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云上的中國:激蕩的數智化未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8583
- 條形碼:9787521728583 ; 978-7-5217-285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上的中國:激蕩的數智化未來 本書特色
◎吳曉波 阿里云 全景式呈現中國數字新基建產業圖景,為中國政企的未來云時代數智化轉 型提供可參考的標桿案例樣本、轉型思路及解決方案。 ◎大數據已不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云能力已成為現代城市治理與企業發展的關鍵能力,也是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硬實力。企業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政府如何更好地融合產業勢能、城市發展與人的需求,引領區域經濟的同時,共建更宜居的人性化城市?這正是本書要給出的答案。◎尋未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數字密碼。數據的價值在于應用,任何一個企業和行業的產業 互聯網解決方案都不可能是現成的,它是一個互生和持續迭代的過程。每一家企業、每一座城市的“云上之路”都在自己的腳下。
云上的中國:激蕩的數智化未來 內容簡介
2020年,充滿著戲劇性、偶然性、不確定性和巨大的激蕩感。在疫情的沖擊下,一個云上的孿生中國正在加速誕生:商業、生活、社交、服務、城市治理都被交托至云端,中國進入云2.0時代——從數字化向數智化轉型。 與之對應,政府和企業需要具備的不再是單一的大數據能力,而是數字化、智能化、移動化兼具的云能力。 人們更強烈地意識到,云能力是現代城市治理的關鍵能力,也是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硬實力。企業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政府如何更好地融合產業勢能、城市發展與人的需求,引領區域經濟的同時,共建更宜居的人性化城市? 本書由吳曉波領銜策劃與執筆,經過對阿里云和各行業案例的實地調研與深入采訪,從零售、運營、制造、出行、教育、城市治理等不同領域甄選出更具標桿意義的案例,在全景式呈現中國數字新基建的產業圖景與未來趨勢的同時,回答中國所處的轉型階段、在優選數智化浪潮中的地位,還原政府與企業在轉型中的痛點與解決思路,以期為政企的數智化轉型提供切實可行的行動路徑。
云上的中國:激蕩的數智化未來 目錄
序言 / 期待在云上的中國,遇見你
01商業的本質變了嗎
**章 產品智能化,讓產品更懂我
雙循環下的國貨自信:波司登 抵御寒冬的新戰袍
數智化升級:紅蜻蜓換上“新翅膀”
深圳臺電:聯合國的“溝通”之道
第二章 服務智能化,讓運營變得場景化
云上絲綢之路:智慧化的西部機場
一路領“鮮”:百年光明新征程
晴空一“鶴”排“云”上:以數為翅的中國飛鶴
科技賦能新保險:中華財險的數字化轉型
02云上的中國智造
第三章 從農場到餐桌的數字化搬運工
流水線上的農民:我在工廠種蔬菜
一顆漢源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蒙牛智慧牧場:*新鮮的牛奶來源于“數字牛”
第四章 大國重器,走向中國制造 2025
鋼鐵是怎樣用“數據”煉成的:攀鋼的轉型之路
德龍鋼鐵大腦:更銳的眼,更快的腦
為了沙漠中的奮進者:“視人為人”的陜煤曹家灘智慧礦區
東華水泥工業大腦:“AI 師傅”的大本領
以一帶千,集群“智”造:德恩云造的產業互聯網探索
03人民需要什么樣的城市
第五章 數字中國,讓生活更美好
數字中國的浙江窗口
智慧旅游:識得廬山真面目
峨眉山上第三朵云:人在游、數在轉、云在算
第六章 數據賦能傳統基建,智慧改變交通出行
成都繞城高速:我有一雙“慧眼”
TOCC :讓堵城不再“成堵”
北京公交:全國*復雜的刷碼乘車業務上線
第七章 數字時代人才緊缺,新基建賦能教育在線升級
讓知識跑在線上:疫情加速教育上云
未來高校新基建:浙江大學的云上實踐
結語 全速重構,數智未來
巔峰對話 吳曉波 × 張建鋒對談實錄
云上的中國:激蕩的數智化未來 節選
商業的本質變了嗎? *近幾年,“數字化轉型”一直是商業熱詞。然而對于很多企業來說,“觀望心態”是一個問題,“怎么轉”又是一個問題。直到疫情突發,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2020年新年的景象,讓很多人記憶深刻。云拜年、云 上 課、云辦公、云購物、云監工(火神山醫院)……即使宅在家中,也能“云”上生活。此外,在疫情排查上報、應急物資調配等多個防疫場景下,數字化技術也從始至終發揮著堅實作用。 人們突然發現,數字化技術不僅讓疫情防控更快迎來曙光,也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迅速改寫。 如阿里云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所言,2020 年是數字化轉型的普及年。