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寬帶太赫茲通信技術(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66991
- 條形碼:9787302566991 ; 978-7-302-56699-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寬帶太赫茲通信技術(精裝) 本書特色
太赫茲通信技術的*新技術和*新研究進展。國內唯一的太赫茲通信專著。本書適合從事通信領域包括太赫茲通信、毫米波通信、無線通信、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等研究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教師閱讀。 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作者余建軍教授長期從事太赫茲通信技術的研究,在高性能太赫茲信號產生和接收以及保密傳輸方面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該書為作者在這方面的研究總結。
寬帶太赫茲通信技術(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著作者在寬帶太赫茲技術研究z新進展,包括寬帶THz信號產生,長距離傳輸和高靈敏度探測。在太赫茲信號產生方面重點介紹基于光子技術產生寬帶太赫茲信號,而在長距離傳輸方面將介紹多維復用方式降低信號波特率延長傳輸距離。在接收測重點介紹基于先進數字信號處理算法提高接收機靈敏度延長傳輸距離。
寬帶太赫茲通信技術(精裝) 目錄
目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際研究現狀
1.2.2國內研究現狀
1.3太赫茲通信研究的挑戰
1.4本書主要內容與結構安排
參考文獻
第2章太赫茲信號的生成和探測
2.1太赫茲信號生成
2.1.1電子器件方式生成太赫茲信號
2.1.2光學方式生成太赫茲信號
2.2太赫茲信號接收
2.2.1太赫茲信號的直接檢測
2.2.2太赫茲信號的外差相干檢測
2.3兩種光電探測器的比較
2.4太赫茲信號傳輸鏈路
2.4.1自由空間信道傳輸模型
2.4.2大氣對太赫茲信號的吸收
2.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單載波太赫茲通信系統中的基本算法和實驗驗證
3.1引言
3.2高速單載波太赫茲通信系統的基本DSP算法
3.2.1單載波太赫茲通信系統中的基本DSP算法
3.2.2單載波太赫茲通信系統中的后端信號處理算法
3.3電生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實驗研究
3.3.1電生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實驗設置
3.3.2實驗結果及分析
3.4光生單載波16QAM太赫茲信號傳輸系統實驗研究
3.4.1實驗設置
3.4.2實驗結果及分析
3.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多載波太赫茲通信基本算法和實驗驗證
4.1引言
4.2基于光外差拍頻方案和相干接收的太赫茲通信系統
4.3多載波OFDM調制格式
4.4離散傅里葉變換的擴頻技術
4.4.1離散傅里葉變換擴頻技術原理
4.4.2離散傅里葉變換擴頻技術應用
4.4.3測試實驗
4.5符號內頻域平均技術
4.5.1信道估計
4.5.2符號內頻域平均技術原理
4.6基于DFTS和ISFA的OFDM毫米波相干接收系統
4.6.1實驗裝置
4.6.2實驗結果
4.7沃爾泰拉非線性補償技術
4.8太赫茲RoFOFDM通信系統實驗驗證
4.8.1350~510 GHz RoFOFDM通信系統實驗裝置
4.8.2350~510 GHz RoFOFDM通信系統實驗結果
及分析
4.8.3高階QAM太赫茲RoFOFDM通信系統實驗
4.8.4高階QAM太赫茲RoFOFDM通信系統實驗結果
4.9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太赫茲信號MIMO傳輸
5.1引言
5.2基于光偏振復用的2×2 MIMO無線鏈路
5.3基于天線極化復用的4×4 MIMO無線鏈路
5.3.1天線極化隔離度和串擾研究
5.3.2天線極化復用原理
5.4MIMO無線鏈路中的無線串擾
5.5低無線串擾結構簡單的基于天線極化分集的2×2 MIMO
無線鏈路
5.62×2 MIMO無線太赫茲波信號傳輸系統
5.6.1簡介
5.6.2實驗裝置
5.6.3實驗結果
5.7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多頻段太赫茲信號產生和傳輸
6.1引言
6.2多頻段太赫茲MIMO傳輸架構
