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核心課系列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王希勤,黃翊東,李國林,葛寧,馬洪兵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51287
- 條形碼:9787302551287 ; 978-7-302-55128-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核心課系列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王希勤,黃翊東,李國林,葛寧,馬洪兵 本書特色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以物理和數學為基礎,研究的是通過電磁形式獲取、表達、傳輸各類信息的基本規律,以及運用這些基本規律實現電子系統的方法。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與我們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學科知識緊密相關。 怎樣才能學好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學科知識呢?要學好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知識,將來在這一學科領域有所作為,首先要了解這一學科是怎樣逐步形成的,學科知識體系內在的聯系是什么,學科的未來會向哪里發展。學習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學科整體發展趨勢,理解學科發展的內在和外在動力究竟是什么。 要學好一個學科的知識,還需要了解該領域的知識體系。那么,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知識體系是怎樣的呢?本書圍繞“信息載體與系統的相互作用”這一核心概念出發,幾個層次的相互作用關系——場與電荷載體、電勢與電路、比特與邏輯、程序與處理器、數據與算法、數據包與網絡、媒體與認知構成了我們學科知識體系的主干。本書將從這幾對相互作用關系入手,全面介紹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核心概念。 清華大學王希勤副校長領銜,電子系多位知名教授編寫。入門導引MAP課,面向大一新生和感興趣讀者,配套學堂在線MOOC。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核心課系列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王希勤,黃翊東,李國林,葛寧,馬洪兵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系的七個層次:場與電荷載體、電勢與電路、比特與邏輯、程序與處理器、數據與算法、數據包與網絡、媒體與認知,展示知識體系七個層次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和每個層次內部的基本問題,突出知識體系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構建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系的核心框架,使得電子信息學科的課程知識安排有了清晰的脈絡主線,為相關核心課程的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新生、讀者將初步建立電子信息學科知識的核心概念,理解課程體系設置的背景,有助于自主安排后續專業課程的選修及確立未來的研究方向。 本書針對電子信息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電子信息相關領域工程師,具有高中畢業水平的電子信息愛好者。本書是電子信息學科學生、讀者的入門MAP指引型教材。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核心課系列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王希勤,黃翊東,李國林,葛寧,馬洪兵 目錄
目錄
緒論電磁學與分析數學史概覽
第1章電磁場與物質
1.1電磁波——傳播的電磁場
1.1.1電磁波的概念
1.1.2描述電磁波的物理參量
1.1.3電磁波的粒子性
1.2物質——電磁波的介質
1.2.1晶體的概念
1.2.2晶體中電子的能帶
1.2.3人工納米結構
1.3電磁場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1非共振相互作用
1.3.2共振相互作用
1.3.3電磁場與導體的相互作用
第2章電勢與電路
2.1電路功用
2.1.1對電能量進行處理
2.1.2對電信息進行處理
2.1.3用電路實現信息的遠距離傳遞: 一個射頻通信系統實例
2.2電路抽象
2.2.1基本單元電路與基本器件
2.2.2電路基本定律
2.2.3基本分析方法
2.2.4電路抽象三原則
2.3數字抽象
2.3.1數字化就是離散化
2.3.2數字化后信息受損了嗎
2.3.3二進制與開關
2.3.4開關與數字電路
2.3.5集成電路與數字化趨勢
2.4能量處理和信號處理的一些額外說明
2.4.1能量處理: 能量轉換與傳輸
2.4.2信號處理: 信號與系統問題
2.5小結
2.5.1發展趨勢
2.5.2新興熱點
2.5.3扎實基礎
第3章比特與邏輯
3.1概念與內涵
3.1.1比特的定義
3.1.2比特的物理觀
3.1.3比特的數學觀
3.1.4比特的電子工程觀
3.2編碼映射與布爾代數
3.2.1編碼
3.2.2邏輯的由來
3.2.3布爾代數
3.3權重與計算
3.3.1權重編碼
3.3.2算術
3.4不確定與信息度量
3.4.1信息的定義
3.4.2信息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章程序與處理器
4.1程序和程序設計語言
4.1.1計算機程序
4.1.2程序設計語言
4.2歷史的視角: 從算盤到ENIAC
4.2.1早期計算工具
4.2.2機械式計算機
4.2.3電子計算機
4.3處理器的基本原理
4.3.1二進制運算電路
4.3.2馮·諾依曼計算機
4.3.3指令集體系結構
4.3.4處理器如何工作
4.4現代處理器設計技術
4.4.1處理器的性能
4.4.2CISC與RISC
4.4.3指令級并行處理
4.4.4Cache和新總線技術
第5章數據與算法
5.1數據
5.1.1什么是數據
5.1.2數據處理技術
5.1.3數據的重要性
5.2數學模型
5.2.1什么是數學模型
5.2.2數學模型的種類
5.2.3數學模型與計算機
5.3算法
5.3.1什么是算法
5.3.2問題與解
5.3.3算法的分析與評價
5.3.4算法的實現方式
5.3.5常用的算法設計思想
5.4數據與算法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6章通信與網絡
6.1概述
6.1.1信息的內涵
6.1.2典型系統介紹
6.2信息的傳輸
6.2.1通信系統的組成
6.2.2通信基礎理論
6.2.3調制與解調
6.2.4編碼技術
6.3信息的交換
6.3.1復用和多址
6.3.2排隊論和網絡協議
6.3.3交換技術
6.3.4Internet實例
第7章媒體與認知
7.0前言
7.1媒體概念與形式
7.1.1媒體的廣義定義
7.1.2多樣形式的媒體
7.1.3信息媒體
7.1.4媒體表示形式
7.2認知科學
7.2.1認知科學與認知理論
7.2.2認知過程
7.2.3感覺與知覺
7.3人的認知機理
7.3.1人的認知控制系統構成
7.3.2人的認知控制系統的層次性
7.3.3人的感知系統特點
7.3.4人的視覺感知特點
7.4智能媒體處理
7.4.1媒體內容的特點
7.4.2信號分析方法
7.4.3智能處理方法
7.4.4深度學習方法
7.5媒體認知應用
7.5.1媒體與認知的相互作用
7.5.2媒體認知應用領域
7.5.3人工智能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核心課系列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王希勤,黃翊東,李國林,葛寧,馬洪兵 作者簡介
王希勤,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長期從事信號處 理理論、算法和系統實現方面的研究。 2006 年任電子工程系主任,發起并主持 系教學改革,深入研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系,并推動新課程體系建設, 獲 2012 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黃翊東,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 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j級人選。現任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微納光學專業委 員會委員,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高等教育分會副會長,美國光學學會會 士( Fellow of OSA ), ACS Photonics 雜志副主編。歷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 系主任、系主任,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是光電子物理及 器件,在光纖通信 DFB 激光器的研究中,提出并實現多項創新技術發明,獲得國 外授權專利 18 項,被授予 NEC 一等研究功績獎。 2003 年回國后,帶領研究小 組在光子/光聲晶體、表面等離子體波導器件、片上集成自由電子光源、量子光源 以及硅基光電子集成器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表論文 300 余篇,被引用數 千次。多年從事本科及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致力于電子信息領域知識體系和 人才培養的研究,是清華大學電子信息課程體系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