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新教育公平研究叢書新教育公平視野下的學校再生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145995
- 條形碼:9787565145995 ; 978-7-5651-459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教育公平研究叢書新教育公平視野下的學校再生產 內容簡介
本書將目光聚焦于學校教育過程,旨在關注不同地位群體學生的真實處境,并揭示其背后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其一,不同地位群體在教育獲得上存在差異。城鄉學生在時空意識上的差異導致了其心智的不同,這一不同決定了他們在學校中的不同處境。其二,不同學校類型的課堂傳遞過
新教育公平研究叢書新教育公平視野下的學校再生產 目錄
總序
**章 教育過程的階層化:從“社會再生產”到“學校再生產”
一 社會再生產: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分析路徑
(一)個人屬性路徑
(二)群體排斥路徑
(三)國家支配路徑
二 學校再生產:教育過程不平等的研究脈絡
(一)學校符應式再生產
(二)學校中介式再生產
(三)學校競逐式再生產
第二章 具象與抽象:學校知識的認知區隔
一 時空的社會學意涵
(一)時空:作為一種視角
(二)時空:作為一種意識
二 城鄉時空下的差異化編碼
(一)現在時與未來時:時間格局中的文字表達
(二)平面空間與立體空間:空間格局中的構圖規則
(三)看到的世界與想到的世界:城鄉學生的差異化認知
三 具象的世界與抽象的學校
(一)具象化的鄉村世界
(二)抽象化的學校變革
(三)學校教育與鄉村學生的隔閡:從顯性到隱性
(四)認知差異之外的想象:國家力量與鄉土參與
第三章 水平與垂直:教學過程的差異架構
一 社會階層與教學實踐
(一)集合與統整:課程知識的符碼類型
(二)有形與無形:教學實踐的控制方式
(三)教學過程的階層性規則
二 水平傳遞與垂直傳遞:教學實踐類型的比較
(一)問題論述的范圍:明確與含混
(二)知識習得的結構:分析與敘述
(三)教學組織的進程:聚焦與松散
三 教學實踐差異化架構中的階層再制
(一)當局限編碼遭遇水平傳遞
(二)當精致編碼遭遇垂直傳遞
(三)教學架構之外的想象:階層力量與教師行動
第四章 內卷與開放:學生文化的學校生產
一 文化再生產
(一)文化專斷下的選擇性再生產
(二)文化抗拒下的吊詭性再生產
二 內卷化認同與開放化認同:學校文化再生產的邏輯
(一)學習認知:自限與自信
(二)未來預期:認命與恣意
(三)生活格局:內纏與外拓
三 文化認同下的內卷化再生產
(一)內卷化的邏輯與力量
(二)文化的張力及突破的可能
(三)學業成敗之外的想象:生活政治與個體實踐
第五章 超越“再生產”:學校的教育公平實踐
一 “學校再生產”何以可能
二 “學校再生產”如何不可能
三 超越“再生產”:學校的教育公平實踐
(一)把學校帶回來:在“平等”與“卓越”之間
(二)把教師帶回來:在“實踐”與“反思”之間
(三)把課程帶回來:在“知識”與“求知”之間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新教育公平研究叢書新教育公平視野下的學校再生產 作者簡介
高水紅,江蘇南通人,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社會學,近年來致力于基礎教育公平、課程知識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先后在C刊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共用知識空間:新課程改革行動案例研究》(2008)一書,主編《社會學視角下的中國教育改革》(2016)等書。主持國家級課題兩項——“學校教育過程的階層化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國家青年基金課題)、“基于教育過程公平的學校變革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國家一般項目)。曾獲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勵(2007)。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