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光祈中國音樂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099472
- 條形碼:9787206099472 ; 978-7-206-0994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光祈中國音樂史 內容簡介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光祈中國音樂史》主要內容包括:編纂《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光祈中國音樂史》之原因、律之起源、律之進化、調之進化、樂譜之進化、樂器之進化、樂隊之組織、舞樂之進化等。《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光祈中國音樂史》,十之七八,系余個人心得。其余材料則取之于時賢著作者,十分之一;取之于國外西儒著作者,亦十分之一。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光祈中國音樂史 目錄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光祈中國音樂史 節選
再加以“十二律旋相為宮”之法(譬如“宮調”一種,若十二律各為宮一次,則可得十二種“宮調”),總計可得八十四調。
“十二律旋相為宮”之舉,當系戰國時代發明;余已于前面第二章內詳論。至于“五音調”之五種調式。“七音調”之七種調式,則當較“十二律旋相為宮”一事發明為早。其后“十二律旋相為宮”之法雖廢,(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二,《樂典》云:“旋宮之樂久喪,漢章帝建初三年,(西歷紀元后七八年),鮑鄴始請用之。順帝陽嘉二年(西歷紀元后一三三年),復廢。累代會黃鐘一均。變極七音。則五鐘廢而不擊,反謂之啞鐘。貞觀初祖孝孫始為旋宮之法。造十二和樂,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調。”《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五,《樂志》,王樸奏疏亦云:“漢至隋垂十代,凡數百年,所存者黃鐘之宮,一調而已。十二律中,惟用七聲;其余五律,謂之啞鐘;蓋不用故也。唐太宗復古道,乃用祖孝孫張文收考正雅樂;而旋宮八十四調復見于時,在懸之器方無啞者。”同卷。兵部尚書張昭等亦謂:“漢初制氏所調,惟存鼓舞。旋宮十二均更用之法,世莫得聞。漢元帝時,京房善易別音,探求古義;以周官均法每月更用五音。乃立準調,旋相為宮,成六十調。(光祈按,京房六十調,系以六十律為基礎;并非‘五音十二律旋相為宮’。請參看《后漢書律歷志》自知)。遭漢中微,雅音淪缺。六十律法,寂寥不傳。梁武帝素精音律,自造四通十二笛,以鼓八音;又引古五正二變之音,旋相為宮,得八十四調;與律準所調,音同數異。侯景之亂,其音又絕。隋朝初定雅樂,群黨沮議,歷載不成。而沛公鄭譯因龜茲琵琶七音,以應月律五正二變,七調克諧;旋相為宮,復為八十四調。工人萬寶常又減其絲數,稍全古淡。隋高祖不重雅樂,令儒官集議。博士何妥駁奏。其鄭萬所奏八十四調,并廢。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