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命于我,就是笑著等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36153
- 條形碼:9787559436153 ; 978-7-5594-361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于我,就是笑著等待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中國首位卡夫卡文學獎獲得者閻連科經典散文集 閻連科獲卡夫卡文學獎后首部散文集作品,極具閻連科創作特色的經典散文代表作,盡顯閻連科的幽默與質樸,真誠與感性。 ★當代文學大家閻連科寫給生命的赤誠之作 《生命于我,就是笑著等待》是作家閻連科關于時間、死亡和生命,關于理想,關于寫作的一切思考的總集,凝結了作者對于生命的深刻剖析和自省。 ★敢于正視死亡,如正視窗前一顆樹木的歲月枯榮 一部真誠面向自我的生命體驗之書,讓我們明白好好活著之后,即使是面對死亡,也可以喃喃自語道:“生命于我,剩下的時間就是笑著等待死亡的到來! ★寫給每一個正在思考生命和生活意義的人生行路人 凝結作者半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經驗,每一個感悟人生瞬息萬變的人,都會在這里找到共鳴!
生命于我,就是笑著等待 內容簡介
本書是閻連科精選的*有代表性的散文合集, 同時收錄了作者7篇*新散文, 內容包括都市生活感悟、旅行見聞、生命體驗、童年記憶和親情鄉情等主題, 盡顯閻連科的幽默與質樸、洋氣與鄉土, 代表篇目有《過年的母親》《父親的樹》《感謝祈禱》《一個人的三條河》《春黃》等。
生命于我,就是笑著等待 目錄
輯一
過年的母親
命定的事
一個沒有母校的人
父親的樹
大姐
那個走進洛陽的少年
一輛郵電藍的自行車
感謝祈禱
二胡與兒子
輯二
我是誰
掏鳥窩
一樁丑行
我本茶盲
病悟
一個人的三條河
關于我不能低頭的一點說明
拙人課語
別走我們這條路
輯三
清水灣紀事
平凹說佛
樓道繁華
條案之痛
鎮上的銀行
萎縮
春黃
江橋
在富錦的想象
識慧
西行
天味
輯四
人民大學的胡辣湯
北京堵趣
比如電話
春運惶惑
小廣告
出租車司機
看病
北漂
生命于我,就是笑著等待 節選
一個人的三條河 生命與時間是人生*為糾結的事情,一如藤和樹的纏繞,總是讓人難以分出主干和蔓葉的混淆。當然,秋天到來之后,樹葉飄零,干枯與死亡相繼報到,我們便可輕易認出樹之枝干、藤之纏繞的遮掩。我就到了這個午過秋黃的年齡,不假思索,便可看到生命從曾經旺茂的枝葉中裸露出的敗謝與枯干。甚至以為,悅然讓我寫點有關作家與死亡、與時間的文字,對我都是一種生命的冷涼。但之所以要寫,是因為我對它與寫作的敬重。還有一個原因,是朋友田原從日本回來,告訴我了一個平緩而令人震顫的訊息,他說谷川俊太郎先生*近在談到生命與年歲時說到:“生命于我,剩下的時間就是笑著等待死亡的到來! 富有朝氣、卓有才華的詩人兼翻譯家田原,年年回來總是給我帶些禮物。我以為他這次傳遞的訊息,是他所有禮物中*為值得我收藏的一件。在日本的亞洲文學,或說世界文學,大江健三郎、谷川俊太 郎和村上春樹,約是*為醒目的鏈環。他們三個人中,詩人谷川俊太郎年齡*長,能說出上邊的話,一是因為他的年歲;二是因為他的作品;三是他對自己作品生命的自省和自信。由此我就想到,于一個作家而言,關于時間、關于死亡、關于生命,可從三個方面去說:一是他自然的生命時間;二是他作品存世的生命時間;三是他作品中虛設的生命時間。 自然的生命時間,人人都有,無非長短而已。正因為長短不等,有人百歲還可街頭漫步,有人早早夭折,如流星閃逝。這就讓活在中間的絕大多數,看到了上蒼對人的生命之無奈的不公,滋生的人類生 命本能*大的敗腐,莫過于對活著的貪求與渴念,因此膨脹、產生出活著的無邊欲望和對死亡莫名的恐慌。 我就屬于這絕大多數中*為典型的一個。在北京,*怕去八寶山那個方向;乩霞*害怕看見癱坐在村口曬陽的老人和病人。十幾年前,我的同學因為腦瘤去世,幾乎所有在京的同學,都去八寶山為他 送行,唯獨我不敢去那兒和他*后見上一面?墒墙Y果,大家去了,在傷感之后,依然照舊地工作和生活,而我卻每天感到隱隱的頭痛頭脹,嚴重起來如撕如裂,于是懷疑自己也有腦瘤,整整有半年時間,不寫作、不上班,專門地托親求友,去醫院,找專家,看腦神經、腦血管和大腦相關的各個部位。