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5堂文學解剖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06492
- 條形碼:9787571106492 ; 978-7-5711-064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5堂文學解剖課 本書特色
◆30位偉大作家的33部經典作品 從海明威到福樓拜,從《了不起的蓋茨比》到《殺死一只知更鳥》,從小說到詩歌,從戲劇到科普文學,本書是為文學愛好者準備的一次盛筵。 ◆以作家的眼光來閱讀文學作品,解疑“經典作品何以經典” 引領讀者的目光直抵文本內部,讓讀者不僅享受閱讀快感及“明快”“懸疑”“延宕”等效果,還能拆解文本,看到這些效果是如何實現的。 ◆在閱讀中發掘寫作技巧,掌握文學大師的寫作策略 作者梳理了他閱讀時得到的寫作技巧與策略,羅列在每一章節的末尾,讓讀者也能把大師級的寫作技巧化為己用。
25堂文學解剖課 內容簡介
閱讀時,你是否會有這樣的困惑:眾人盛贊的海明威式的文風究竟好在哪兒?普拉斯在她自傳體小說《鐘形罩》的開頭,為什么會突兀地提及一對間諜夫婦?一本一半篇幅都是食譜的書,為何能在文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若任由眼睛滑過書頁的表面,這些困惑是不會自行消散的。唯有深入文本內部,你才能獲得解答。從《了不起的蓋茨比》到《洛麗塔》,從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到《*藍的眼睛》,羅伊·彼得·克拉克對文學史上的33本經典名作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一一拆解其中的巧妙機關。現在,他邀請你戴上“X射線”眼鏡,與他一同解讀詞語間的豐富意涵,從而撥開你眼前的困惑迷云。從此,你不僅能像作家一樣閱讀,讀出作品的深層含義,還能從中領悟大師級的寫作技巧,并化為己用。
25堂文學解剖課 目錄
前言 *佳寫作方法來源
01 X射線閱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文章“零部件”的力量
02 X射線閱讀《洛麗塔》 文字游戲
03 X射線閱讀海明威和狄迪恩 省略掉的詞
04 X射線閱讀詹姆斯·喬伊斯 語言的神圣化
05 X射線閱讀西爾維婭·普拉斯 令人震驚的洞察力
06 X射線閱讀弗蘭納里·奧康納 惡龍之齒
07 X射線閱讀《摸彩》 投石
08 X射線閱讀《包法利夫人》 顯示內心世界的跡象
09 X射線閱讀《寂寞芳心小姐》和《惡棍來訪》 文本中的文本
10 X射線閱讀《李爾王》和《憤怒的葡萄》 對人物的考驗
11 X射線閱讀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實現陌生化
12 X射線閱讀荷馬、維吉爾、希區柯克和羅斯 聚焦的技巧
13 X射線閱讀喬叟 指出路線
14 X射線閱讀《高文爵士和綠騎士》 隨性的愿望
15 X射線閱讀《麥克白》 結尾處
16 X射線閱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打破固有形式
17 X射線閱讀《白鯨》 三個小詞
18 X射線閱讀威廉·巴特勒·葉芝 神圣的中心
19 X射線閱讀佐拉·尼爾·赫斯頓 烈焰上的詞語
20 X射線閱讀哈珀·李 等待的力量
21 X射線閱讀M. F. K. 費雪 烹煮一個故事
22 X射線閱讀《廣島》 暫停的鐘表
23 X射線閱讀蕾切爾·卡森和勞拉·希倫布蘭德 我們體內的海洋
24 X射線閱讀托妮·莫里森 重復的變化
25 X射線閱讀查爾斯·狄更斯和唐娜·塔特 文本的回音
名作佳句 X射線閱讀練習
X射線閱讀的十二個步驟
致謝
建議閱讀書目
25堂文學解剖課 節選
1 X射線閱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文章“零部件”的力量 與許多人一樣,我是在高中時讀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當時,披頭士樂隊剛剛進軍美國,我就在長島讀高中,對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把長島的“沙點村”和“大頸鎮”變成“東蛋村”和“西蛋村”這件事非常感興趣。不過,當時我沒有讀懂這本書,因為我體會不到什么是不可能的愛,什么是富可敵國,也欣賞不了書中如詩的語言。當時我的一位老師認為這本書幾乎是美國現代小說的巔峰。