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晚清大變局:從辛酉政變到甲午戰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33328
- 條形碼:9787569033328 ; 978-7-5690-333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大變局:從辛酉政變到甲午戰爭 內容簡介
《晚清大變局:從辛酉政變到甲午戰爭》共分為七個專題:一、辛酉政變;二、前期洋務運動;三、同治年間的內政與外交;四、邊疆千年危機;五、中法戰爭;六、后期洋務運動;七、甲午戰爭。這七個專題涉及的歷史,正是中國從1861年至1895年面臨“變局”的縮影。
晚清大變局:從辛酉政變到甲午戰爭 目錄
引言
**節 “肅黨”
第二節 懿貴妃的處境
第三節 恭親王的翻盤之勢
第四節 咸豐帝的大臭棋
第五節 叔嫂聯手
第六節 莠言亂政的董元醇
第七節 政變前夕的寧靜
第八節 漂亮的政變
第九節 花落誰家?
第二章 前期洋務運動
引言
**節 確立新國策
第二節 總理衙門
第三節 堅船利炮的渴求
第四節 “借師助剿”
第五節 練軍
第六節 清末海關
第七節 洋務教育近代化
第八節 江南制造局
第九節 福州船政局
第十節 夭折的“海歸”
第三章 同治年間的內政與外交
引言
**節 九個條約的狂轟濫炸
第二節 公使駐京,“禮崩樂壞”
第三節 清廷的新煩惱——修約
第四節 蒲安臣使團
第五節 天津教案始末(上)
第六節 天津教案始末(下)
第七節 覲見皇帝還用下跪
第八節 一波三折的恭親王
第九節 問題少年
第十節 天花還是梅毒
第十一節 同光交替,誰是贏家?
第四章 邊疆千年危機
引言
**節 東南海疆的烽火
第二節 臺灣戰事十萬火急
第三節 不得要領的外交折衷
第四節 息兵了事的<>
第五節 “滇案”
第六節 案件的眾多謎團
第七節 英國的三次外交訛詐
第八節 《煙臺條約》
第九節 后院起火,俄占伊犁
第十節 “海防論”與“塞防論”
第十一節 左宗棠收復新疆
第十二節 中俄交涉,議收伊犁
第五章 中法戰爭
引言
**節 法國侵略越南
第二節 主戰主和
第三節 中法戰爭爆發
第四節 甲申易樞
第五節 短暫的中法議和
第六節 臺灣海疆硝煙滾滾
第七節 一敗涂地的馬尾海戰
第八節 鎮南關大捷,
第九節 《中法新約》
第十節 中國不敗而敗
……
第六章 后期洋務運動
第七章 甲午戰爭
參考文獻
晚清大變局:從辛酉政變到甲午戰爭 節選
《晚清大變局:從辛酉政變到甲午戰爭》: 奕??等人于1861年1月13日上奏《統計全局酌擬章程六條呈覽請議遵行折》,這封奏折的附件部分是《章程六條》,其中記載了自強運動亟需施行的六件事宜,也是六件洋務革新的具體措施。這六件事宜如下: **,京師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專責成也; 第二,南北口岸,請分設大臣,以期易顧也; 第三,新添各口關稅,請分飭各省,就近撿派公正廉明之地方官管理,以期裕課也: 第四,各省辦理外國事件,請敕該將軍督撫互相知照,以免歧誤也; 第五,認識外國文字通解外國言語之人,請敕廣東、上海各派二人來京差委,以備詢問也: 第六,各海口內外商情,并各國新聞紙,請敕按月咨報總理處,以憑核辦也。 這六件洋務事宜中,排在**的是設立一個名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新機構。奕??等人為何如此重視設立這個新機構? 首先,之前清廷處理外國事務(外交事務),都是由各省督撫先針對具體事務奏報,匯總于軍機處。但自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各路軍報絡繹,外國事務頭緒紛繁,駐京之后,若不悉心經理,專一其事,必至辦理延緩,未能悉協機宜”。所以,如果清廷設立一個可以充當外交機構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便可以專門地、悉心地管理各國的通商、外交等事務。 其次,洋務運動是全國性質的革新運動,中央如果沒有樞紐機關,地方的各項革新活動將會變成一盤散沙。事后的事實證明,這個衙門成立之后,確實在前期洋務運動之中挑起了大梁,具有管理商務、外交、教育、關稅財政、軍事政治情報等權力,發展到后來權力更大,范圍更廣。 