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避疫六記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1726985
- 條形碼:9787521726985 ; 978-7-5217-2698-5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避疫六記 本書特色
★ 疫情之下,反觀日常生活的“浮生六記” 疫情之下,作者馮侖從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沉入日常生活。記讀書之樂,漫步書房,與萬卷藏書對話,如同與老友敘舊;寫孝親之感,談與父母相處的溫情日常,追溯家族歷史;記收納之巧、擼貓之樂,閑時雅趣,飽含對生活的熱愛;談生死與病痛,記敘個人經(jīng)歷的生死與獨特的生命體驗。 ★ 傳遞豁達人生態(tài)度的紀實性散文 馮侖為人通達幽默,本書濃縮作者六十年人生體悟,飽含對生活之愛、對生命之尊重,字句間透露出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 居家隔離生活記錄書 疫情襲來,被迫放緩腳步,應當如何自處。本書即是馮侖給出的答案。本書是馮侖作為普通個體的居家隔離生活記錄書,記錄的不僅是他的生活,也記錄了時代與每一個普通人的記憶。 ★全彩印刷,特別增加記憶中的老照片與馮侖2020“避疫書單”分享。
避疫六記 內(nèi)容簡介
2020年,一場疫情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本書記錄了新冠疫情發(fā)生之后,作者馮侖與大多數(shù)人一樣,宅居在家。被迫從日常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作者雖然感到無奈,但也有了更多的時間讀書、寫字、陪伴家人、思考人生……作者將這些生活中的點滴故事和所思所想記錄了下來,命名為“避疫六記”。內(nèi)容包含拾書記快、抗炎記道、奉養(yǎng)記孝、持箸記史、悼亡記仁、收納記巧六大部分,涵蓋日常閱讀習慣和體悟、與父母的相處故事、自己過往患病經(jīng)歷等多個方面。尋常小事中包含著作者深刻、積極的人生體悟。
避疫六記 目錄
自序 僅僅一年
01 拾書記快
02 抗炎記道
03 奉養(yǎng)記孝
04 持箸記史
05 悼亡記仁
06 收納記巧
避疫書單
避疫六記 節(jié)選
自序 僅僅一年 疫情這位“不速之客”來訪已經(jīng)一年了,我原以為它只是短暫停留,沒想到卻變成了地球人的“常客”。 “新冠,原來是這樣的”,這是在一年以后我才有的切身感受。 馬上又要過年了,人們對此似乎沒有太多熱情,漸漸也有些麻木了。經(jīng)過一整年的磨礪,人們對節(jié)日、對假期、對春節(jié)都少了些期待,多了些平淡。這一年發(fā)生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對未來究竟會有多么大的影響,現(xiàn)在我覺得還不太好說。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變化成就了一系列新詞。 **個詞是“隔離”。 這個詞以前離我們很遙遠,只有在提到希特勒搞集中營、波蘭驅(qū)逐猶太人,或者對待難民的時候,我們才會聯(lián)想到“隔離”, 所以在從前的概念中“隔離”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但是這一次,特別是去年春節(jié)前后的兩個月,我體會到其實“隔離”在疫情來襲的時候還有另外的意義——“隔離”讓我感覺到了溫暖,感覺到了善意,感覺到了從容,也感覺到了安全。 隔離中*大的改變是人與人的距離。 如果把你擱到10平方米的監(jiān)獄里,在你進去之前里面已經(jīng)塞了20個人,監(jiān)獄外面是圍墻和鐵絲網(wǎng),你會感到壓迫和窒息,內(nèi)心充滿被迫害的恐懼和憤怒。但是如果只是把你放在家里,讓你盡量不要外出,不要參加很多人的聚會,這樣的一種隔離,實際上會讓你感覺到某種安定、安心和溫暖。 由于跟外人的距離變遠了,我們跟親人和朋友反而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于是變得更親近了。我的一個朋友甚至說了這樣一個笑話,他說:“我平時總是出差,和家人很少見面,如果再隔離下去,我就又要愛上自己的老婆了。”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現(xiàn)象。 