單各種 CT 和核磁共振的片子拍得有一寸厚薄。醫院和專家,也都不惜你的錢,看見小草就說可能會是一株毒樹,不斷地引領你從感冒的日常遙望癌癥的未來,直到*后在北京醫院求見了一位八十多歲的腦瘤專家,他在比對中看完各種片子,淡淡問我:“你看病自費還是報銷?”我說:“全是自費!彼懦乙恍,說你的頭痛頭脹,還是頸椎增生所致,回家按頸椎病按摩去吧。 實話說,我常常為死亡所困,不愿去想人的自然生命在現實中以什么方式存在才算有些意義。躲避這個問題,如史鐵生一定要把這個 問題想清弄明的執著樣。比如寫作,起初是為了通過寫作進城,能夠逃離土地,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一些,讓自己的生命過程和父母的不一樣。后來,通過寫作進城后,又想成名成家,讓自己的生命過程和周圍的人有所差別?傻搅酥心曛,又發現這些欲望追求,與死亡比較,都是那么不值一提,如同我們要用一滴水的晶瑩與大海的枯干去較真兒。 誠實坦言,直到今天,我都無法超越對死亡的恐慌,每每想到“死亡”二字,心里就有種灰暗的疼痛。會有種大腦供血不足的心慌。就是兩三年前,北京作協的老作家林斤瀾先生因病謝世,我找不到理由 不去八寶山為他送行,回來后還連續三個晚上失眠煩惱,后悔不該去那個到處都是“祭”字、“奠”字和黑花、白花的地方。現在,弄不明白我為什么要繼續寫作,我就對人說:“寫作是為了證明我活著!蔽也恢肋@句話里有多少傷感和幽默,只是覺得很愿意這樣去說。因為我不能說:“寫作是為了逃避和抵抗死亡。”那樣會覺得太過正經,未免多有秀演?砂阉劳龊蛯懽鳎岩粋人的自然生命和文學聯系在一起時,我實在找不到令我和他人都感更為貼切、更為準確,又可信實的某種說辭。 我常常在某種矛盾和悖論中寫作。因為害怕和逃避死亡才要寫作,而又在寫作中反復地、重復地去書寫死亡。我說《日光流年》是為對抗死亡而作,其實也可以說是因恐懼死亡而悠長的嘆息!段遗c父輩》中有大段對死亡淺白簡單的議論,那也其實是自己對死亡恐懼而裝腔作勢的吶喊。我不知道我什么時間、什么年歲可以超越對死亡的恐慌,但我熟悉的谷川俊太郎先生,在年近八十歲時說了“生命于我,剩下的時間就是笑著等待死亡的到來”那樣的話,讓我感到溫暖的震撼。 這句對自然生命與未來死亡的感慨之言,我希望它會像一粒螢火或一線燭光,在今后的日子里,照亮我之生命與死亡那*灰暗的地段和角落,讓我敢于正視死亡,如正視我家窗前一棵樹木的歲月枯榮。 如果把人的自然生命視為一條某一天開始流淌、某一天必然消失的河流,于作家、詩人、畫家、藝術家等相類似的人而言,從這條河流會派生出另外的一條河流來。那就是你活著時創作出的作品的生命 時間。曹雪芹活了四十幾歲,而《紅樓夢》寫就約近二百五十年,似乎今天則剛入生命盛期。沒有人能讓曹雪芹重新活來,腐骨重生,可也沒有人有能力讓《紅樓夢》消失死去,成為廢紙灰燼。卡夫卡 四十一歲時生命消失,而《城堡》《變形記》卻生命蔓延不衰。
生命于我,就是笑著等待 作者簡介
閻連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縣,1978年應征入伍,1979年開始寫作,2004年轉業。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客座教授。 曾獲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及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入圍2012年度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短名單,2013、2016、2017年三次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和長名單;獲得第十二屆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大獎、2014年卡夫卡國際文學獎、2015年日本推特文學獎、2016年第六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意、荷、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三十多種語言,有外語版本一百多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