另外,當時辛酉政變尚未爆發,奕??被咸豐帝留在京城主持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善后事宜,手中并無太大權力。奕??等人提出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甚至想讓這個衙門“一切均仿照軍機處辦理,以專責成”,說來說去,這其實是奕??在向咸豐帝要權!盡管奕??在奏折中提到這個衙門只是臨時設立的機構,“俟軍務肅清,外國事務較簡,即行裁撤”,但是,沒有人比奕??更清楚,外國事務只會越來越多,這個衙門一旦設立,就不可能被裁撤了。所以,這才是奕??奏請設立這個衙門的更深層次的原因。 1861年1月20日,清廷發布上諭,批準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京師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著即派恭親王奕??、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并著禮部頒給欽命總理各國通商事務關防。應設司員,即于內閣、部院、軍機處各司員章京內,滿漢各挑取八員,即作為定額,無庸再兼軍機處行走,輪班辦事。” 1861年2月3日,奕??等人又上奏《總理衙門未盡事宜擬章程十條呈覽折》,進一步充實設立這個新機構的未盡事宜。 1861年3月11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辦公地點在北京東堂子胡同。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常被簡稱作“總理衙門”“譯署”“總署”,這個機構自1861年建立,至1901年才改為外務部,前后歷經40年。從內部結構來看,總理衙門分作五個股,即俄國股、英國股、法國股、美國股、海防股。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總理衙門義增添了兩個附屬機構,即海關總稅務司、同文館。 總理衙門的負責人,一直以來都由一位王大臣擔任(先后由恭親王、慶親王、端郡王擔任),其中恭親王奕??負責這個機構的時間*長,共28年。除了王大臣擔任負責人,又有3名到5名大臣協辦(后來有所增多),這些大臣同時兼任軍機大臣、大學士、各部尚書和侍郎。另外,該機構還有16名辦理文案的章京,滿漢各8人。 關于總理衙門的級別問題,徐中約認為總理衙門是“軍機處的一個下屬機構”.,而夏東元則認為總理衙門“級別同于軍機處”。從總理衙門的構成人員來看,夏東元的說法更準確,因為該機構“以王大臣領之”“軍機大臣承書諭旨,非兼領其事恐有歧誤,請一并監管”“其應設司員,擬于內閣部院軍機處各司員章京內,滿漢各挑取八員,輪班入直,一切均仿照軍機處辦理,以專責成”,.這些工作人員的建制,與軍機處相同。況且,總理衙門是中國近代史上**個專門管理外交事務的機構。這種管理外交事務的職權并非軍機處所獨有,在總理衙門成立之前,所謂的“夷務”也是由禮部或理藩院處理。隨著事態的發展,總理衙門實際上是以舉辦洋務為主的兼有軍機處同等權力的適應近代化改革需要的高級機構。所以,把總理衙門視為軍機處的一個下屬機構,未免有些牽強。 總理衙門的成立,既是洋務運動開始的標志,也是中國外交近代化的開端,這是清廷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時局而成立的新機構,是歷史的必然。周建波這樣評價總理衙門的歷史地位:“盡管這一新政的中樞之地(總理衙門)還具有濃厚的封建主義色彩,但他的孕育和產生卻是洋務現代化運動啟動的重要信號之一,更昭示著傳統政治制度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局。” ……
晚清大變局:從辛酉政變到甲午戰爭 作者簡介
陳俊霖,研究方向晚清史學,1990年7月出生于云南開遠。2009年畢業于云南財經大學法學院,現為云南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專業在讀研究生。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