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漫畫大師馮朋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306794
- 條形碼:9787556306794 ; 978-7-5563-067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漫畫大師馮朋弟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關于漫畫家馮朋弟的傳記。馮朋弟民國年間工作生活在河西,成為職業漫畫工作者后,創作了**個連續漫畫人物“馬方人”,創作的漫畫人物《老夫子》《老白薯》等在京津一帶的報刊上大量刊登。本書描寫他的人生軌跡、藝術道路,特別是他在天津、在河西的生活經歷,講述他在《北洋畫報》等天津報刊發表的漫畫作品和他逝世多年后作者被竊取盜名的相關故事,其說明其作品的魅力和影響力。本書對他的漫畫加以分析,圖文并茂,有趣生動,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閱讀價值。
漫畫大師馮朋弟 內容簡介
《漫畫大師馮朋弟》,作者齊玨。馮朋弟久居天津,民國年間曾經工作生活在河西地域。他1933年到天津,任音樂、美術教員,后來成為職業漫畫工作者。1935年至1937年,他創作了**個連續漫畫人物“馬方人”。1937年至1943年,他創作的漫畫人物故事《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等在京津一帶報刊上大量發表。1957年,朋弟發表了*后的漫畫作品《“老白薯”出土》。1983年,朋弟去世。他一生共發表作品一千二百余件,他創作的漫畫《老夫子》等享譽中外。這位在漫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一直沒有傳記。該書敘述他的人生軌跡、藝術道路,特別是他在天津、在河西的經歷,介紹他在《北洋畫報》等天津報刊發表的漫畫作品,也提及在他逝世多年后有人竊取他的作品欺世盜名等,說明其作品的魅力和影響。書中配發大量朋弟的漫畫作品,圖文并茂,引人入勝。
漫畫大師馮朋弟 目錄
漫畫:窺探時代的窗口
一 馮朋弟的藝術人生
馮氏一族 祖籍北京
長兄馮森 影響終身
動蕩年代 孜孜求學
上海美專 無悔青春
故都北平 結識摯友
津沽福地 愛情婚姻
大華飯店 首次個展
《宇宙風》刊 初露鋒芒
《北洋畫報》 石刻漫畫
大公影評 佳作頻出
入職大公 展現風采
首屆漫展 躋身名家
重返平津 襄助頡剛
抗戰前夜 北平漫展
《天風畫報》 漫畫連載
《立言畫刊》 漫頁主編
達文學校 創作高峰
南下四川 顛沛流離
北歸津門 喜迎解放
連壇佳作 引入矚目
離津人京 研究戲曲
“白薯”出土 漫壇絕響
靜寂晚年 余波未平
二 馮朋弟的藝術評析
缺少朋弟的中國漫畫史是不完整的
《老白薯》被侵權翻印
“老白薯”的人物性格評析
“老夫子”的人物性格評析
書衣百影相伴近代文學名著
漫畫創作理念引領時代風潮
三 馮朋弟年譜
附錄
一個老夫子,兩種人生
我們悼念王家禧,但也不該忘記朋弟
參考文獻
后記
漫畫大師馮朋弟 節選
漫畫:窺探時代的窗口 “漫畫”一詞*早出現于北宋年間,是對水鳥“鷺鷥”的別稱,形容這種鳥在水面上伸展翅膀滑翔,伸著長長的鳥喙捕食的樣子,而這種水鳥的動作很像一只大筆在平靜的水面上隨心所欲地畫畫。日本文人非常喜歡這個對“鷺鷥”的別稱,把這個詞引進到日本文化之中。后來,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將自己夸張變形、用筆隨意的畫作稱為“漫畫”。再后來,“漫畫”這個詞又通過近代日本文化的輸出返回到中國。 其實,中國古代有很多接近漫畫表現手法和意趣的繪畫作品。近代以來,受到西方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國也出現了大量以諷刺和幽默為主題,反映時政和市民生活的畫作。人們將這種繪畫稱為“滑稽畫”“諷刺畫”“諷喻畫”等。1904年3月,上海的《警鐘日報》首次刊登針砭時弊的諷刺畫作品,并為其命名為“時事漫畫”。