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青史可鑒 本書特色
朱增泉,在軍隊里他是威嚴睿智的將軍,在文壇上他又是才華橫溢的詩人。然而,這位將軍卻在入伍前只有小學文化,他30多年的戎馬生涯所鑄成了詩一般的經歷印證:在血與火中“分娩”了將軍詩人輝煌的靈魂,產生了詩的壯美。他感情深切地把自己成長的過程歸功于黨的哺育。 本書便是他的散文集作品。
青史可鑒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中國西部、憑吊一處古戰場、尋訪趙王城、秦皇馳道、長平之戰、楚漢相爭一局棋、漢武帝與匈奴的戰爭、兩漢鬻爵考略、居延海、安史之亂、文武失調的宋王朝、邊墻、草原上的廟、遙遠的牧歌等。
青史可鑒 目錄
憑吊一處古戰場
尋訪趙王城
秦皇馳道
長平之戰
振長策而御宇內
楚漢相爭一局棋
漢武帝與匈奴的戰爭
兩漢鬻爵考略
居延海
安史之亂
文武失調的宋王朝
邊墻
草原上的廟
遙遠的牧歌
話說歷史錯覺
從范蠡說到呂不韋
漢初三杰悲情錄
周勃、周亞夫父子
曹操
成吉思汗
嚴嵩倒臺
孤獨的陵園
青史可鑒 節選
《青史可鑒》: 蒯通向他講了一系列初為“刎頸之交”,后來反目成仇、互相殘殺的例子。*后,蒯通對韓信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慮之。”韓信腦子里閃過一絲猶豫動搖:“讓我再考慮考慮吧。”不祥之兆已經出現。但劉邦知道,這時對韓信下手為時過早,不能驚動他。 再敗于改封楚王。 劉邦為了爭取韓信參加垓下會戰,欲擒故縱,干脆與韓信、彭越來個“共分天下”,把自河南淮陽至東海的廣大地域全劃給韓信。你不是想要地盤嗎?先讓你過把虛癮。韓信得到地盤,非常高興,很快和彭越一起揮師南下。垓下會戰,韓信是主力,劉邦大獲全勝,項羽全軍覆沒。劉邦大功告成,立即削去韓信兵權,將他改封為楚王。這又一次顯示了劉邦作為一位封建政治家的治人之術。韓信是為他打下江山的大功臣,不封韓信為王,失人心,天下不允。那好,我封你。但封你為王,又必須被我牢牢控制在手里。你想要齊國不可能,齊國是一片農業土壤和文化土壤都很深厚的土地,要是讓你韓信在那里扎下根去,你很快就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想砍伐你就難了。楚國是項羽舊地,我將你韓信從齊國這片沃土上拔出來,移栽到項羽新亡的這片瓦礫堆上,不能讓你長得根深葉茂。另外,西楚霸王不是曾經不可一世嗎,現在他怎么樣了?把你韓信封為楚王,其中意味你自己去琢磨吧! 三年后,劉邦當皇帝的登基大禮也舉行過了,朝廷政務也理出了頭緒,漢朝天下算是大定了。這時,他可以回過頭來瞄一眼韓信了。終于被他抓到一個把柄:項羽有個老部下鐘離昧,大概有些謀略,劉邦忌恨之,卻與韓信有私交,項羽死后投奔了韓信。劉邦要韓信將他抓起來,韓信不理。違抗君命,如何了得!劉邦正在咬牙,馬上有人上書誣告韓信謀反。先傳旨:皇上要到云夢澤游獵,順便會見諸侯,請韓信前往迎駕。韓信猜出劉邦用意,心里有些不安。他面前有兩步棋可走:要么反抗,要么就擒。又一想,自己沒有什么對不起劉邦,反抗不好;但也不能束手就擒。他想走另外一步棋:劉邦討厭鐘離昧,我把他的頭提去交給劉邦,他還能說什么?于是,他去找鐘離昧商量,請他自動獻出腦袋。鐘離昧大罵韓信不夠丈夫,拔劍自刎。韓信持鐘首級往見劉邦,以表忠心。劉邦喝令將韓信拿下,帶上刑具,裝上囚車,押回洛陽。到了洛陽又確實找不出韓信身上有多少謀反的過硬證據,又赦了他,降為淮陰侯。事出有因,證據不足,寬大為懷,降職使用,這已經是“皇恩浩蕩”了。先威后恩,權術也。此時之韓信,已如斷爪之虎、拔羽之鷹,威風已經煞盡,一邊待著去吧。劉邦制服韓信,也是做給各地諸侯們看的:韓信功高蓋世都能動得,你們諸位還在話下嗎?權術也。 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之后,劉邦知道他內心不服,找他談過一次話。談話的中心內容是關于他們兩人的能力誰強誰弱問題。劉邦同他談這個題目,可以說抓住了要害。你韓信不是總覺得能力高過我劉邦嗎,我倒先要問問你韓信,在軍事能力之上,還有另外一種能力你韓信有嗎?劉邦問他:“你看像我這樣的人能帶多少兵?”韓答:“陛下至多能帶兵十萬。”又問:“你能帶多少?”答:“多多益善。”劉邦放聲大笑:“那你為何能被我擒住?”韓答:“陛下不善帶兵,卻善帶將。”韓信這句話說對了,劉邦笑而不答。但韓信下面這句話卻大錯而特錯:“陛下靠的是天意,不是靠你的能力。”既然他承認自己只善于“帶兵”,而劉邦卻善于“帶將”,哪種能力層次更高,不是很清楚了嗎?但韓信始終沒有弄懂:劉邦是在同他談政治,而他的思維卻鉆在軍事范疇內出不來。因此,他在軍事上不愧是雄才大略的蓋世英雄,在政治上卻永遠是侏儒,處處碰壁,直至被殺,不足為怪。即使他被殺前呼天搶地也無用,蒼天不會來救他。這天下應該是劉邦的,不可能給你韓信,給了你也治不了。 ……
青史可鑒 作者簡介
朱增泉,中將。1939年12月18日出生,江蘇無錫人。195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月入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指導員、干事、教導員、科長、處長、軍政治部副主任、2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27集團軍政委、國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總裝備部副政委、中紀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參加過老山輪戰。 長期堅持業余寫作,已出版詩集、散文隨筆集48本,約500萬字。先后獲得八一文藝獎、中國詩人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詩歌)、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詩歌、散文入選幾十種選本。散文《中國西部》入選中學和大學語文課本。散文《文赤壁》被選為高考語文分析范文。主要作品有《戰爭史筆記》(五卷)、《朱增泉散文與隨筆》(四卷),另有詩歌作品集三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