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回歸社會建設:40年理論與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90485
- 條形碼:9787300290485 ; 978-7-300-2904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回歸社會建設:40年理論與實踐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既是個人研究文集,又是濃縮的社會建設史。作者個人工作四十年的人生經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社會建設的起步于發展緊密相連。全書對中國特色社會建設的豐富內涵、實踐路徑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思考和總結。
回歸社會建設:40年理論與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既是個人研究文集,又是濃縮的社會建設史。作者個人工作四十年的人生經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社會建設的起步于發展緊密相連。全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部分是作者早年在龔育之同志的引導下從事理論工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考和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宣傳系統任職時對和諧社會建設的思考與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呈現作者擔任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十年間,對社會建設系統的研究和探討。全書對中國特色社會建設的豐富內涵、實踐路徑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思考和總結。
回歸社會建設:40年理論與實踐研究 目錄
我的高考,我的鄉愁 ………………………………………………………… 3
母親節憶母親 ……………………………………………………………… 10
每逢端午想爺爺 …………………………………………………………… 12
都市里也有我的鄉愁 ……………………………………………………… 15
上篇 科學理論研究
龔育之引領我走上理論工作道路 ………………………………………… 21
“紅學”一家言 ……………………………………………………………… 33
《毛澤東論文藝 (增訂本)》編選和注釋的特色 ………………………… 43
毛澤東文藝思想的集中體現 ―――介紹 《毛澤東論文藝 (增訂本)》 ………………………………… 47 毛澤東文藝思想發展的三個高峰 ………………………………………… 66
毛澤東面面觀 ―――答 《德育報》記者問 ……………………………………………… 76
鄧小平文藝理論對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新發展 …………………………… 87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三條主線 ……………………… 93
我們今天應當怎樣宣傳鄧小平南方談話 ………………………………… 99
理論上的清醒與政治上的堅定 …………………………………………… 103
舉旗 知情 抓關鍵 ―――跨世紀中國的正確走向 …………………………………………… 109
一脈相承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118
黨的十六大報告的一個主題與三條主線 …………………………………… 128
把創新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 …………………………… 134
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141
龔育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貢獻 …………………………… 148
中篇 社會文明構建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 155
把黨的先進性要求落實到宣傳思想工作實踐中 ………………………… 159
《前線》是我的 “老朋友” ……………………………………………… 162
我與北京市社科聯三十年 ………………………………………………… 165
在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 170
論進一步繁榮發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 …………………………………… 182
如何做好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 191
首都公民道德建設方法初探 ……………………………………………… 197
關于基層愛國主義教育規律問題 ………………………………………… 213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 “紅巖魂展覽”火爆京城的啟示 ………………………………… 218
鄧小平理論的生動實踐 ―――大型電視專題片 《偉大的創造》觀后感 ………………………… 221 講述老百姓的道理 ―――寫在理論專題片 《為人民服務之歌》播出之際 ………………… 226
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思路與成效 ……………………………… 229
回憶籌備抗戰勝利60周年展覽的幾件事 ……………………………… 234
紀念偉大勝利 總結寶貴經驗 弘揚偉大精神 ―――籌備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 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有感 ……………………… 241
四次參與首都國慶籌備活動的難忘經歷 ………………………………… 247
宣傳信息工作要處理好十個關系 ………………………………………… 257
特色是外宣品的生命 ―――外宣畫冊 《北京西城》編后感 …………………………………… 259
在莫斯科大學的演講 ……………………………………………………… 262
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265
新高度 新視角 新起點 新要求 ―――人文奧運斷想 ……………………………………………………… 270 北京人文奧運與和諧文化建設 …………………………………………… 278
下篇 社會建設探索
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建設理論體系與實踐路徑 ……………………… 287
黨的十七大強調加強社會建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293
著力搭建北京社會建設 “四梁八柱” …………………………………… 297
社會建設的根本動力是改革創新 ………………………………………… 303
加強社會建設要從研究和解決基本問題入手 …………………………… 308
關于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問題 …………………………… 315
關于社會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問題 ………………………………………… 323
社會建設工作說到底是群眾工作 ………………………………………… 326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加強社會建設和改革 ………………………… 332
全面不全面 尤其看社建 ………………………………………………… 342
社會主義應該把社會建設好 ……………………………………………… 350
社會治理體制改革事關全局 ……………………………………………… 360
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 366
中國社會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 371
從黨的檔案文獻看社會時代變遷 ―――答 《中國檔案報》記者問 ……………………………378
講述社會故事 反映時代聲音―――寫在大型電視紀錄片《社會時代》播出之際……………… 384
在加強服務的過程中努力推動群團工作改革發展 ……………………… 388
創新大城市社會治理的目標導向 ………………………………………… 391
網格化是城市服務管理的又一場 “變革” ……………………………… 396
網格化:網絡化服務 格式化管理 ……………………………………… 398
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背景下的目標設定 ………………………………… 403
社會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工作 …………………………………………… 408
不斷深化對加強社會建設本質要求的認識與實踐 ……………………… 420
社會建設關鍵要 “聚攏五指” …………………………………………… 428
新時代社會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路徑 ………………………………… 431
正確看待系統研究城市生活焦慮問題 …………………………………… 437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重要而緊迫 ………………………………… 440
社會企業發展方興未艾 …………………………………………………… 445
使命與擔當:中國特色社會建設體系的構建 …………………………… 448
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 ………………………………… 454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社會建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 462
附篇 雜文隨筆拾遺篇
寫作三論 ………………………………………………………… 469
人稱代詞修辭藝術芻議 …………………………………………………… 476
做一個好學樂學善學的人 ………………………………………………… 481
做人做事做官與做文章是一個道理 ……………………………………… 483
做官即不許發財 …………………………………………………………… 486
黨員也是群眾中的一員 …………………………………………………… 488
“垂直”的得與失 ………………………………………………………… 490
一部“講好中國故事”的大片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 ……………… 491
陶西平是一部讀不完的 “大書” ………………………………………… 494
一本有溫度有質感有厚度的書 …………………………………………… 496
編后記 ……………………………………………………………………… 499
回歸社會建設:40年理論與實踐研究 節選
如果把社會建設的任務定位于維護社會安定或發展社會事業,不僅面窄了,而且事實上維護社會安定、發展社會事業僅僅靠社會建設也完不成。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雖然并列排比,但實際上都有交叉點。相對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而言,我國社會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社會組織管理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決不能在人民團體外 “另起爐灶”。我國社會組織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正確的政治方向,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社會組織可以隨便成立、任意發展,更不能 站在黨和政府的對立面。作為一項探索性工作,構建 “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需要 一個不斷摸索和實踐的過程。實現新舊體制的 “切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并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社會文明建設是宣傳工作的主業,也是社會建設的核心。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任何一種道德*終能否為社會所接受、*終能否轉化為社會成員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實踐,歸根到底取決于道德教育的成效。社會建設工作涉及許多部門,要有綜合部門加強統籌、綜合協調、系統設計、整體推進,特別是要有黨委部門綜合協調。應形成黨委部門統籌協調、政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組織積極協同、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工 作格局。
回歸社會建設:40年理論與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宋貴倫,國家高端智庫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社會建設促進會會長。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中共中央宣傳部副處級秘書,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部 長,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研究員,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書記,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主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出版 《毛澤東與中國文藝》、《北京社會建設概論》、《十年磨一 “建”:社會建設理論體系與實踐路徑研究》(上、下 冊)等專著,主持完成 “‘十四五’時期健全我國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研究” 等***重大課題。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