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農業開放:挑戰與應對: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711421
- 條形碼:9787517711421 ; 978-7-5177-114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業開放:挑戰與應對: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本書特色
國家權威智庫寶貴研究成果發布!一書掌握我國農業發展新態勢和新機遇,助力關注農業經濟發展的各類高階管理者決策。 《農業開放:挑戰與應對》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寶貴的研究成果之一。旁征博引,比較,歸納,借鑒,揭示高水平開放背景之下,我國農業發展的新態勢和新機遇。
農業開放:挑戰與應對: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內容簡介
在書中,作者首先回顧了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農業領域發生的變化和態勢,指出在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背景下,我國進行農業戰略性調整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作者還分析了WTO農業改革、區域貿易協定、我國農業比較優勢變化、高水平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領域發生的新態勢將如何從宏觀上影響我國的農業,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政策。在微觀層面,作者通過梳理數據,為關注國內玉米產業、棉花產業、奶業的讀者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后作者不僅為讀者描繪了我國與越南、南美等國開展更深入農業合作的愿景,還詳細分析了日本、英國、德國和美國在農業開放領域的經驗和教訓。
農業開放:挑戰與應對: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目錄
目錄
總報告 在高水平開放進程中推進農業戰略性調整
一、清醒認識加入WTO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走勢
二、從兩個維度研判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對我國農業的深遠影響
三、適應高水平開放新形勢推進我國農業戰略性調整
四、提高開放條件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治理能力
專題報告一 WTO農業改革的可能走向及對我國的影響
一、WTO農業改革的簡要回顧
二、WTO農業改革主要議題的基本背景和各方訴求
三、WTO農業改革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可能影響
四、應對WTO農業改革的原則與建議
附表1-1多哈回合農業談判主要議題、選項和方法
附表1-2WTO協定和決議中發展中國家成員特殊和差別待遇條款數
附表1-3WTO《農業協定》框架下發展中國家成員特殊和
差別待遇及我國適用情況
附表1-4多哈回合農業談判主要議題中的發展中國家成員
特殊和差別待遇及對我國的意義
專題報告二 區域貿易協定對我國農業的影響及應對
一、我國主要區域貿易協定及涉農優惠安排
二、區域貿易協定中涉農優惠安排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三、未來我國推進區域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在涉農優惠安排方面
應注意的問題和建議
專題報告三 我國農業比較優勢變化趨勢及應對
一、我國農業比較優勢總體下滑
二、資源稟賦決定的成本快速上漲削弱我國農業比較優勢
三、政策選擇
專題報告四 高水平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對我國農業的影響及應對
一、加入WTO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準入政策演變
二、農產品市場持續擴大開放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三、未來我國農產品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發展趨勢
四、應對高水平農產品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本思路
專題報告五 高水平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對我國農業的影響及應對
一、我國農業領域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展情況
二、我國農業領域利用外資發展特點
三、我國農業領域引進外資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四、新時期加強農業引進外資的重點領域和建議
專題報告六 高水平開放對我國玉米產業的影響及應對
一、加入WTO以來我國玉米從凈出口轉變為凈進口
二、應對玉米缺口的國際經驗
三、應對高水平開放的玉米政策調整建議
專題報告七 高水平開放對我國棉花支持政策的影響及應對
一、加入WTO以來我國棉花產業的變化趨勢
二、加入WTO以來我國棉花政策的改革分析
三、深化我國棉花政策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則
四、對完善和創新當前我國重要棉花政策的建議
專題報告八 高水平開放對我國奶業的影響及應對
一、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對我國奶業發展的影響
二、比較優勢變化對我國奶業發展的影響
三、對我國未來奶源進口依存度的判斷
四、國內奶業應對高水平開放的對策
專題報告九 高水平開放對我國不同地區和不同主體農業發展的影響及應對
一、擴大開放對不同地區農業發展的影響
二、擴大開放對不同類型農民和經營主體的影響
三、思考與建議
專題報告十 高水平開放背景下深化中國與越南農業合作
一、自貿協定框架下的農業貿易優惠安排
二、中越農業貿易發展趨勢
