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草思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670911
- 條形碼:9787539670911 ; 978-7-5396-709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草思集 本書特色
本書稿系一部散文集,分為學古悟今、閱古覽今、感古懷今和鑒古衡今四個方面,記錄作者的一些讀書心得和人生感悟。書稿通過通俗易懂而又充滿激情的文字,對道德、良知、金錢、幸福、成功等命題進行了深入思考,謳歌善良的品質和堅強的意志,呼喚良知和真誠,告誡人們應該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書稿有強烈的時代感,講的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人生課題,能引起大家共鳴。書稿思想健康,語言平實,情感真摯,見解獨到,行文流暢。
草思集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國學微探 ; 慎獨 ; 周而不比 ; 和而不同 ; 關于國人靈魂的思考 ; 再談精神勝利法 ; 人與神 ; 成與敗的玄機等。
草思集 目錄
自序:思考的草
學古悟今
中
國學微探
學習
孟子與修昔底德——兼議民本與民主
悟道——《道德經》品讀
慎獨
周而不比
和
和而不同
恕
話仁——重塑五常德之一
話義——重塑五常德之二
話禮——重塑五常德之三
話智——重塑五常德之四
話信——重塑五常德之五
閱古覽今
關于國人靈魂的思考
官場楷模——讀《天下**廉吏:于成龍》
令人扼腕嘆息的宋朝——讀《宋史》的感悟
吹盡黃沙始到金——讀《中國古代文學名著》之偶思
《馬說》新讀
看破“看破紅塵”——讀《好了歌》的偶思
呼喚人類的良知——看電視劇《趙氏孤兒案》之所思
再談精神勝利法
綿綿深情——讀《蝶戀花·答李淑一》
沒有歸來——看電影《歸來》的斷想
感古懷今
人與神
成與敗的玄機
立交橋與次生林
幸福感悟
心曲
我的陋室
野菊花
青菜豆腐
小區觀物
和是蔚藍
詩十首
鑒古衡今
金錢斷想
甲午叩問
閑話教育
機關悟道
真與假
以人為本之本
民以食為天
干事業之忌
你實干了嗎?
圓夢須知憂
以規矩成方圓
兩個文明相輔相成
草思集 節選
中 中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說中是方位詞,是“跟四周的距離相等”的意思,這種解釋雖準確,卻沒能言盡其義。 中是什么?中為何是中國的國名?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從夏朝到清朝,歷朝歷代并未取名叫中國,而中華民族在形成之初就約定俗成地稱這片土地為中國。《戰國策》中寫道:“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中國古代人認為,自己繁衍生息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居世界之中,“中于天地者為中國”。他們為此發自內心地自豪。 中是什么?中是中國上古哲人提出的一種道德規范。把中理解為中正、合適、標準是先秦古籍中的通義。據《論語》記載,堯說過“允執其中”。《尚書》里論述過“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獄,罔非在中”,“明啟刑書胥占,咸庶中正”。這里的“刑之中”“在中”“中正”是說執行刑罰要公正,不偏不倚。在上古哲人的心目中,能夠兼顧上下前后,尺度把握得恰到好處,得到公認共識才能稱之為中。先賢孔子提出了中庸理念。孔子自己解釋中庸就是“過猶不及”“執兩用中”“中立不倚”。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認為中庸是至高無上的道德準則。宋代儒學大師程頤進一步解釋了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在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哲人心中,中是人間正道,是天下定理,是公正不偏的代名詞。 中作為中國古代哲人提出的一種道德規范,其博大精深難以言表。這里試著在學習中國古代經典著作的基礎上,本著既忠實于古代哲人的原創又與時俱進地推理的方法,對中的思想理念進行一點梳理與挖掘。 中心理念。中國人的中心理念并不是無知和狂妄自大。這一中心理念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中心理念反映出中國人與生俱來、深入骨髓的國家認同。正是有了這種認同,中國文化延綿至今,經久不衰。其二,中心理念孕育出根植人心的愛國主義精神。漢字“中”與“心”兩個字的結合叫“忠”,把中放在心上就是忠,忠是中國人的一個道德準則。愛國為忠,賣國為奸。像戚繼光、鄭成功這些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仁人志士叫忠;甲午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北洋海軍將士叫忠;抗日戰爭時期,在全國各個戰場上犧牲的數百萬軍民叫忠。幾千年來,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而英勇犧牲的人都叫忠,他們彪炳史冊,昭示未來。其三,中心理念催生了舍我其誰、敢為天下先的民族精神。中國史前文化中,有開天辟地的盤古,有煉石補天的女媧,有鉆木取火的燧人氏,有遍嘗百草的神農氏,有“盡心溝洫、導川夷岳”的大禹,有敢斗旱災、射落九日的后羿,這些其實就代表中國人氣吞山河、改天換地的膽略和氣魄。中國人的勤勞勇敢也著稱于世,中國修了萬里長城,挖了大運河,中國人在難如上青天的蜀道環繞下開辟出富饒的“天府之國”。中國貧窮的農民下南洋后大都不懈努力,吃苦耐勞,省吃儉用,成了當地的富商,為辛亥革命、抗日戰爭不斷捐助。 P3-4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