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甲骨文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97105
- 條形碼:9787509797105 ; 978-7-5097-9710-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甲骨文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全2冊) 本書特色
★ 繼《雷蒙·阿隆回憶錄》之后甲骨文第二本阿隆的經典作品★ 雷蒙·阿隆之女多米妮克·施納佩爾*家授權★ 唯一法語全譯本★ 法國大使館傅雷出版資助計劃資助出版
甲骨文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全2冊) 內容簡介
《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系法國有名學者雷蒙?阿隆代表作,是20世紀很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之一。
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理論、社會學、歷史和人類行為學。作者從承認國家間的部分自然狀態開始,詳盡論述了靠前關系的一系列分析工具。在部分,阿隆基于權力和體系提出了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框架。在搭建了自己的理論框架后,阿隆轉向對社會學和歷史的分析。在第二部分,阿隆對影響外交政策的形形色色的因素進行了研究,并指出其社會學原因一方面可以是物質的或有形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道義的或社會的。在第三部分,阿隆詳盡分析了自20世紀初至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歷史,提供了關于這一時期的非常不錯性調查,深入體察了技術革命和外交優選化。在對理論、社會學、歷史這三個范疇進行了透徹思考的基礎上,阿隆于第四部分對人類行為學進行了分析,探索了有關治國方略的兩個持久問題,闡明了一種不同于馬基雅維利人性“幽暗”觀點,也不同于理想主義者樂觀態度的靠前關系理論。
甲骨文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全2冊) 目錄
國際社會 第八版介紹/i
第四版前言/xlv
導言 理解的概念層次/1
**部分 理論 概念和體系
**章 戰略和外交(或對外政治的統一性)/3
第二章 權力和力量或對外政策的手段/40
第三章 權力、榮耀和觀念或對外政治的目標/75
第四章 國際體系/108
第五章 多極體系和兩極體系/153
第六章 和平與戰爭的辯證邏輯/190
第二部分 社會學 決定因素和規律性
第七章 空間/235
第八章 人口/278
第九章 資源/327
第十章 民族國家和政體/380
第十一章 探尋演變規律/421
第十二章 好戰的制度的根源/467
·下·
第三部分 歷史 熱核時代的全球體系
第十三章 有限的世界或國際體系的異質性/517
第十四章 威懾戰略/555
第十五章 老大哥或集團的內部外交/602
第十六章 歐洲均勢或集團間的外交/646
第十七章 說服與顛覆或陣營與不結盟者/685
第十八章 敵對的兄弟/724
第四部分 人類行為學 外交-戰略行為的二律背反
第十九章 尋求道德(一):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777
第二十章 尋求道德(二):信念和責任/827
第二十一章 尋求戰略(一):武裝還是裁軍/866
第二十二章 尋求戰略(二):活著就是征服/916
第二十三章 超越強權政治(一):以法律求和平/967
第二十四章 超越強權政治(二):以帝國求和平/1011
結語 理性戰略與理性政策/1051
引用作者索引/1079
關鍵詞索引/1082
甲骨文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全2冊) 節選
法國從《凡爾賽和約》中得到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人為加諸的一個地位,因為它沒有體現真實的力量關系,而這個力量關系有賴于英國和美國對和約的不反對以及對和約的維持抱著的無所謂態度。如果蘇聯和重新武裝的德國聯合起來摧毀《凡爾賽和約》,法國和它僅有的那些大陸盟友是沒有力量挽救和約的。從邏輯上說,1918年后歐洲秩序的這種不可靠性本應該會刺激法國全力開拓并盡可能長時間地保留它從勝利中獲得的好處(德國的裁軍、萊因蘭的不設防)。理性要求建立一種基于軍事行動威脅的主動性防御(不然就只能干脆去嘗試讓魏瑪德國滿意以達到安撫它的目的①)。但那種認為己不如人的情緒甚至在法國霸權仍然在握時就已經開始作祟。軍事籌備反映了法國求得其安全和撤軍的愿望,即使其當時的外交仍然停留在霸權擴張的階段。 從1945年開始,由于戰斗技術的多樣化,外交和戰略之間的協同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新特征。在原子時代之前,我們不會想到要根據情勢去運用不同的武器。今天,人們不會設想在隨便哪場戰爭中都去使用氫彈或戰術核武器。不久以前,沖突的性質還決定了投入的兵力和對實際或潛在力量的動員程度。而今天.它決定的是使用的武器的類型。 顯然,戰爭行為比以往更加具有政治性。軍事首領不惜手段和代價去贏得戰爭,這樣的行為不可能再被全權允許了。贏得戰爭這個概念本身也很可能不再具有原來的含義;不管怎么說,代價問題,這個總是會被提出來的問題,成了有決定意義的問題:如果在摧毀敵人的同時也給我方帶來了同樣的毀滅性后果,那摧毀敵人還有什么意義呢? 我們不妨概括地說,過去的所有問題會再次被提出:潛在力量的哪一部分是必須被持久動員的?應該圍繞著哪些戰略可能性做軍事準備?在有多種戰略可能性的情況下,哪些任務是政治能夠給軍隊的?然而,除這些經典問題外,從今以后還要再加上一些新問題:根據運用武器的不同,需要設想出多少種不同類型的戰爭?一個國家能夠同時對多少種戰爭有所準備?在多種戰略可能性中參與行動的軍事機構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互相做出行政上的區分?同樣的軍隊是否能夠適應全面戰爭、采用核武器的局部戰爭以及采用常規武器的局部戰爭?戰略學說向來是通過對國防進行組織來表達的,然而戰爭工具卻數目眾多、操縱方法多樣:如今,戰爭首領在選擇中不必拘泥于某種固定搭配。裝備的多樣性在當下顯而易見。 因此,類似半個世紀前的危險以另一種形式重現:在關鍵時刻,外交可能會被事先準備好的、執政者可以自由決定啟動與否但無法進行更改的軍事機制困住。在1914年7月一戰爆發前的關鍵一周中,俄國和德國的軍方首領都分別對國家掌權者及其幕僚解釋說,把戰爭限制在某種程度上在技術上已屬不可能。沙皇當時希望只進行部分動員來對抗奧匈帝國,但這種程度的動員與軍方的計劃不符,一旦這樣做就會顛覆整個原有計劃并且讓混亂接踵而至。同樣,德意志帝國的總參謀部謀劃出的唯一戰略是從西面主動進攻的兩線作戰。 ……
甲骨文民族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全2冊) 作者簡介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1905年3月14日出生于巴黎一個中層猶太裔家庭。1924年到 1928年間,阿隆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攻讀哲學,與薩特是同學。 1930年獲巴黎師范大學校哲學史博士,1940年為逃離納粹而流亡倫敦加入自由法國,戰爭結束后任教于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 (法國),1955年至1968年任教于索邦大學,1970年起任教法蘭西學院。在社會學上主張自由主義,主要以研究人和組織之關系以及公民社會、工業社會之諸多問題,但也以現實主義國際關系大師聞名于世。他在報紙上的文章大大影響了法國和德國建立共同體,阿隆毫不客氣批評薩特和西蒙波娃的左派傾共、無神思想,1983年,他獲得荷蘭伊拉斯謨斯獎。代表作有包括: 《知識分子的鴉片》 《社會學主要思潮》 《國際和平與戰爭》 《找不到的革命》 《回憶錄》 《階級斗爭--工業社會新講》 《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