三、進一步擴大中越農業貿易合作的潛力與問題
四、加強中越農業貿易合作的對策建議
專題報告十一 高水平開放背景下深化中國與南美國家農業合作
一、加強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農業合作符合彼此戰略利益
二、清醒認識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拓展農業貿易和投資面臨的
風險挑戰
三、進一步推進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農業合作的建議
專題報告十二 日本快速工業化進程中應對農業開放的主要做法及啟示
一、遭遇“壓縮式”工業化的日本小農農業
二、高度保護下的日本農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
三、日本農業對外開放歷程
四、日本應對農業更高水平開放的主要做法
五、從日本農業開放歷程和當前應對做法中得到的啟示
專題報告十三 英國、德國早期工業化進程中應對農業開放的做法及啟示
一、英國、德國在早期工業化進程中對農業從保護轉向開放
二、英國、德國應對農業開放的對策
三、啟示與建議
專題報告十四 近20年美國農業支持政策的主要特點及啟示
一、2000年前美國農業支持政策的主要特點
二、2002年美國農業支持政策的主要內容
三、2007年美國農業法案主要內容
四、2014年美國農業法案主要內容
五、2018年美國農業法案主要內容
六、對中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啟示
專題報告十五 文獻綜述
一、關于農業多邊貿易體制改革
二、關于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的機遇與挑戰
三、關于農業開放對我國農業影響的實證分析
四、關于農業開放條件下的糧食安全與風險應對
農業開放:挑戰與應對: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節選
。。。。。。 專題報告一 WTO農業改革的可能走向及對我國的影響 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之后新加入的成員,《農業協定》未能充分反映我國農業發展利益;我國加入WTO以來工業化、城鎮化和對外開放快速發展,工農和城鄉關系、國內外農業關聯特征均發生了深刻轉變。面向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將繼續快速提高,農業比較優勢將繼續快速下降,農業發展利益勢必出現新的變化。WTO農業改革對我國農業發展勢必帶來深刻影響。多哈回合啟動以來,WTO農業改革進程步履蹣跚,目前各方仍在其主要領域激烈博弈。我國作為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進口大國,在WTO農業改革的博弈中,必須綜合考慮發展階段和農業比較優勢的變化,立足長遠,在擴大開放和維護我國農業發展利益之間把握好動態平衡。 一、WTO農業改革的簡要回顧本文所涉及議題僅限與WTO《農業協定》直接相關的內容。根據WTO《農業協定》對“農產品”的定義,漁業產品不包括在內,本報告所涉及的農業議題不含漁業議題。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由WTO《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規范,所以本文也不涉及衛生與植物衛生方面的議題。 農業曾長期游離于多邊貿易規則的約束范圍之外,各國農業政策自行其是。特別是部分發達國家為其農業提供高關稅保護和嚴重扭曲貿易的農業補貼,這種以鄰為壑的農業政策嚴重阻礙全球農產品自由貿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連續幾輪關貿總協定(GATT)談判,都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經過GATT*后一輪談判,即烏拉圭回合談判,終于在1994年4月達成《農業協定》,全球農業多邊貿易規則正式確立。1995年WTO成立后,烏拉圭回合《農業協定》也稱為WTO《農業協定》,各成員方以此約束自己的農業政策。自2001年啟動多哈回合談判以來,農業依然是各方博弈*激烈的領域。經過迄今8屆部長級會議即2001年第四屆部長級會議至2017年第十一屆部長級會議。、多次總理事會會議、多次農業委員會例會和特別會議的磋商,各成員方在農業領域的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而言農業領域的改革步履維艱、分歧巨大,離《多哈部長宣言》設定的改革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WTO《農業協定》的主要內容 烏拉圭回合農業談判的主要目標是削減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和出口補貼,提高市場準入水平。這三個方面緊密相連,國內支持是核心,過高的國內支持導致國內產能過剩;為了向國際市場推銷剩余農產品,部分出口國實施出口補貼,降低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價格;進口國為了保護本國農業,只好提高關稅等市場準入壁壘。經過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的《農業協定》,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擴大市場準入。核心是將非關稅壁壘關稅化,并實行關稅減讓。各方根據減讓基期1986~1988年某農產品國內市場平均價與相同或接近農產品國際市場平均價格的差額,確定非關稅措施的關稅等值,加上現行關稅后得出基礎稅率,從1995年開始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在6年內、發展中國家成員在10年內,平均關稅和單項農產品關稅分別削減36%、15%和24%、10%,過渡期結束后的稅率即為*終約束稅率。此外,還要求維持現行市場準入,規定了*低市場準入機會,為關稅化的農產品建立特殊保障機制(SSM)。 二是削減國內支持。國內支持措施分為綠箱措施、藍箱措施和黃箱措施。綠箱措施是指由政府提供且費用不轉嫁給消費者,對生產者不具有價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務計劃,往往不針對特定產品,這些措施對農產品貿易和農業生產不會產生或僅有微小的扭曲作用,各成員無須承擔約束和削減義務。