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學文庫法的“一體”和“多元”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6038
- 條形碼:9787100056038 ; 978-7-100-05603-8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學文庫法的“一體”和“多元” 內容簡介
宇宙的統一性和事物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其運動中必然存在的“一體化”和“多元化”兩種趨勢,表現了事物的“多變為一”和“一變為多”的復雜過程。法也是如此。該書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論述了法律的“一體”和“多元”,指出這一觀點的樹立對我國法制建設的重大意義。我國法律的發展,一方面要走向全球,注意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和對接;另一方面要注意保留和發展固有法文化的特色,堅持自己的獨立性。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法制建設健康發展。
法學文庫法的“一體”和“多元” 目錄
總序 何勤華
第二版序言
導論 “全球化”中法的“一體化”和“多元化”
**章 世界的“一體”和“多元”
第二章 人類社會與法
第三章 法的“一體”和“多元”的概述
第四章 歷史上法的“一體”和“多元”
第五章 “全球化”與法律“全球化”
第六章 全球化視野下法的“一體化”與“多元化”(一)
第七章 全球化視野下法的“一體化”與“多元化”(二)
跋 探尋我國法學和法制建設迅速發展的合理之路
參考文獻
后記
法學文庫法的“一體”和“多元” 節選
**章 世界的“一體”和“多元” **節 “一體”和“多元”概念的哲理思考 一、詞源和詞義 (一)“一體”一詞 “體”一詞在中文中往往與“用”相對應,指的是事物的形體、實體、性質、本體、本質;“用”指的是事物的功能、作用、屬性。如《荀子·富國》中有言:“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唐崔憬在《周易探源》卷下中說:“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之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中國古代沒有“一體”一詞,它是近代從西方傳過來的。“一體”一詞英語為integrity,是名詞,原意為完整、完全、完善、整體(性);正直,誠實。與此詞相聯系的還有動詞in—tegrate,詞義為使結合,使一體化;形容詞integrativB,詞義為統一的、綜合的、一體化的;還有integration,系名詞,詞義為結合,綜合;一體化,即趨于統一,多變為一;取消隔離,一視同仁等。相近的詞還有名詞unity,詞義為單一、個體、整體;統一(性);名詞identity,詞義為同一(性)、一致;本體、特性等。 “一體化”一詞中的“體”即一般所說的“物體”,而任何“物體”都是個相對獨立的封閉體系,其內部都有著復雜的結構;由許多因素或部分構成,它們處于不同的地位和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彼此之間互相依賴、互相連接、互相滲透,從而能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體化”一詞是20世紀西方學者*喜歡用的一個概念,指的是許多東西或許多因素在發展中趨于統一或整合為一個協調整體的過程及其結果。他們認為這是客觀事物發展中的一種萬流歸一的趨勢,就像長江水系的河流*后匯入長江中一樣。在全球化觀念產生以后,人們也用它描繪全球化中 出現的一種趨勢,即世界上的諸種事物變得越來越難以區分,越來越連成一片,越來越具有統一性,越來越同質化的趨勢。但是可以看出,“一體化”并非單一化或簡單化,它并不否認事物之間的差異性,相反它是以承認差別為前提的,因為“一體化”既然是把許多東西綜合為一個整體,那就意味著其內部不是同質的,有著復雜的結構和包含著許多相對獨立的部分。它所強調的只是這些部分能協調相處,從而能組合為一個統一體罷了! ……
法學文庫法的“一體”和“多元” 作者簡介
嚴存生,男,1940年生,陜西大荔人。西北政法大學教授,陜西省政府參事,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兼全國法理學學會顧問、比較法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法哲學和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教育部、司法部和陜西省社科研究課題6項;主編全國普通高校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法理學》等。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