6.3多頻段太赫茲傳輸實驗裝置圖
6.4多頻段太赫茲傳輸實驗結果
6.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頻率穩定的光生矢量太赫茲信號產生
7.1引言
7.2光外調制器原理
7.2.1相位調制器
7.2.2馬赫曾德爾調制器
7.2.3光IQ調制器
7.3基于級聯光外調制器的多頻率矢量太赫茲信號產生方案
7.3.1基于級聯光外調制器的多頻率矢量太赫茲信號產生
技術方案
7.3.2光生太赫茲信號傳輸實驗設置
7.3.3實驗結果及分析
7.4基于載波抑制八倍頻和光單邊帶的矢量太赫茲信號產生方案
7.4.1基于光載波抑制八倍頻和光單邊帶調制的矢量太赫茲信號
技術方案
7.4.2基于CSFE方案和光SSB調制的D波段太赫茲信號傳輸
實驗設置
7.4.3實驗結果及分析
7.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概率整形技術在太赫茲通信中的應用
8.1引言
8.2概率整形技術原理
8.2.1基于麥克斯韋玻耳茲曼分布的概率整形調制原理
8.2.2與FEC編解碼技術相結合的概率整形實現方法
8.3概率整形技術仿真研究
8.4概率整形技術在單載波太赫茲通信中的實驗研究
8.5概率整形技術在多載波W波段通信系統中的實驗研究
8.5.1實驗裝置
8.5.2實驗結果
8.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基于KK接收機的太赫茲RoF通信系統實驗研究
9.1引言
9.2KK算法的原理及應用
9.2.1信號間拍頻干擾的產生
9.2.2*小相位條件
9.3KK接收機的應用
9.4KK算法性能仿真
9.5光子輔助單載波RoF通信系統實驗研究
9.5.1實驗設置
9.5.2實驗結果與分析
9.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大容量太赫茲傳輸系統研究
10.1引言
10.2大容量傳輸的方法
10.2.1光子輔助方法
10.2.2多維復用
10.2.3結合概率整形技術的高階QAM調制
10.2.4先進DSP算法
10.3大容量太赫茲傳輸
10.3.1328 Gbit/s雙偏振D波段太赫茲2×2 MUMIMO
光載無線傳輸
10.3.2D波段的1 Tbit/s太赫茲信號無線傳輸
10.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混沌加密技術在太赫茲通信中的應用
11.1引言
11.2混沌加密技術的原理
11.3三階混沌加密技術在太赫茲通信中的應用
11.3.1三階混沌加密太赫茲通信系統實驗設置
11.3.2實驗結果及分析
11.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大容量光與無線無縫融合和實時傳輸系統
12.1引言
12.2光子毫米波解調原理
12.2.1基于推挽MZM的光子解調原理
12.2.2基于PM的光子解調原理
12.2.3PDMQPSK調制的光纖無線光纖融合系統的偏振
解復用
12.3基于推挽MZM的Q波段光纖無線光纖融合系統的實驗
12.4基于推挽MZM的W波段光纖無線光纖融合系統的實驗
12.5基于PM的W波段光纖無線光纖融合系統的實驗
12.6基于外差檢測的實時傳輸實驗
12.6.1實時傳輸實驗圖
12.6.2實驗結果
12.7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3章太赫茲和光纖通信無縫融合系統
13.1引言
13.2外差相干檢測的流程算法
13.3光纖太赫茲無線光纖的無縫融合通信系統
13.3.1系統實驗
13.3.2實驗結果
13.4光纖太赫茲無線光纖2×2 MIMO傳輸系統
13.4.1系統實驗
13.4.2實驗結果
13.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寬帶太赫茲通信技術(精裝) 作者簡介
余建軍教授從2001/02到2002/12,在美國Lucent Technologies貝爾實驗室任研究員。從2003/01到2005/10,在美國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研究員和全光網絡實驗室主任。從2005/11到2010/02,在美國NEC Labs America任研究員、資深研究員。 從2010/03到2019/08,任中興通訊北美光波所所長和中興通訊高速光通信首席科學家(部分時間兼職)。從2011/06至今,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200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10年入選國家人計劃A類q人才計劃,2010年入選美國OSA Fellow, 2013入選國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