藍箱措施是指農業生產限制計劃下的直接收入支持措施,是滿足限產條件下的黃箱措施,如以基期85%或更少產量為基礎的直接收入支持,對這些支持措施免予削減。黃箱措施是指政府直接支持農產品價格的措施或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補貼,這些措施對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產生扭曲作用,各成員須承擔約束和削減義務。黃箱措施又分為計入現行綜合支持總量的措施和不計入現行綜合支持總量的微量允許措施。微量允許措施是指對特定農產品或所有農產品不超過規定比例的黃箱措施,即對特定農產品的支持不超過該農產品相關年度生產總值的5%(發展中國家成員為10%),以及非特定農產品的支持不超過相關年度農業生產總值的5%(發展中國家成員為10%),對符合這些標準的黃箱措施免予削減。根據《農業協定》規定,國內支持以1986~1988年為減讓基期,以綜合支持總量為基礎進行削減,自1995年起,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在6年內削減20%的AMS,發展中國家成員在10年內削減13%的AMS。 三是規范出口競爭。以1986~1990年的平均水平為基礎,在實施期結束,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將享受補貼的農產品出口數量減少21%和出口補貼支出額減少36%,發展中國家成員享受補貼的農產品出口數量減少14%和出口補貼支出減少21%。如果在基期沒有對某種農產品進行過出口補貼,則禁止該成員將來對該種農產品進行出口補貼。 (二)WTO農業改革的有限進展 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為盡快達成《農業協定》,參與談判的各方對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的要求作出較多讓步,對發展中國家成員的發展利益考慮不夠,加之當時部分國家的農業保護政策積重難返、大幅度削減難過國內政治關,因而該協定只是一個低水平的多邊貿易協定,在實質性降低市場準入障礙和國內支持力度、處理好不同類型成員的利益平衡、提高措施的精準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諸多缺陷。解決好這些問題,成為多哈回合農業談判的重要使命,也是過去八屆WTO部長級會議的重要任務。 2001年11月,在卡塔爾多哈召開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多哈部長宣言》,全面啟動包括農業在內的新一輪談判,即多哈回合談判。談判的主要目的是改革不公平的國際貿易體制,為發展中國家成員創造更多的貿易和發展機會。 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召開WTO第五屆部長級會議,由于農業對多數成員具有重要性和敏感性,各談判方分歧較大,會議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2005年12月,在中國香港召開WTO第六屆部長級會議,繞開分歧大的難點問題,就部分內容達成共識:一是在國內支持方面。分三層削減AMS*終約束水平和總體削減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其中層數越高線性削減幅度越大。允許的支持水平*高的成員將分在*高層,支持水平次之和再次之的成員將分在中層,所有其他成員、所有發展中國家成員將分在*低層。無AMS承諾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將免于對微量允許進行削減和對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進行總體削減。綠箱標準將參照框架第16段進行審議,將特別保證發展中國家成員所產生的貿易扭曲作用不超過*小值的計劃真正涵蓋其中。二是在出口補貼方面。在2013年底前平行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補貼,并規范所有具有同等效力的出口措施,發展中國家成員將在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補貼的終止日期后5年內繼續從《農業協定》第9.4條中獲益。三是在特殊保障機制方面。發展中國家成員在根據基于糧食安全標準、生計安全和農村發展的指數,在自我指定特殊產品的適當稅目數方面具有靈活性。發展中國家成員還將有權使用基于進口量和價格觸發的特殊保障機制,明確安排有待進一步確定。特殊產品和特殊保障機制應成為農業談判模式和談判結果的組成部分。四是在棉花方面。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將在2006年取消所有形式的棉花出口補貼;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將自實施期開始時起給予來自*不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的棉花出口免關稅免配額待遇;棉花生產方面扭曲貿易的國內補貼的取消比任何議定的總體公式更快且更具抱負水平,且實施期短于普遍適用的實施期;承諾在談判中對達成此種結果給予優先考慮。 2009年12月和2011年12月在瑞士日內瓦分別召開WTO第七屆和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由于各成員存在較大分歧,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多哈回合陷入僵局。 2013年9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自多哈回合談判啟動12年來,首次取得具體成果:一是在關稅配額(TRQ)管理方面。發展中國家成員組成的農業談判二十成員協調組(G20)根據2008年模式案文提出,嚴格TRQ管理透明度紀律,明確配額申領和配額期限等相關信息公布和通報義務;建立TRQ未完成機制,如連續3年未達到設定的配額完成率(65%),成員必須改變原有的配額管理方式,采用完全放開,或先來先領等更自由的管理方式;發展中國家成員在配額完成率未達到65%的情況下,可以享受維持現有管理方式的特殊差別待遇。二是在糧食安全方面。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成員組成的農業特殊產品和特殊保障機制談判三十三成員協調組(G33)根據2008年模式案文,對WTO《農業協定》綠箱條款提出修訂意見:在“政府一般服務”條款下增列發展中國家成員用于農民安置、土地改革、鄉村發展和生計安全方面的支持內容;部分發展中國家成員用于糧食安全公共儲備的補貼不計入黃箱;在達成永久方案之前,傳統主糧品種的儲備收購補貼不計入黃箱,但不能扭曲貿易或對其他成員的糧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三是在出口競爭方面。