當然,突然一下把平時有點兒疏離的人放在一個小空間,有些人也會感覺有點兒不適,甚至要重新去界定角色和彼此間的關(guān)系。比如有人在隔離期間家庭出現(xiàn)了矛盾,因為在一個不大的空間里,幾代人天天見面,吃喝拉撒都在一起,產(chǎn)生了壓迫感和局促感。 但總的來說,過去這一年,我們的隔離意識和體驗增強了,“隔離”也不再只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 第二個詞是“呼吸”。 過去我對“呼吸”沒有感覺,因為人只要活著就在呼吸,吸進新鮮氧氣,吐出二氧化碳,這叫吐故納新。我們從來沒覺得這是一件特別的事。但是過去這一年大家突然戴上了口罩,于是我們知道呼吸大有講究:如果不戴口罩,病毒就可能進入口腔、鼻腔,然后帶來巨大的災難。 這一年在“呼吸”這個問題上我感到很局促、緊張,特別是坐飛機的時候,常常很想把口罩摘下來,但是一看周圍的人都還戴著,就努力忍受整個航程期間的憋悶感。 我才意識到原來呼吸也分自由的呼吸和不自由的呼吸。而且我原以為只有自由的呼吸是快樂自在的,是安全的,現(xiàn)在才知道,其實不自由的呼吸有時候?qū)ξ覀儊碚f也是一種保護、一種安慰、一種生活的方式。相反,有時候完全自由的呼吸需要冒著巨大的風險。 所以現(xiàn)在在人多的地方,我們都知道一定要戴上口罩,這樣有助于防御病毒。 總之,過去這一年在“呼吸”這件事上我們受到太多的限制,這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第三個詞是“口罩”。 以前都是生病的人才戴口罩,口罩設置了一道屏障,但也給自由呼吸設置了一道障礙。 我以前特別抗拒戴口罩,相信很多人也一樣,它讓人感覺很悶,而且呼出的氣還得自己再把它吸進去,覺得這樣非常不暢快,甚至會讓人感覺模樣有些怪異,所以總想把它取下來。 但過去這一年我搭乘了107次飛機,每次都要戴著口罩,在任何寫字樓里、人多的地方也都戴著口罩,久而久之居然習慣了。現(xiàn)在戴著口罩,我感覺呼吸很順暢,很舒爽,很自然。 甚至看了各式各樣的口罩后,我覺得有些口罩還是挺好看的。我還發(fā)現(xiàn)戴上口罩以后,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所有的人好像都變漂亮了,因為大家只露出明亮的眼睛。 口罩在這一年變成出門必帶的一件物品、一種防護用具。我現(xiàn)在會在每一件衣服口袋里都放一個口罩,任何時候伸手都能掏到口罩,這樣我才能放心地出門。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第四個詞是“綠碼”。 過去這一年“綠碼”成了“護身符”。無論我們走到哪個地區(qū)、哪座城市、哪個村莊、哪家超市,都要顯示自己的“綠碼”。如果沒有“綠碼”,你都不敢出門,沒法兒做生意了,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綠碼”,你就不是個“人”,別人也不把你當個“人”。 “綠碼”*初是從杭州開始使用的,現(xiàn)在成了全國社會管理、交通和防疫的*重要的工具。這個“碼”的發(fā)明太了不起了。 起初我用這個“碼”時還覺得有諸多不便,填寫信息時要詳細到家里的門牌號,很煩瑣。在這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我家的門牌號是多少,這不是“凡爾賽”,因為我也從來不記得別人的電話號碼,只看通訊錄里的人名。即便這樣,這一年下來我居然也覺得習慣了,走到哪兒都會自動地掏出這個“碼”。 萬一“碼”變色了,就得趕緊去醫(yī)院,或者在線咨詢醫(yī)生,等于可以每天給自己做體檢,這是太了不起的一個東西。 還有一個詞也越來越被關(guān)注:線上生存。 因為疫情,很多線下活動搬到了線上。 在過去,線上開會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我們覺得還可以,但是如果要天天在線上工作,大家肯定感到不可思議。然而這一年我們卻習慣了這樣做。線上開會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都可以,10分鐘也可以。 與此同時,各種線上辦公、線上社交、線上娛樂、線上生活的產(chǎn)品和軟件越來越多,我們逐漸感覺這是一件好事情。網(wǎng)絡已經(jīng)讓我們分不出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 假如你一整天不開手機,會突然覺得你的世界失重、失衡、失真。