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文學紀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叛的種子,1821-1849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551569
- 條形碼:9787549551569 ; 978-7-5495-515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紀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叛的種子,1821-1849 本書特色
由約瑟夫·弗蘭克所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精)》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窮人》、《雙重人格》和《涅托奇卡·涅茲萬諾娃》——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因為它們反映了他早年所受的某些具有深遠意義的影響,而且顯示了將會繼續在他那些*偉大的作品中出現的重要主題的發展演變。本書曾獲一九七七年美國大學優秀學生聯誼會“克里斯蒂安·高斯獎”;一九七七年美國現代語言協會“詹姆斯·拉塞爾·洛厄爾獎”;一九七七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當代思想類作品”提名。
文學紀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叛的種子,1821-1849 內容簡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是約瑟夫·弗蘭克所著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的卷。在這部廣受贊譽的傳記中,弗蘭克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也許是現代偉大的思想小說家——的人生和創作進行了重要的重新詮釋。卷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年生活寫起——從他在莫斯科的童年,到他的父親之死,一直寫到他因參加彼得拉舍夫斯基激進團體而被流放西伯利亞。《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窮人》《雙重人格》和《奇卡·涅茲萬諾娃》——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因為它們反映了他早年所受的某些具有深遠意義的影響,而且顯示了將會繼續在他那些偉大的作品中出現的重要主題的發展演變。《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曾獲一九七七年美國大學很好學生聯誼會“克里斯蒂安·高斯獎”;一九七七年美國現代語言協會“詹姆斯·拉塞爾·洛厄爾獎”;一九七七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當代思想類作品”提名。
文學紀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叛的種子,1821-1849 目錄
音譯
前言
**部 莫斯科
**章 序幕
第二章 家庭
第三章 童年,少年,青年
第四章 宗教背景
第五章 文化背景
第二部 圣彼得堡
第六章 工程專科學校
第七章 “一個了不起的高尚的人
第八章 兩種浪漫主義
第九章 果戈理時代(一)
第十章 果戈理時代(二)
第十一章 《窮人》
第三部 引人注目
第十二章 別林斯基及其身邊的文學貴族
第十三章 別林斯基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一)
第十四章 別林斯基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二)
第十五章 別克托夫小組
第十六章 彼得堡小品文
第十七章 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
第十八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斯佩什涅夫
第十九章 帕爾姆杜羅夫小組
第四部 自我發現之路
第二十章 《雙重人格》
第二十一章 彼得堡時期風格奇異的作品
第二十二章 現實與“幻想家
第二十三章 《涅托奇卡?涅茲萬諾娃》
第二十四章 后記
附錄
弗洛伊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病歷
索引
文學紀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叛的種子,1821-1849 節選
在十九世紀前半期所有偉大的俄羅斯作家——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赫爾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涅克拉索夫——中,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出身于擁有土地的貴族鄉紳家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對他本人作為一名作家所采取的立場產生了影響。像他晚年常做的那樣,在把自己與其偉大的競爭者托爾斯泰進行對比時,陀思妥耶夫斯基將后者所寫的東西定義為一個“歷史學家”而不是小說家的作品。因為在他看來,托爾斯泰描寫的是“長期定居于莫斯科的那些平靜、穩定的中上層地主家庭’’的生活。在十九世紀,這種生活及其牢固不變的文化傳統和道德一社會準則只適用于“少數”俄羅斯人;它是“生活當中的例外”。另一方面,大多數人過的則是一種混亂不堪的生活,道德紊亂,社會秩序持續動蕩,過去的所有傳統不斷遭到破壞。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自己的作品是與混亂的現實進行搏斗的一種嘗試,而托爾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和《戰爭與和平》(這是他明確想到的幾本書)則是虔誠地試圖把正在逐漸消失并且注定將會滅絕的美妙貴族生活放進神龕供后人膜拜。(即使是在描寫十九世紀中期開始對貴族造成損害的某種道德動搖——這種動搖的后果可以在契訶夫的戲劇中看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爾斯泰仍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曾有過的同情筆調描繪了貴族的生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作家生涯后期所作的這種自我界定當然體現了他對自己的文學主張多年思考的精華。但是,它也將一道強光返射照向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過去,從而幫助我們發現,早年的生活環境把他訓練成一個記錄者,記錄動蕩和變革的道德后果,記錄俄國傳統生活方式的土崩瓦解。這并不意味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中有什么類似于我們在其小說中所看到的那種“道德紊亂”,盡管許許多多傳記作家試圖使我們相信這一點。關于他肯定親身經受過他施加在其各種各樣少年人物——尤其是《少年》的年輕主人公——身上的種種欺凌和侮辱的假設可以讓人想起那個早已被證偽的實證主義假說:文學只可能是作家本人生活的文字部分。雖然以這種攝影式的邏輯判斷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與作品的關系并不合理,但是,關于這一關系的一種不那么死板的觀點卻不應不被我們予以考慮;小時候,他在家里肯定能夠感覺到的某種統一的社會傳統的缺失造就了他豐富的想象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家庭背景帶有俄羅斯新舊生活方式沖突的明顯印記;我們可以由此看出某種與社會地位有關的令人痛苦的不穩定狀態,這有助于解釋他對社會不平等給人造成的心靈創傷的深刻理解。 在父親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家族原先屬于立陶宛的一個貴族世家,其姓氏來自十六世紀某位祖先得到的一個小村莊(平斯克地區的陀思妥耶沃村)。從那時起,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個姓氏經常出現在俄羅斯西南部那些混亂的邊境省份的地方志上。這個地區是好斗的民族和宗教(俄羅斯的東正教和波蘭的天主教)之間沖突不斷的地區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家族的不同分支為雙方而戰。盡管如此,信仰東正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家族仍然在困難時期逐漸衰落,成為社會底層的還俗修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曾祖父是烏克蘭布拉茨拉瓦鎮東儀天主教會的大司祭;他的祖父是同一個教會的祭司;他的父親出生在這個鎮子上。作為天主教的耶穌會士在主要信仰東正教的當地農民中間用以改變人們宗教信仰的手段,東儀天主教派是一種折中產物:東儀天主教徒繼續舉行東正教的儀式,但是承認羅馬教皇至高無上的權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對耶穌會士走火入魔般的恐懼——他認為他們可以為了獲取控制人們靈魂的力量而采取任何邪惡的手段——*初也許是因為受到關于其祖先教義的一些議論的刺激。 由于俄羅斯的還俗修士形成的不是一個階層而是一種職業或行業,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親命中注定要與他的父親成為同行。但是,十五歲從神學院畢業之后,他悄悄離家出走去了莫斯科,并于一八。九年在那里成功地被帝國外科醫學院錄取。一八一二年莫斯科戰役期間,他被分配到莫斯科的一家醫院工作,作為一名軍醫,他在不同的崗位繼續服役到一八二一年,那一年,他接受了當時在莫斯科市郊為窮人設立的瑪利亞醫院的一個職位。在為國效力的過程中,他仕途平坦,即使不算輝煌;一八二八年四月,在“由于特別熱心的服務”榮獲圣安娜三級勛章之后,他晉升到專業委員會顧問的級別。這使他在俄國官方的等級制度中擁有了合法的貴族身份;于是,他趕緊提出了享有貴族特權的要求。一八二八年六月二十八日,他將自己及兩個兒子——分別為八歲和七歲的米哈伊爾和費奧多爾——的名字登記在莫斯科的世襲貴族名冊上。 P6-8
文學紀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叛的種子,1821-1849 作者簡介
戴大洪,1982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系。譯有《古拉格:一部歷史》、《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深圳十大好書評選2013年度致敬譯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