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云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重慶出版社出版
★賞云協會創始人、《云彩收集者手冊》作者加文·普雷特-平尼大力推薦:“漢布林是一位云彩大師。對于天空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是一座知識與靈感的寶庫。”
★全彩印刷,一百余幅高清插圖,在書中翱翔天際,盡情收集云彩,與科學家及藝術家一起觀察云層深處的自然奧秘,欣賞天穹的詩篇
★看《熱氣球飛行家》原型、氣象學家詹姆斯·格萊舍的云中飛越,11000米的高度,重現19世紀的驚險刺激而又意義無限的熱氣球大氣研究
★布洛肯彩虹、雅各布天梯、曙暮光、珠母云、夜光云、乳狀云、火山爆發上空的帽狀云……尋常生活中難以時時尋覓的奇妙云層現象,都可以在書中一一窺見
★硬殼精裝,內外雙封,鎖線可平攤,封面印亮銀、壓紋工藝
云一直是令人愉悅和迷戀的對象,它們千變萬化,激發了科學家們和白日夢者的靈感。云彩被阿里斯托芬描述為“無所事事的守護女神”,蘇格拉底稱云為“滋潤整個詭辯家圈子頭腦的春風雨露”,云象征著大自然的不可預測性,在人類的歷史與文化中,云引發了人們關于它的永久不息的討論。
本書首先展示了神話和隱喻中的云,早在人類文明的初期,在紙莎草或泥板上的古埃及與古巴比倫文字中,就有了以觀察云來預示天氣的記載。在中國商代,已經有了關于彩虹與光暈的氣候記錄,而在幾個世紀后興起的道教思想中,有專門管理雨云的推云童子。由于云的縹緲優雅、來去自如、高懸于九天的特質,古代的神話中常將其想象為神佛、仙人們的坐騎或是天上的居所。云的變化又和天氣的變化息息相關,所以以觀察云來預測天氣就成了人類延續千年樂此不疲的愛好。
其次,書中對常見的和不常見的云的種類均進行了科學而又有趣味的描述與分類。作者細致講述了不同的氣象學家對云進行的不同分類,例如霍華德卷云、積云、層云的分類法,雨果·H.希爾德布拉松教授和拉爾夫·艾伯克龍比教授低云、中云、高云的分類法。之后,隨著氣象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對云的分類也更加細化。
正是由于云的千姿百態,在語言學中關于云的命名詞匯與描寫云的優美詞語也五花八門。云在歷代以來的文學、藝術、攝影、音樂中也是備受青睞的描繪對象,留下了諸多受人喜愛的作品,例如雪萊的詩作《云》、達·芬奇《繪畫論》中對云彩繪畫的建議、雷斯達爾的油畫《一場暴風雨》中大團的烏云、奧斯卡*空戰電影《翼》的云中空戰等等。
人類迷戀于觀察云、預測天氣的過程也促進了相關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已不再滿足于渺小地立于蒼穹之下,仰望這漫天的云朵,而是竭盡全力去探索天空和云朵的奧秘。
云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引進版權圖書,圖文并茂,對云在世界范圍內的自然文化史意義進行了詳細科普。書中首先對常見的和不常見的云的種類均進行了科學而又有趣味的描述與分類。其次對云在歷代以來的文學、藝術、攝影、音樂中的迷人形象進行了羅列,例如在文學中,云被阿里斯托芬描述為“無所事事的守護女神”,又被蘇格拉底稱為“滋潤整個詭辯家圈子頭腦的春風雨露”,在畫作以及經典影片中,云也是常常被青睞的經典描繪對象。總之,云是一種承載了人類精神與物質的自然之物,它在人類世界中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現象,通過閱讀本書,讀者既能欣賞到大量精美的各式各樣的云彩圖片,又能對關于它的探索歷史和文化意義有更多的了解。
云 目錄
引言 “空洞無物” 1
**章 神話和隱喻中的云 1
第二章 云之博物志 39
第三章 云的語言學與文學作品 85
第四章 藝術、攝影與音樂中的云 121
第五章 來日之云 181
附錄 云的種類及變種 220
大事年表 225
精選參考文獻 228
相關協會 232
致謝 234
圖片提供致謝 235
云 節選
云 作者簡介
【作者】理查德·漢布林,倫敦大學的人文系教授,出版《云的發明》《科學的藝術》《海嘯:地球的自然和人類的文化歷史》等經典人文讀物。
【譯者】李佳妮,法語專業本科畢業,英語筆譯專業(推免)研究生在讀,二外西班牙語。《英語世界》雜志特約翻譯、語言橋集團簽約翻譯。曾獲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法譯漢組、《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英譯漢組獎項,曾受邀赴浙江大學參加“求是杯”國際詩歌創作與翻譯大賽頒獎典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