只有當你拿起手機,一會兒在線上,一會兒在線下,才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而沒有手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感到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事情,怎么應對生活。 前兩天我把手機落在一個地方,因為記不住自己的司機的電話,辦完事出來以后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后來我靈機一動找了輛出租車,跟出租車司機說:“大哥,手機借我用一下,車錢給你多加點兒,你就帶著我在四周轉(zhuǎn)悠吧。” 于是我就拿著他的手機不斷地給我能記住的號碼打電話,但由于這個手機是個陌生號,我打電話過去對方總是不接。結(jié)果出租車司機帶著我轉(zhuǎn)悠了半個多小時,好在*后終于有人接電話了,我這才把自己解救出來,上了自己的車。 你看,如果出租車司機也沒有手機,周圍人都沒有手機,我就抓瞎了。我就得走路回去,或者去硬攔別人的車。一想到要回到這樣一種狀態(tài),我就覺得特別不可思議。 今天由于線上生存方式的出現(xiàn),我們的效率大大提高:在任何地方都能實現(xiàn)辦公、娛樂和溝通。這就是過去一年我們朝線上生存方式轉(zhuǎn)變的結(jié)果。 我原以為疫情只會持續(xù)兩個月,結(jié)果就這樣,一年過去了。 不過,那兩個月讓我有了時間去翻檢一些過去遺忘和疏忽的物件,思考一些事情,還完成了《避疫六記》。現(xiàn)在回過頭再來看,值得寫的遠不止這“六記”,應該至少還有剛才講到的“五記”可以加上,但是此情此景已不同了。 把自己隔離在小的空間、壓縮在那兩個月里,當時的心境,那份特殊的情感、特殊的觀察、特殊的體驗,對我來說彌足珍貴。作為疫情暴發(fā)被迫隔離時的私人生活的記錄,我覺得還是值得再去回味一下的。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腦子里**個出現(xiàn)的是沈復的《浮生六記》,它是對私人居家、情感生活的一種美好記錄。我借用這個“六記”到“避疫”的這兩個月當中,所以取書名為“避疫六記”。 在整理本書的文字和圖片的時候,我得到了多位朋友的襄助:安徽宣城的謝其斌先生和黃山黟縣的汪彥女士分別托朋友搜集棠樾村牌坊群照片;特別讓我感動的是,臺灣著名攝影師許培鴻先生還專程前往林語堂故居拍攝。在此,我對他們深表謝忱! 這一年很特別,我們也經(jīng)歷了很多變化,但我希望這一年只有“僅僅一年”,今后我們必定會擁有更健康、更美好、更舒展、更燦爛的生活。 是為序。 2021年1月15日 北京
避疫六記 作者簡介
馮侖 企業(yè)家,作家。1959年生于西安,西北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畢業(yè)。中共中央黨校法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曾任職于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 1991年,創(chuàng)立萬通集團,隨后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民生銀行并出任該行的創(chuàng)業(yè)董事。三十年來,他除了耕耘萬通,他還致力于推動中國房地產(chǎn)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承擔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先后參與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二十一家公益基金會。 1999年,與王石共同參與創(chuàng)建了城市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策略聯(lián)盟——“中城聯(lián)盟”,任第二屆主席。 2001年,參與創(chuàng)立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并出任輪值主席。 2004年,他參與并創(chuàng)立非營利性環(huán)境保護組織——阿拉善SEE生態(tài)協(xié)會,并出任第四任輪值主席。 2015年1月20日,參與創(chuàng)立“未來論壇”,并擔任未來論壇創(chuàng)始理事。 此外,他還是一位商業(yè)社會的表達者,已出版作品《野蠻生長》《理想豐滿》《歲月兇猛》《馮侖:買房這些事兒》等,表達商人立場、講述商人故事、傳遞商業(yè)智慧。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