G20重申了2005年中國香港部長級會議宣言內容,重點為削減出口補貼和嚴格出口信貸紀律。 2015年12月,在肯尼亞內羅畢舉行WTO第十屆部長級會議,有4個農業議題取得談判成果。一是在出口競爭方面。包括4項內容:①出口補貼。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將立即取消農業出口補貼,但對“加工產品、奶制品和豬肉”的出口補貼可以延至2020年。發展中國家成員也必須在2018年底前取消出口補貼。發展中國家成員用于運輸和市場推廣目的的出口補貼可以延至2023年。*不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和糧食凈進口發展中國家成員獲準可以到2030年取消出口補貼。②出口信貸、出口信用擔保或保險項目。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出口信貸*長還款期限為18個月。發展中國家成員將在4年的過渡期后將*長還款期減少到18個月,并給予*不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和糧食凈進口發展中國家成員更為優惠的待遇。③出口國營貿易企業。各成員必須確保出口國營貿易企業的運營不會規避規則,要求各成員盡力確保相關企業的壟斷不會扭曲貿易。④糧食援助。如可能對本地或區域性生產的同類或替代產品造成負面影響,各成員不可提供實物形式的糧食援助。各成員應確保,國際糧食援助不會過度影響已經形成的、正在運轉的農業大宗商品市場。二是在特殊保障機制(SSM)方面。G33積極倡導為發展中國家成員建立特殊保障機制,允許發展中國家成員在進口激增和價格下跌時臨時提高關稅,確認發展中國家成員擁有根據“中國香港部長宣言第7段”使用SSM的權利,并承諾將尋求未來在WTO農業委員會的特別會議中進行談判。三是在糧食安全公共儲備(PSH)方面。在發展中國家成員以糧食儲備及救助貧困人口為目的的國內支持措施接近或突破其承諾的黃箱上限時,應免于起訴。進一步明確在達成永久解決方案前臨時方案始終有效。四是在棉花方面。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和“宣稱有能力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將從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向*不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棉花出口給予免關稅和免配額的市場準入待遇。對削減棉花生產的國內支持,仍需要采取更多行動。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將立即取消對棉花的出口補貼,而發展中國家成員在2017年1月1日前取消。 2017年12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第十一屆部長級會議,農業談判聚焦于國內支持、糧食安全公共儲備兩大議題。由于各方分歧嚴重,本次會議未達成任何涉及農業的會談成果。會前,美國片面夸大中國農業支持水平,宣稱“中國是*大的扭曲貿易農業補貼國”,提出中國等新興國家削減農業國內支持是完成多哈談判的前提條件。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以及阿根廷、巴西等農業出口國家成員附和美國,要求發展中大國在削減國內支持上做出貢獻。針對美國的提案,會前我國與印度聯署提案,提出“首先削減AMS到零再考慮其他國內支持紀律”的方案,2018年我國和印度再次提出“分步削減特定產品AMS”聯署提案,同時強調國內支持改革也應包含藍箱和綠箱改革,反對削減發展中國家成員的微量允許,提案得到了更多發展中國家成員以及*不發達國家或地區成員的呼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時任WTO農業委員會特別會議主席、新西蘭大使法克納(Crawford Falconer)以2004年7月達成的談判《框架協議》和2005年達成的《香港宣言》為基礎,編纂了一份長達123頁的農業談判模式案文,覆蓋全部農業議題,對每個議題都提出了詳細的解決方案。這份模式案文盡管未形成決議,但為后來的農業議題談判提供了重要基礎,時至今日一些提案仍將其作為起點。 二
農業開放:挑戰與應對: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作者簡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直屬中國國務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長期性以及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對重大政策的獨立評估和客觀解讀,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 自1980年成立以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事關中國經濟改革、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方向、目標及戰略舉措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價值和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為中國經濟社會的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政府智庫的人才高地,擁有一批著名的經濟學家和高水平的專職研究隊伍,并協調集聚國內外專家共同參與決策咨詢研究。中心始終堅持“唯實求真,守正出新”的核心價值,崇尚實事求是、客觀理性和專業主義精神,把人才、思想和高質量成果作為最寶貴的財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致力于綜合研究中國城鄉協調發展、農村經濟體制變革、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村經濟和社會管理等農村改革和發展問題。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