1919年,中國**部個人漫畫作品集但杜宇的《國恥畫譜》出版,那時的漫畫作品涵蓋了軍閥混戰、南北割據、帝國主義、五四運動、“二十一條”……畫家以漫畫作品針砭時弊,開啟民智,體現了早期中國漫畫家的人文積淀和家國情懷。 1926年,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出版了個人漫畫作品集《子愷漫畫》,這也是中國**部以“漫畫”命名的個人漫畫作品集。與此同時,在魯迅、鄭振鐸、朱自清等文化名人的倡導下,“漫畫”一詞開始得到廣泛傳播和使用。 處于巨大社會變革時期的民國,漫畫領域誕生了無數大師,他們選擇用漫畫代替文章對社會的不公與黑暗進行諷刺。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經濟發展迅猛,新型印刷技術被廣泛采用,成為當時中國重要的印刷出版地。憑借逐漸便利的圖像印刷復印技術,漫畫雜志也迅速發展起來,中國漫畫刊物出版進入黃金期。《上海漫畫》《時代漫畫》《電影漫畫》《獨立漫畫》《中國漫畫》等刊物如井噴般涌現。作為漫畫傳播的一大平臺,“中國漫畫史上*重要的雜志”——《上海漫畫》《時代漫畫》——集結了一大批成績突出的漫畫家。這些刊物凝聚著張光宇、張正宇、魯少飛、曹涵美、葉淺予、廖冰兄、丁聰、華君武,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讓我們領略一代漫畫大師的風采。這些藝術家將上海的都市生活盡顯于他們的筆下,那充斥在每個角落的都市風情和人們的空虛、孤獨、頹廢,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如同萬花筒般的窗口,向我們展現出20世紀中國的各種危機和矛盾。 葉淺予的王先生、黃茅的牛鼻子、馮朋弟的老夫子、張樂平的三毛……這些漫畫形象隨著報紙雜志的連載,單行本的出版,風靡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引領了社會風尚。 今天再來審視這些作品,會感嘆當年中國知識分子思想竟是如此恣肆與犀利。文學的力量在于“一滴墨水引發千萬人的思考”,圖以載道,漫畫則是用視覺的圖像為時代留下回憶。讓現在的人能夠通過色彩和線條和那時的人們對話。 相對于上海漫畫的無上榮光,北方漫畫長期以來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相關研究也很少涉及。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當事人的逝去,史料的湮沒,都讓這段歷史越來越難以鉤沉。 安靜之中,似乎總有些歷史的回聲,留給今天。 2001年,馮驥才先生挖掘“出土”曾在天津有著極大影響的漫畫家馮朋弟,人們才忽然意識到,原來大師曾經就在我們身邊,但支離破碎的文獻記錄、形單影只的知情者,都讓人們無法再次將馮朋弟曾經的輝煌重新拼湊出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而今,筆者受河西區政協文史委之邀,為“海河西岸記憶叢書”撰寫《漫畫大師馮朋弟》,再次打撈這位已被歷史塵封的漫畫藝術家,為中國近代北方漫畫藝術史填補一些空白。 P4-7
漫畫大師馮朋弟 作者簡介
齊玨,《中老年時報》編輯部主任,高級編輯,天津市歷史學學會藝術史專業委員會會長,天津市歷史學學會副秘書長,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國畫學術研究院副院長。長期致力于中國美術史及天津文化藝術史專項研究,出版有《碎影丹青一嚴智開與天津市立美術館》《妙手丹青劉奎齡》《漫畫大師馮朋弟》《中國名畫家全集一劉奎齡》(合著)、《對話魏碑一王樹秋霍揚碑訪談》(合著)等著作。參與《天津文化藝術志》《天津近代歷史人物傳略》等市級重大課題,并為《京津畫派》《全國高等學校衛生部規劃教材·藝術鑒賞》等十余部圖書撰稿。編輯刊行十余種津沽文化系列叢書。2016年曾在天津市美術館策劃舉辦《沽水情緣一天津鄉賢名宿翰墨文化展》。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