“以前大家都聽說過云計算、大數據,但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它們能干 什 么。今年抗擊疫情,給 全社會進行了一次普及,大家真正知道了數字化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經此一“疫”,中國各行業對“數字化”的認識來了一個大轉彎。數字化轉型從“可選項”,變成了商業競爭的一道“必答題”。當轉型步入快道并逐漸發展成商業潮流時,也有人仍然有疑問:他們在談論“數字化”時,到底在談論什么?從工業經濟時代到數字經濟時代,商業發生變化了嗎?“數字化”能帶來變化嗎? 事實上,自從商業誕生,到現在,再到未來,其本質都不會變:** ,好的產品和服務;第二,成本低、效率高;第三,傳播準、快 、廣。在這一篇章,你可以通過一些轉型“行動派”的故事看到,生產、組織、運營、營銷的數字化讓這三件事情變得更好,讓商業更有智慧。 盡管商業的“質”并未改變,卻有一個顯著的“量”的變化——消費者變了。90后、00后正在以日益長大的人群規模,接棒成為貢獻消費的主力人群。我們看到,年輕人成為各商業品牌的迎合對象,年輕態成為消費發展的趨勢。各種調研數據都在表明,接下來的10年,中國3億多新中產、3億多“Z 世代”,將推動全球*大的一波消費升級浪潮。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變化,是“消費者主權”崛起。這是一個霸氣的經濟學詞匯,與我們常聽到的“顧客就是上帝”意思差不多,其對立面是生產者主權。在工業時代,企業“以產定銷”,先把產品生產出來,再通過營銷手段和渠道推給消費者。在交通、信息沒有今天 發達,商品供小于求的情況下,消費者只能“有什么買什么”,被動接受商品,主權無從談起。 隨著商品供給的日益豐富乃至走向產能過剩,以及計算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消費者開始有了多種選擇,消費需求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細分化、個性化等特點。這意味著消費者主權的崛起。此時,如果企業仍然以生產為導向,生產出的不一定是能在市場流通的商品,也許會成為惱人的庫存。 當消費者主權不斷崛起的時候,企業比拼的是誰能真正地走向消費者,誰能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快速響應。所謂商業智能,就是對用戶需求實時感知、高效響應的能力。 在我們看來,企業應對消費者主權崛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兩步走”,或者“二選一”。一種是通過信息化、IoT( 物聯網)化、中臺化等改造手段,構建起一套數字基礎設施,把業務數據化,更了解用戶,用高精度的數據來指引業務,而非傳統上的依賴個人經 驗。是為“數字化”。 另一種則更進一步,是為“數智化”。它不是單純的 IT(信息技術)系統更新,不是純技術變革,而是技術、業務、管理、文化的全面變革: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上云—用數—賦智,實現消費端與供給端全要素、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智能(數據業務化),建立企業智能運營和決策體系,持續推動企業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組織創新,構建強大的新競爭優勢。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喬治·韋斯特曼有一句話流傳很廣:成功的數字化變革就像毛毛蟲蛻變成美麗的蝴蝶,而一旦數字化變革失敗,你所擁有的僅是一條爬得快的毛毛蟲。 變與不變,由你選。
云上的中國:激蕩的數智化未來 作者簡介
吳曉波,財經作家,“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始人。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常年從事中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2009年,吳曉波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他還是每年一度的“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委會的主席(2015年至今)。著有《激蕩三十年》《激蕩十年,水大魚大》《大敗局》《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騰訊傳》等作品。王坤祚,歷任英國《金融時報》(FT)高級研究員,《新周報》特稿部記者,《新楚商》執行主編。在商業媒體十余年,持續進行產業和公司調研、企業家訪談,對中國的產業經濟和商人群體有深入研究,對國內知名企業的發展史、管理案例有深度觀察和見解。錢躍東,藍獅子簽約作家,專注中國優秀企業成長史與基本面研究,著有企業史專著《再造容聲:一部激蕩的中國品牌“質造”啟示錄》《永不止步:從“中國的綠地”到“世界的綠地”》《筑夢者:奧園跨越千億崢嶸之路》等,參與編著《極簡企業史》。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