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2168
- 條形碼:9787520522168 ; 978-7-5205-22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 本書特色
在郁達夫的散文中,游記*藝術魅力,《屐痕處處》即是郁達夫較重要的一部游記。本書主要為郁達夫在江浙一帶的游記,其中既有浙東的諸暨五泄、金華北山、蘭溪橫山,衢州、金華、麗水交界處的仙霞嶺,還有杭州附近的臨平山等地。同時本書還收錄了作者在青島、濟南、北京、北戴河、揚州等地的游記。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 內容簡介
在郁達夫的散文中,游記擁有藝術魅力,《屐痕處處》即是郁達夫較重要的一部游記。《屐痕處處(名家游記)》主要為郁達夫在江浙一帶的游記,其中既有浙東的諸暨五泄、金華北山、蘭溪橫山,衢州、金華、麗水交界處的仙霞嶺,還有杭州附近的臨平山等地。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還收錄了作者在青島、濟南、北京、北戴河、揚州等地的游記。他的一篇篇游記宛若一幅幅風姿各異的山水畫卷,奇山異水、無不收納其中。每寫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大都由近而遠,逐層展示,使景物的美妙多角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在游記中,還可以看到作者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描寫,可以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有一些了解。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 目錄
浙東景物紀略
釣臺的春晝
臨平登山記
半日的游程
感傷的行旅
西游目錄
出昱嶺關記
屯溪夜泊記
游白岳齊云之記
南游日記
雁蕩山的秋月
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揚州舊夢寄語堂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 節選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九日,星期四,晴爽。前數日,杭江鐵路車務主任曾蔭千氏,介友人來談;意欲邀我去浙東遍游一次,將耳聞目見的景物,詳告中外之來浙行旅者,并且通至玉山之路軌,已接近接就,將于十二月底通車,同時路局刊行旅行指掌之類的書時,亦可將游記收入,以資救濟Baedeker式的旅行指南之干燥。我因來杭枯住日久,正想乘這秋高氣爽的暇時,出去轉換轉換空氣,有此良機,自然不肯輕易放過,所以就約定于十一月九日渡江,坐夜車起行。午后五時,趕到三廊廟江邊,正夕陽晻暖、蕭條垂暮的時候。在碼頭稍待,知約就之陳萬里郎靜山二先生,因事未來。登輪渡江,尚見落日余暉,蕩漾在波頭山頂,就隨口念出了“落日半江紅欲紫,幾星燈火點西興”兩句打油腔。渡至中流,向大江上下一展望,立時便感到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愉快,大約是因近水遙山,視界開擴的緣故;“心曠神怡”四字在這里正可以適用,向晚的錢塘江上,風景也正夠得人留戀。到江邊站晤曾主任,知陳郎二先生,將于十七日來金華,與我們會合,因五泄、北山諸處,陳先生都已到過,這一回不想再去跋涉,所以夜飯后登車,車座內只有我和曾主任兩人而已。兩人對坐著,所談者無非是杭江路的歷史和經營的苦心之類。緣該路的創設,本意是在開發浙東,初擬的路線,是由杭州折向西南,遵錢塘江左岸,經富陽桐廬建德蘭溪龍游衢縣江山而達江西之玉山,以通信江,全線約長三百零五公里。后因大江難越,山洞難開,就改成了目下的路線,自錢塘江右岸西興筑起,經蕭山諸暨義烏金華湯溪龍游衢縣江山,仍至江西之玉山,計長三百三十三公里。又由金華筑支線以達蘭溪,長二十二公里。建筑經費,因鑒于中央財政之拮據,就先由地方設法,暫作為省營的鐵路。省款當然也不能應付,所以只能向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及滬杭銀行團等商借款項,以資挹注。正唯其資本籌借之不易,所以建筑、設備等事項,也不得不力謀省儉,勉求其成。計自民國十八年籌備開始以來,因省政府長官之更易而中斷之年月也算在內,僅僅于兩三年間,筑成此路。而每公里之平均費用,只三萬余元,較之各國有鐵路,費用相差及半,路局同人的苦心計劃,也真可以佩服的了。江邊七點過開車,達諸暨是在夜半十點左右。車站在城北兩三罩的地方,頭一夜宿在諸暨城內。諸暨五泄十一月十日,星期五,晴快。昨晚在夜色微茫里到諸暨,只看見了些空空的稻田、點點的燈火,與一大塊黑黝黝的山影。今晨六時起床,出旅館門,坐黃包車去五泄,雖只晨光晞暝,然已略能辨出諸暨縣城的輪廓。城西里許有一大山障住,向兩向南,余峰綿亙數十里,實為胡公臺,亦即所謂長山者是。長山之所以稱胡公臺者,因長山中之一峰陶朱山頭,有一個胡公廟在,是祀明初胡大將軍大海的地方。五泄在縣西六十里,屬靈泉鄉,所以我們的車子,非出北門,繞過胡公臺的山腳,再朝西去不行。 ……
屐痕處處(名家游記)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