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學術前沿近代的超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7389
- 條形碼:9787108057389 ; 978-7-108-0573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術前沿近代的超克 本書特色
作為日本現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竹內好不僅對中國的現代思想和文學有著深刻的理解力,也對日本現代思想的形成有著潛在和深遠的影響。他追求“在壯態之中”的思想方式,與對學院知識生產體制的根本性質疑和抗拒,使她的知識立場徹底地非體制體,亦使他如斯終生敬仰的魯迅一樣成為了一位思想斗士,而不只是“學者”。
學術前沿近代的超克 內容簡介
作為日本現代很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竹內好不僅對中國的現代思想和文學有著深刻的理解力,也對日本現代思想的形成有著潛在和深遠的影響。他的追求“在狀態之中”的思想方式,與對學院知識生產體制的根本性質疑和抗拒,使他的知識立場徹底地非體制化,亦使他如其終生敬仰的魯迅一樣更多地成為了一位思想斗士,而不只是“學者”。 “他的社會關懷與戰斗精神表現為徹底顛覆知識領域內部的權力政治結構,并通過這種顛覆揭示現實社會權力關系的所在,促成精神層面的反思。” 他的思想活動與日本的社會生活緊密結合,以思想的方式參與了同時代日本的重大現實課題。本書遴選了作者寫作于上個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的數篇代表作品(包括名文《魯迅》、《近代的超克》等),很好地昭示了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歷史時期,竹內好的思想方式與知識立場的形成與發展,及其一貫的、與眾不同的思想特質。
學術前沿近代的超克 目錄
在零和一百之間(代譯序)
**部
魯迅
序章——關于死與生
關于傳記的疑問
思想的形成
關于作品
政治與文學
結束語——啟蒙者魯迅
附錄
作為思想家的魯迅
簡略年譜
創元文庫版后記
未來社版后記
第二部
大東亞戰爭與吾等的決意
《中國文學》的廢刊與我
何謂近代——以日本與中國為例
第三部
屈辱的事件
關于戰爭體驗的一般化
亞洲的進步與反對——參照日本的思想狀況
給年輕朋友的信——對歷史學家的要求
國家的獨立和思想
第四部
我們的憲法感覺
近代的超克
譯后記
學術前沿近代的超克 節選
《近代的超克》: 歐洲為了得以成為歐洲,它必須入侵東洋,這是與歐洲的自我解放相伴隨的必然命運。遭遇到異質的對象,自我才能得到確立。歐洲對東洋的憧憬雖然古已有之(不如說歐洲自身本來是一種混沌不清的存在),而這種入侵形式的運動卻是近代以后的事情。歐洲對東洋的入侵結果導致了東洋資本主義化現象的產生,它意味著歐洲的自我保存一自我擴張,因此,對于歐洲來說,它在觀念上被理解為世界史的進步或理性的勝利。入侵的形態*初是征服,接下來變為要求市場的開放,或者人權與信教自由的保障,以及借款、救濟、教育和對解放運動的支援等,這些形式本身象征著理性主義精神的進步。在這樣的運動中產生了旨在無限趨向于完善的向上心態,以及支持這種態度的實證主義、經驗論和理性主義,以等質為前提的量化觀察事物的科學:所有這些都具有近代的特征。 ……
學術前沿近代的超克 作者簡介
竹內好,現代日本杰出的思想家。他在1943年與武田泰淳等人發起組織中國文學研究會,并出版《中國文學月報》直至1943年研究會解散為止。在六十年代安保運動前后成為知識界的精神領袖。對于竹內好而言,中國不是外在的“他者”,而是自我否定的內在契機,在這一悖論的層面上,竹內好把中國、把魯迅變成了自己一生奮斗的精神原點。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