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8261
- 條形碼:9787520368261 ; 978-7-5203-682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了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問題。首先,通過實地調研,分析了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的需求和供給狀況,指出了其在需求和供給層面存在的問題。其次,探究了影響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并通過構建計量模型對理論分析結論進行了實證驗證。再次,運用博弈論剖析了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路徑。很后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合理規劃政府干預的強度與路徑;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構建“多位一體”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創新點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普惠金融發展的研究綜述
2.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2 關于小額信貸與微型金融的研究
2.1.3 關于普惠金融的研究
2.2 農村普惠金融相關運行機制的研究綜述
2.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2 關于農村普惠金融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的研究
2.2.3 關于農村普惠金融運行困境形成機制的研究
2.2.4 關于農村普惠金融發展路徑運行機制的研究
2.3 研究述評
第三章 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理論基礎
3.1 農村金融發展理論分析
3.1.1 農村金融發展的三大理論流派
3.1.2 各流派觀點評析
3.2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理論分析
3.2.1 農村普惠金融需求理論分析
3.2.2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理論分析
3.2.3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均衡理論分析
3.2.4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理論啟示
3.3 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的博弈論基礎
3.3.1 激勵相容條件與參與約束條件
3.3.2 路徑依賴理論
3.3.3 相關博弈模型
3.3.4 博弈理論的運用與啟示
3.4 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理論分析
3.4.1 農村正規金融體系的理論分析
3.4.2 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的理論分析
3.4.3 農村正規金融機構與非正規金融組織的關系分析
3.4.4 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理論研究評析
3.5 理論研究啟示
第四章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運行狀況分析
4.1 現行農村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
4.1.1 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的社會目標
4.1.2 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的制度創新
4.1.3 信息成本與激勵相容問題的制度安排
4.2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需求狀況分析
4.2.1 農戶基本收支狀況分析
4.2.2 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需求層面取得的成效
4.2.3 農村普惠金融需求層面存在的問題
4.3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供給狀況分析
4.3.1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與措施
4.3.2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側改革取得的成效
4.3.3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層面存在的問題
4.4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供需均衡性分析
4.4.1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總額存在缺口
4.4.2 農村信貸資金存在結構性失衡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分析
5.1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5.1.1 農業產業弱質性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抑制作用
5.1.2 農村金融市場特點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制約作用
5.1.3 相關制度不健全對農村普惠金融縱深發展的阻礙作用
5.2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分析
5.2.1 逆向選擇導致農村普惠金融排斥
5.2.2 道德風險抑制農村普惠金融供給
5.2.3 二元金融結構導致農村金融抑制
5.2.4 理論模型結論
5.3 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的實證分析
5.3.1 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作用機制的實證分析
5.3.2 二元金融結構作用機制的實證分析
5.3.3 實證分析結論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路徑的機制分析
——基于博弈論
6.1 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服務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1.1 農村小額信貸供需雙方的基本博弈模型
6.1.2 農業保險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支農的博弈分析
6.1.3 小組聯保模式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支農的博弈分析
6.1.4 政府干預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支農的博弈分析
6.2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服務農村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2.1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博弈
6.2.2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路徑的演化博弈分析
6.3 新型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對接服務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3.1 模型假設
6.3.2 演化博弈模型的構建
6.3.3 新型和傳統農村金融機構策略的動態演化
6.3.4 演化博弈結論
6.4 民間金融服務農村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4.1 民間金融制度變遷博弈
6.4.2 民間金融機構內部博弈分析
6.4.3 民間金融機構與政府的監管博弈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結論
7.2 對策建議
7.2.1 合理規劃政府干預的強度與路徑
7.2.2 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7.2.3 構建"多位一體"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
7.3 研究展望
附錄Ⅰ 山東省農戶借貸行為調查問卷
附錄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歷程概述
參考文獻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創新點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普惠金融發展的研究綜述
2.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2 關于小額信貸與微型金融的研究
2.1.3 關于普惠金融的研究
2.2 農村普惠金融相關運行機制的研究綜述
2.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2 關于農村普惠金融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的研究
2.2.3 關于農村普惠金融運行困境形成機制的研究
2.2.4 關于農村普惠金融發展路徑運行機制的研究
2.3 研究述評
第三章 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理論基礎
3.1 農村金融發展理論分析
3.1.1 農村金融發展的三大理論流派
3.1.2 各流派觀點評析
3.2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理論分析
3.2.1 農村普惠金融需求理論分析
3.2.2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理論分析
3.2.3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均衡理論分析
3.2.4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理論啟示
3.3 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的博弈論基礎
3.3.1 激勵相容條件與參與約束條件
3.3.2 路徑依賴理論
3.3.3 相關博弈模型
3.3.4 博弈理論的運用與啟示
3.4 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理論分析
3.4.1 農村正規金融體系的理論分析
3.4.2 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的理論分析
3.4.3 農村正規金融機構與非正規金融組織的關系分析
3.4.4 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理論研究評析
3.5 理論研究啟示
第四章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運行狀況分析
4.1 現行農村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
4.1.1 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的社會目標
4.1.2 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的制度創新
4.1.3 信息成本與激勵相容問題的制度安排
4.2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需求狀況分析
4.2.1 農戶基本收支狀況分析
4.2.2 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需求層面取得的成效
4.2.3 農村普惠金融需求層面存在的問題
4.3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供給狀況分析
4.3.1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與措施
4.3.2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側改革取得的成效
4.3.3 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層面存在的問題
4.4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供需均衡性分析
4.4.1 農村普惠金融供需總額存在缺口
4.4.2 農村信貸資金存在結構性失衡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分析
5.1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5.1.1 農業產業弱質性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抑制作用
5.1.2 農村金融市場特點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制約作用
5.1.3 相關制度不健全對農村普惠金融縱深發展的阻礙作用
5.2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分析
5.2.1 逆向選擇導致農村普惠金融排斥
5.2.2 道德風險抑制農村普惠金融供給
5.2.3 二元金融結構導致農村金融抑制
5.2.4 理論模型結論
5.3 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的實證分析
5.3.1 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作用機制的實證分析
5.3.2 二元金融結構作用機制的實證分析
5.3.3 實證分析結論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路徑的機制分析
——基于博弈論
6.1 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服務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1.1 農村小額信貸供需雙方的基本博弈模型
6.1.2 農業保險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支農的博弈分析
6.1.3 小組聯保模式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支農的博弈分析
6.1.4 政府干預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支農的博弈分析
6.2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服務農村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2.1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博弈
6.2.2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路徑的演化博弈分析
6.3 新型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對接服務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3.1 模型假設
6.3.2 演化博弈模型的構建
6.3.3 新型和傳統農村金融機構策略的動態演化
6.3.4 演化博弈結論
6.4 民間金融服務農村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分析
6.4.1 民間金融制度變遷博弈
6.4.2 民間金融機構內部博弈分析
6.4.3 民間金融機構與政府的監管博弈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結論
7.2 對策建議
7.2.1 合理規劃政府干預的強度與路徑
7.2.2 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7.2.3 構建"多位一體"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
7.3 研究展望
附錄Ⅰ 山東省農戶借貸行為調查問卷
附錄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歷程概述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運行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楊婷,1979年7月生,江蘇昆山人。2005年于安徽財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2018年1月于南京林業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經濟學、管理學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等。近年來主持并參與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的研究。在《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