對于他這個評價,我的反應是:“您是說,我們美國人寫出來的*好的小說就是這樣?” 在寫這一章的時候,書評家莫琳·科里根(Maureen Corrigan)正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 National Public Radio)里講述同樣的經歷——她也是在高中時**次讀這本書的。那時她對蓋茨比也不感興趣,但后來她又讀了50多遍,有了新的看法。之后,她寫了一部頗有深度的書評,極力贊美了蓋茨比。書評的名字叫《所以,我們要繼續讀下去》(So We Read On)。而我,至少讀了44遍,才跟她有了同樣的感受。 隨著年齡的增大和閱讀的多樣化,我又能從書里讀到哪些五十年前讀不到的東西呢?在這五十年里,書的作者沒有變化(仍然是去世的狀態);正文方面,雖說不同編輯對作家的寫作意圖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也早就固定下來了(依然在世上“活著”)。反倒是我,一個讀者,變成了一個“X因素”,或者可以說是“X射線因素”?尤其在一點上,我的變化非常大。那就是,我開始以一名作家的眼光去讀這本書,而不像以前,以大學生、文學老師或后現代學者的眼光在讀。也就是說,在閱讀過程中,我變得很務實,總是考慮書中哪些東西能幫助我寫出一個故事,哪些東西能夠指導寫作者? 我會選無數段落去研究;會去欣賞其中的閃光點,它們像蓋茨比那棟裝飾豪華的別墅一樣閃閃發亮;會饒有興致地挑一些人名、地名和物名去研究;會想象其中的眾多形象,比如眼科醫生的那塊褪色的廣告牌、蓋茨比葬禮上的那個戴著眼鏡,眼睛看起來像貓頭鷹眼睛的男人;會討論樂土與類似灰谷這樣的荒野間的張力;會去研究作家對典型美國文學主題的闡述以及書中的人物模型,還會去探究富蘭克林(Franklin)、愛默生(Emerson)、霍桑(Hawthorne)和惠特曼(Whitman)等文豪已經闡述過的民眾貪婪和復興等主題。 但我不想從這些開始分析,我想先分析作品的結尾。這是文學史上*值得尊敬的段落之一,在2013年的電影里,它還在屏幕上一字一句地出現過。為了充分地欣賞它,我們可能需要向我的老朋友史蒂夫·洛夫雷蒂(Steve Lovelady)學習一個小花招。他說:“我想感受文字穿指而過的那種感覺。”這部分一共有四段話,273個單詞,是敘述者尼克·卡拉韋躺在長島海邊的沙灘上,遠眺海面時的一段心理活動。 大多數海濱別墅都關門閉燈了,周圍一片漆黑,只有長島海峽對面的一艘輪渡上還有若隱若現的燈光。月亮越升越高,別墅在慢慢隱退。我逐漸意識到,當荷蘭水手初到這里時,這片古老的島嶼像鮮花一樣,在這些水手眼睛里綻放。他們看到了新大陸身上那清新飽滿的綠色乳房。那些早已經消失的樹林,為蓋茨比的別墅讓出空間的樹林,曾低聲私語,迎合著人類*后的,也是*偉大的夢想。初踏這方土地,人類瞬間被施了魔法,屏聲靜氣地陷入一種美學沉思中。他們想象不到,也不會理解這種感覺的出現,只是不自覺地與一種奇觀面對面相遇,在歷史上*后一次發揮了自己感受驚奇的能力。 我坐在沙灘上,想著那個古老而陌生的世界,想著蓋茨比**次看到黛西家碼頭綠燈時的震驚。他跋山涉水,歷盡艱辛,才走到了這片綠草地上,他的夢想看起來是那么的近,好像用手就能抓到一樣。但他不知道,其實這個夢早已遠離了他,消逝在城市的遠方,消逝在一片無垠的虛空中。在那里,美利堅合眾國暗黑的車輪正在夜色的掩蓋下滾滾向前。 但蓋茨比相信那盞綠燈,相信如性高潮般美妙的未來,盡管它一年又一年從我們眼前飄過,隨風而逝。是的,它確實溜走了,但沒有關系——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會把雙臂伸得更遠…… 總會看到晴朗的早晨的。 所以,我們要奮力前行,逆水行舟。不管多少次被大浪沖擊裹挾,回到過去,都要逆流而上。 作者是如何構思出這段文字的?它與全文又是如何銜接的?在回答這兩個大的結構性問題之前,我想先分析一下文本中一些好的細節。X射線閱讀,就是要發現文章內部的一些方法財寶,它們可以讓任何作品閃閃發光。
25堂文學解剖課 作者簡介
作者:(美)羅伊·彼得·克拉克 羅伊·彼得·克拉克曾取得中世紀文學的博士學位,現已在波因特學院——世界上*杰出的新聞學院之一——任教超過三十年。他被認為是新聞媒體界最有影響力的寫作指導教師之一,培養出了包括兩位普利策獎獲獎作家在內的眾多杰出作者。 羅伊·彼得·克拉克已就寫作、閱讀、語言和新聞寫作出版了《寫作工具》(Writing Tools)、《語法的魅力》(The Glamour of Gramma)等19本書。作家戴夫·巴里說:“在我認識的還在世的人當中,羅伊·彼得·克拉克最懂寫作。”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