翻飛的水上樂園。 三島由紀夫(1925―1970),生于東京四谷區永住町,原名平岡公威,父親平岡梓是農林省官吏,母親倭文重。六歲時進入以皇家、貴族子弟為對象的學習院初等科,十二歲升入中等科。他自幼聰穎過人,十三歲以習作《酸模》初試鋒芒,十五歲出版詩集,十六歲于國文學雜志發表處女小說《鮮花盛開的森林》,以神奇的構思、飄渺的意境、虛幻的人物和詩化的語言為世人所矚目。一九四六年,短篇小說《香煙》經川端康成推薦,發表于《人間》雜志。翌年寫 作《春子》,筆法搖曳生姿,文字波瀾起伏。 長篇小說《愛的饑渴》一九五〇年由新潮社出版。作品主人公悅子是個一生都在為情所苦的不幸女子。婚后丈夫在外擁紅倚翠,醉臥溫柔鄉;妻子在家空閨冷衾,無處話凄涼。因而,在丈夫得了不治之癥之后,愛的饑渴轉化為恨的妒火。愛與恨相互交織,一起集中指向瀕死的丈夫。*后,良輔究竟是被病魔折磨得燈盡油干,還是死于妻子的黑手,似乎很難說得清楚。 失掉丈夫的悅子一面同公公彌吉逢場作戲,一面又暗戀園丁三郎。但一個心性高傲、情深似海的女子和一個樸實木訥、不諳世故人情的青年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不可逾越的情感的鴻溝,悅子想從三郎那里獲得愛的滿足,只能是緣木求魚,注定是一場悲劇。果然,在悅子為著獲得愛而不擇手段逼走三郎的未婚妻美代之后,不但未能如愿以償,愛恨情仇凝成一個解不開的死結,迫使她鋌而走險,一場月下幽會,倏忽襲來一陣腥風血雨,悅子*后竟揮起鐵鍬砍死了三郎。小說的末尾著實出人意表,三島之外,很少有人敢于打造這樣一個波譎云詭的結局。 三島的文學是一組向人生終極挑戰的文字,他的筆端始終在人性的兩極跳舞??美與丑、愛與恨、生與死、情與仇,以及理想和潰滅、崇高和卑微、真誠和欺騙、矜育和殺戮…… 三島的美學理念是以古希臘藝術的“熱烈”戰勝法蘭西藝術的“溫和”,他向往夏陽,厭惡暖春。 冷徹的文體,嚴酷的造型,火熾的情感,泛濫的文字。 走在三島文學的旅途上,時而疾風暴雨,電閃雷鳴;時而花明柳媚,燕語鶯歌。 然而,三島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燈闌酒綠男兒淚,劍影刀光粉黛情。 面對三島,我時常讀著,譯著,突然合上書本,悻悻離去,未出幾步,又旋即回頭,重新坐到桌前。 《愛的饑渴》是*初體現作者“熱烈的果斷”這一文學理想的成功之作。 三島的文學是極端的文學,三島的人生是極端的人生。 文學的極端是藝術,人生的極端是病狂。 有的讀者朋友讀罷《禁色》等作品,一時有些迷惘,覺得文字甚是怪異,從而對譯本產生懷疑。其實,毋寧說怪異正是三島文學的一大特征。所以,我在這里寄語喜歡三島的朋友們,當您閱讀三島時,務必時時提醒自己:這是三島,不是藤村,也不是漱石,更不是任何別的作家。說得直白些,面對三島就是面對怪異,面對矛盾與極端,面對一具游蕩于人生兩極的靈與肉。 二〇一一年十月風雨之夕 記于春日井市寓所
愛的饑渴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 (1925—1970),原名平岡公威,日本當代小說家、劇作家、電影演員。多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這位日本文壇的異類,一生崇拜殉教式的死亡,他短短一生竭盡全力用文字詮釋美的多元性。美國的日本文學研究權威唐納德·基恩認為三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天才作家”。 陳德文 江蘇邳縣人,南京大學教授。196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東語系日本語專業,1985年赴早稻田大學學習和研究,現為日本愛知文教大學專任教授。翻譯出版日本文學名家名著多種。
- 主題:
整篇都很壓抑,充滿女主人公為愛自尋煩惱的苦悶和囈語,就如書中他人評價“他覺得她不是女人,而是精神怪物,是一種不得而知、無法捉摸的精神肉塊。煩惱、苦悶、流血,忽而又發出喜悅的怪叫”。我覺得就是太閑了,才會把愛情視作人生的必需品,要死要活的,你讓她每天為生活奔波試試。書中大段大段的心理描述,完全不知所云,之所以評三星,不是文章不好,只因不是我的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