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電影創作年鑒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51242
- 條形碼:9787106051242 ; 978-7-106-05124-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電影創作年鑒2018 內容簡介
《中國電影創作年鑒2018》全面、系統、準確地記述每年度中國電影運動、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資料性工具書。向人們提供一年內中國電影全面、真實、系統的事實資料,便于了解中國電影現狀和研究發展趨勢。有較大的總結、統計意義和比較系統的連續參考作用。
中國電影創作年鑒2018 目錄
綜述
繼續追問:電影劇本創作質量提升之路
——2017年電影編劇與電影創作調研報告
寫作是編劇的道場
——劉恒、何冀平、東西、葉彌共論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獨家專訪《我不是藥神》編劇韓家女:其實這個電影,挺主旋律
專訪爆款電影《我不是藥神》編劇之一鐘偉:
電影公司普遍鬧“編劇荒”職業編劇不能挑題材
對話《邪不壓正》編劇何冀平:印在心底的蒼涼融于戲中
姜文請觀眾吃飯,“廚子們”如何置辦酒席?
——專訪《邪不壓正》編劇
回顧《無名之輩》,饒曉志&雷志龍:他們都是過客型的人
電影劇本創作的實踐者
——黃丹訪談錄
開拓與缺失
——2017年華語電影劇作評議
第二章 導演卷
綜述
自我美學體系的影像化建構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訪談
《紅海行動》:打造中國的大格局戰爭片
——林超賢訪談
《紅海行動》:主流價值觀表達的新拓展
作為獨立導演的十二年
——李睿珺導演專訪
《無名之輩》:一種逆襲的可能
尊重歷史不負時代
——陳力導演訪談錄
“戰神”是如何煉成的
——哈斯朝魯導演訪談
一路走下去
——關于《阿拉姜色》的一次對談
《江湖兒女》:一半是江湖,一半是兒女
第三章 表演卷
綜述
電影演員的類型與類型化表演
此人不叫黃毛,他叫章宇
任素汐“鉆”進角色
第四章 攝影卷
綜述
不想走那些走過的路
——電影《影》攝影指導趙小丁訪談
畢贛:我如何創造了《地球*后的夜晚》
……
第五章 聲音卷
第六章 產業卷
第七章 動畫卷
第八章 紀錄卷
中國電影創作年鑒2018 節選
《中國電影創作年鑒2018》: 黃丹:現在的電視劇是三天拍一集,而我們當年是四集拍了三個月,完全是按電影的拍攝水準做的。那個劇的美術部門就仨人,一個美術老師,一個置景老師,我是道具,我們三個人把這個劇的景全部拿下來。因為拍得慢,不是“快餐”,所以這個過程培養了我對電影的熱愛。 馮戎:陸游有一句話說得好:“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在劇組做的時間一長,您開始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明白自己擅長的工作是什么,慢慢也激發了您對于電影的熱愛,然后找到您未來的定位。是不是這樣呢? 黃丹:的確如此。原來我也比較熱愛電影,但我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將來的職業所在,也沒有想那么遠。生活中一個陰差陽錯的安排,把我扔進一個劇組,在里面感同身受到這個行業的氛圍,它慢慢喚醒了我對電影的熱愛,我也慢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電影可能是我將來要從事的行業。 馮戎:選擇藝術類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也是一個較為奢侈的選擇。熱愛和興趣是**,沒有熱愛和興趣,就不會去投入。可光有熱愛和興趣也不夠,得有更多的本事,才能夠真正從事這個行業。 黃丹:對。進入劇組的幾年后,我從道具做到副美術。這時候開始明顯感覺到自己不讀書就會跟不上這個行業的發展了,我不想一輩子在劇組打雜,覺得自己要想真正地進入影視行業就必須要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儲備。 馮戎:于是您考學的愿望就被激發出來了? 黃丹:是的,那個時候正好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在招考,“知之不若行之”嘛,于是我就報名了。 馮戎:那是哪一年? 黃丹:1985年。在這之前電影學院沒有面向社會招過劇作本科班,只有進修班,我是“文革”后**屆劇作本科班的學生。 馮戎:從美工、道具跳到劇作,是一個跨度非常大的跳躍。雖然都是拿筆,但一個是畫畫,一個是寫字,整個創作的形式和內容都很不一樣。當時您為什么沒有直接考電影美術? 黃丹:如果在美術和文學兩個專業中選擇,我還是更喜歡文學,而且之前就看過很多電影劇本。當年有很多電影雜志,國產電影的劇本一般都會在雜志上刊發。我看一個電影,就會找它的劇本對照著讀,自己琢磨從劇本到影像有哪些異同、哪些變化,為什么劇本這樣寫,但是拍出來又是那樣處理?所以,也不能說對電影不了解,雖然沒有刻意系統地學習過,但潛滋暗長地形成了一些對電影創作的基本認知。在考劇作的時候,我對劇作的理解也還算是到位,面試答題都算答得不錯。 馮戎:這也是您個人的一種獨特學習經驗。在某種程度上.經驗其實比一切理論有價值得多。