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估到手價(jià)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jì)算出的價(jià)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shí)際到手價(jià)。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shí)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東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719612
- 條形碼:9787520719612 ; 978-7-5207-19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愛好者《泰晤士報(bào)》駐奧匈帝國資深記者 英國學(xué)術(shù)界公認(rèn)的“奧匈帝國通” 奧匈帝國興亡的見證者、親歷者、研究者 亨利·威科姆·斯蒂德代表作品 《泰晤士報(bào)》 《每日電訊報(bào)》 《華盛頓郵報(bào)》 《芝加哥論壇報(bào)》 隆重推薦
東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內(nèi)容簡介
《哈布斯堡王朝》是歐美史學(xué)界公認(rèn)的權(quán)威著作。分為序言、引言、正文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由君主和君主制、國家、人民、對外政策四章組成,從嶄新的角度解讀了哈布斯堡王朝形成、發(fā)展、興起、衰落的歷史。《泰晤士報(bào)》認(rèn)為,“這部著作角度新穎,視角獨(dú)特,觀點(diǎn)客觀”。《華盛頓郵報(bào)》指出,“《哈布斯堡王朝》一書具有重要的文化特性,展現(xiàn)了歐洲重要文明的脈絡(luò)。作者亨利·威科姆·斯蒂德在奧匈帝國生活了十年,見證了奧匈帝國的發(fā)展趨勢,揭示了哈布斯堡王朝復(fù)雜的歷史與現(xiàn)實(shí)”。
東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目錄
引 言 ……………………………………………………………………… 001
第 1 章 ……………………………………………………………………… 023
第 1 節(jié) 君主與君主制 ………………………………………………………… 023
第 2 節(jié) 二元制 ………………………………………………………………… 050
第 3 節(jié) 二元制—第二階段 ………………………………………………… 065
第 4 節(jié) 皇帝的地位 …………………………………………………………… 076
第 5 節(jié) 哈布斯堡家族法 ……………………………………………………… 078
第 2 章 ……………………………………………………………………… 095
第 1 節(jié) 國 家 ………………………………………………………………… 095
第 2 節(jié) 軍 隊(duì) ………………………………………………………………… 096
第 3 節(jié) 官僚主義 ……………………………………………………………… 114
第 4 節(jié) 警 察 ………………………………………………………………… 133
第 5 節(jié) 司 法 ………………………………………………………………… 140
第 6 節(jié) 教 會 ………………………………………………………………… 148
第 3 章 ……………………………………………………………………… 165
第 1 節(jié) 人 民 ………………………………………………………………… 165
第 2 節(jié) 猶太人 ………………………………………………………………… 190
第 3 節(jié) 媒體與公眾 …………………………………………………………… 227
第 4 節(jié) 新聞部 ………………………………………………………………… 238
第 5 節(jié) 維也納與“維也納” ………………………………………………… 247
第 4 章 ……………………………………………………………………… 255
第 1 節(jié) 外交政策 ……………………………………………………………… 255
第 2 節(jié) 二月改革與米爾茨施泰格計(jì)劃 ……………………………………… 272
第 3 節(jié) 吞并危機(jī)(一) ……………………………………………………… 278
第 4 節(jié) 吞并危機(jī)(二) ……………………………………………………… 307
譯名對照表 ………………………………………………………………… 365
東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節(jié)選
哈布斯堡王朝的歷史一直具有警示作用。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法國前外交部長查爾斯-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duì)枴W地利帝國前首相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德意志帝國前首相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英國前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及其他無數(shù)政治家、作家和外交家都曾對哈布斯堡帝國很感興趣。他們殫精竭慮,對哈布斯堡帝國的政體頗有微詞。但也正是因?yàn)檫@種特殊的體制,哈布斯堡帝國在“神圣羅馬帝國”解體后幸存下來,繼續(xù)坐擁奧地利主權(quán)。拿破侖·波拿巴嘲笑奧地利發(fā)展遲緩;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也寫過:維也納東郊,是“亞細(xì)亞之路的起點(diǎn)”;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也發(fā)出感嘆,“奧地利就沒做過一件好事”。這些格言都提到了奧地利存在有缺陷的“靈魂”本質(zhì)。德意志著名作家保羅·安東·德·拉加德甚至否認(rèn)奧地利“靈魂”的存在。他說:“普魯士,沒有足夠的身體來支撐靈魂;而奧地利,則沒有靈魂去充盈它那飽滿的身體。”1853年,保羅·安東·德·拉加德又寫道:“普魯士在德意志統(tǒng)一之時(shí)獲得了力量,奧地利則以奧匈帝國的形式存在;但從某個(gè)方面來說,人們對奧地利的評價(jià)無可厚非。因?yàn)閵W地利從來沒有‘找到自我’。”因此,問題就變成“奧地利是否可以‘找到自我’”。要思考這個(gè)問題,我們很容易教條化,尤其是容易消極。雖然哈布斯堡王朝是歷史上*古老的王朝之一,但它的人民卻很年輕,年輕到往往沒有國家意識。對于哈布斯堡王朝統(tǒng)治下的人民來說,“民族”和“國籍”這兩個(gè)詞具有特殊而有限的含義。奧地利的德意志人談到他們的“民族”時(shí),“民族”主要指的是波希米亞、蒂羅爾、上奧地利和下奧地利、摩拉維亞、施蒂利亞和克恩頓的德意志人,其次才是指在德意志帝國內(nèi)的德意志人。捷克人、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人、波蘭人和魯塞尼亞人或小俄羅斯人,甚至猶太復(fù)國主義者中的猶太人,這些都同樣指的是民族意義上的民族。“奧地利”缺乏統(tǒng)一民族概念,同樣缺乏的還有“國家觀念”。事實(shí)上,盡管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對“奧匈帝國”這個(gè)整體都使用“祖國”這個(gè)詞,但他們通常將它限制在二元君主制中屬于自己的那一半了,或者說只有少數(shù)人的愛國主義建立在認(rèn)同整個(gè)二元君主制的基礎(chǔ)上,因此,奧地利的“靈魂”是動態(tài)的。連接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各族人民的紐帶是君主,君主在君權(quán)神授的宗旨下,依托多種憲法的偽裝來統(tǒng)治國家。因此,君主才是其主權(quán)下每個(gè)國家分而治之或合二為一的主要原因。二元君主制比任何其他歐洲君主制國家更依賴皇冠。王室不僅是樞紐和中心,還是政治實(shí)體的生命力量。陸軍、海軍、官僚機(jī)構(gòu)以及教會都是王室的投影。只有奧地利的愿景和王室的愿景平行,且王室的政治目的與人民的目的契合時(shí),奧地利才能“找到自己”。與其他地方相比,奧地利的聯(lián)盟可能更具力量。在奧地利,分裂意味著脆弱和浪費(fèi)。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座右銘是“聯(lián)合的力量”,這句話定義了“奧地利人”的理想;奧地利硬幣邊緣刻有“分而治之”的字樣,這句話則暗示了奧地利的現(xiàn)實(shí)。
東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作者簡介
亨利.威科.斯蒂德,英國歷史學(xué)家,著名記者,先后就讀于柏林大學(xué)與巴黎大學(xué),他在奧匈帝國生活、工作長達(dá)十年,是奧匈帝國興亡的親歷者與見證者。 譯者簡介 王培培,碩士學(xué)歷,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xué),資深譯者,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多篇。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