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農村全面小康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711551
- 條形碼:9787517711551 ; 978-7-5177-115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村全面小康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本書特色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2020年科研成果結集,內容主要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全面小康等,既有理論構架,也有案例分析,更有具體的意見建議,指導性很強。 全書共分16章,分別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科技支撐鄉村振興面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思路、“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城鄉資本人才等要素下鄉、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戰略、從公共衛生事件到糧食安全、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農村全面小康短板及補短板、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角度展開研究,為我國農村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提供政策解讀和實施建議。
農村全面小康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以下簡稱農研院) 今年科研成果的匯集, 包括農研院設立的重點研究課題和應急課題共16項。這些課題由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主持承擔, 研究內容重點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全面小康, 涉及現代農業、土地問題、農業補貼、鄉村治理、農村社會保障、精準扶貧、疫情防控等方面, 為促進鄉村振興, 打贏脫貧攻堅戰, 實現全面小康, 提供了具有重要決策參考價值的政策建議。
農村全面小康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目錄
目 錄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研究1
一、問題的提出 1
二、有機銜接的必要性 2
三、有機銜接的可行性 6
四、有機銜接面臨的現實困境 12
五、有機銜接的應對策略 18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研究33
一、問題的提出 34
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意義重大 36
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有豐富的實踐案例 40
四、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方向 54
五、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保障 58
科技支撐鄉村振興面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思路63
一、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與關鍵著力點 63
二、科技支撐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66
三、科技支撐鄉村人才創新創業 73
四、科技支撐農村民生發展 78
五、科技支撐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84
六、科技支撐鄉村振興面臨的突出問題 89
七、新形勢下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 92
“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97
一、“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框架 97
二、“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進展 100
三、“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困難挑戰 105
四、“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 109
五、“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設計 111
城鄉資本、人才等要素下鄉研究118
一、城鄉資本、人才等要素下鄉的現狀、趨勢及問題 119
二、影響城鄉資本、人才等要素下鄉的因素分析 127
三、國內外城鄉資本、人才等要素下鄉的典型案例分析與借鑒 139
四、城鄉資本、人才等要素下鄉的對策建議與制度設計 145
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影響
——危機、危機管理與政策建議 154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影響是全面的 154
二、新冠肺炎疫情凸顯危機管理的極端重要性 160
三、努力確保農業農村經濟健康運行 165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戰略思路研究172
一、問題的提出 172
二、鄉村人才的供需現狀 174
三、鄉村人才振興的深層困境 179
四、鄉村人才振興的實踐探索 182
五、鄉村人才振興的戰略部署 188
六、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設計 193
七、鄉村人才振興的保障措施 203
從公共衛生事件到糧食安全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相關問題思考206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影響深遠 206
二、需要高度關注的幾個重大問題 209
三、確定應對疫情影響的基本思路 215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研究219
一、現階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背景、取得成就與存在問題 220
二、國際經驗借鑒 237
三、對策和建議 245
農村全面小康短板研究:精準扶貧與特色產業發展——以黔東南地區農村為例254
一、農村全面小康現狀與短板研究 255
二、精準扶貧和特色產業的關系研究 262
三、農村全面小康評價指標體系 268
四、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黔東南地區的進展及對策——以地捫村為例 278
五、結語 289
農村全面小康補短板問題研究291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評價指標體系 291
二、基于宏觀指標測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農村領域的短板及短板程度 301
三、基于滿意度測度的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農村領域的短板及短板程度 315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農村領域的短板及短板程度 321
五、加快補上農業農村領域突出短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30
農業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對策研究335
一、引言 335
二、中美貿易現狀 337
三、中美貿易摩擦各階段政策變化 340
四、文獻綜述 343
五、研究方法—全球農產品局部均衡模型 346
六、中美貿易摩擦對大豆及豬肉貿易產生的影響 348
七、應對措施模擬方案設計及模擬結果分析 353
八、結論與政策建議 360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國際經驗的啟示與思考365
一、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演變及主要做法 366
二、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發展規律及其啟示 371
三、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支持保護改革經驗在我國的適用性及約束條件 380
四、完善中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的方向與建議 388
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393
一、我國農村宅基地制度變遷分析 393
二、農村宅基地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405
三、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實踐研究 411
四、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關鍵路徑研究 417
鄉村振興縣域案例研究422
一、鄉村振興的政策要求 424
二、鄉村振興的制度優勢 434
三、精準脫貧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439
健全“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機制路徑研究449
一、鄉村治理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地位 449
二、“三治結合”鄉村治理體系實踐研究 450
三、當前農村公共事務治理失靈的表現 453
四、推進“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機制的制度路徑 469
后 記479
農村全面小康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節選
堅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要堅持鄉村振興“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統籌推進鄉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工作,推動“三農”全面協調發展。 產業興旺是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產業發展可以提供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當前,鄉村產業發展仍存在產業門類不寬、產業鏈條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推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鄉村現代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就業機會更多地留在農村,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地分享給農民。 生態宜居是關鍵,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實現生態宜居的過程,就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過程,就是人與自然在鄉村和諧共生的過程。要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要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立足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揮農村生態資源優勢,推動鄉村自然資源加快增值,保護綠水青山和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不斷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鄉風文明是保障,是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要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農耕文化,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要大力推進鄉村移風易俗,下大力氣整治農村婚喪大操大辦、高額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治理有效是基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當前,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社會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傳統鄉村治理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治理成本不斷增加、治理難度不斷加大。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既用好用活現代治理資源和治理方式,也充分發揮傳統德治要素在維系鄉村社會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黨的領導統攬全局,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構建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 生活富裕是根本。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近年來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19 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降到2.64 ∶ 1。2020 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農民增收形勢較為嚴峻。要加快構建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長效機制,通過繁榮鄉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要針對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環境臟亂差等農民群眾反映*突出的民生問題,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重點放在農村,全面改善農村面貌,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農村全面小康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作者簡介
陳錫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 韓俊,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是清華大學校級科研機構和涉農學科交叉研究平臺,圍繞中國“三農”領域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開展研究,致力于建設服務國家“三農”決策的一流智庫、培養涉農學科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繁榮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理論的一流學術研究平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