別人可能是為了考試,做些應試的準備,包括死記硬背,但您的知識儲備,是出自于實踐和興趣,所以您得到的理解也與其他人完全不一樣。 黃丹:是的,這也影響了我以后的教學。后來我自己當老師,其實并不看重那些對電影知識掌握很多的考生,我覺得無所謂,知識在學校中可以學到,但你的生活閱歷和經驗是不能在學校中學到的,包括自身對專業的敏感、細膩、靈動、開放等,這些與生俱來的特質,我更看重的是這些。 馮戎:前面您說讀了很多劇本,我有一點好奇,就是您在讀那些劇本的時候,有沒有哪一種類型是您個人很偏好的? 黃丹:這個問題很難講。任何類型,任何題材,我都會有喜歡的元素在里面。特別是現在,從業這么多年了,反而不會對某一種題材有特別偏好,頻率寬了。 馮戎:類型是一個橫向的維度,我們換一個維度,從縱向來說,在您心中會不會覺得有哪些劇本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黃丹:那當然會有了。我認為還是一些大師的經典劇作,像意大利的費里尼、美國的科波拉等等。但如果是教書的話,我覺得各種類型都要跟學生說一說,各種類型你都會要分析一下。對學生我一般不會說就喜歡哪一個導演,大家都要學習他。有些人可能就是喜歡這個導演所有的片子,但我不會,因為好馬也會有失蹄的時候,有些好導演也會拍出質量欠佳的片子,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只針對作品,而不是某個人。 馮戎:您剛才提到的導演,要么已經作古,要么過了創作的盛年。那么放眼當下的國際影壇,您有什么特別關注的導演嗎? 黃丹:我這兩年比較喜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但去年他就有一部電影《第三度嫌疑人》拍的水平一般。這也很正常,任何導演都不可能把每個片子拍成經典,大師也有失手的時候。而所謂“失手”,其實未必是壞事,我經常把這種情況稱之為“騰躍前的下蹲”,比如他后來拍的《小偷家族》便是極好的印證。我在個人創作或是日常教學中,經常會強調創作其實是一個未完結的持續過程,總有遺憾,卻永留希望。創作者不應該被暫時的成功牽絆鎖定。在一個被偏狹成功學浸染中的當下社會,我認為這也是格外需要對年輕學生們闡明的價值觀。 馮戎:的確是這樣,一個大師不可能一輩子都在產出經典。人的創作是呈拋物線狀態的,過了創作盛年,再出來的作品雖然還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線上,但肯定不如頂峰時期的作品。既然說到作品,我發現您創作的《我的1919》《西洋鏡》《臺灣往事》等幾部作品的故事背景、地點,包括內容來說,其實是可以銜接在一起作為民國往事三部曲的連續性創作,您是刻意這樣創作的嗎? 黃丹:也不是有意為之,都是命運的安排。這三個作品,實際都是命題之作,就是說題材不是我自己想的,是別人給我的任務。但是我對題材的處理,又是我自己有意為之的,我在命題的范圍中,寫出帶有我獨立主觀思考的作品。 馮戎:對于一個創作者來說,如果能夠完全自由進行創作,其作品往往會是驚人的。命題作文,有時候真的是一種無可奈何。但是您在命題作文的大框架里,還是帶人了您自己意志的內容,可以說是在命題之中的自由創作。 ……
中國電影創作年鑒2018 作者簡介
周星,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原院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教學試驗示范中心“傳媒與藝術實驗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委員暨藝術學學位委員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5-6屆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國家電影審查委員,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兼影視教育委員會理事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高教美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微電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美育聯盟理事長,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工作委員會會長。獲寶鋼教師特等獎入選獎。 劉軍,教授,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處長,“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稱號。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電影學派理論體系建構研究”課題首席專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研究領域包括電影教育、電影文化批評、新媒體藝術、智能影像創作等。目前為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兒童電影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教學指導專委會副理事長。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