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散文精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740857
- 條形碼:9787563740857 ; 978-7-5637-408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散文精選 本書特色
一款專為初高中學生打造的高品質摯愛閱讀,在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注音釋義、考點考題等多個版塊,力求讓孩子加深理解和學習,精準解詞釋義無障礙閱讀名家經典暢銷書目,版本完善,編校精良。讓孩子從閱讀中不僅收獲知識,更收獲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助力成長。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散文精選 內容簡介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的散文集,其中《故都的秋》是在國民黨政府白色恐怖下寫成的,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四十二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此外,還收錄《歸航》《零余者》等眾多散文名篇,充分展現了郁達夫的散文魅力。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散文精選 目錄
目 錄
旅 途
故都的秋 003
飲食男女在福州 007
北平的四季 016
蘇州煙雨記 023
杭州的八月 036
移家瑣記 038
二十二年的旅行 044
釣臺的春晝 048
西溪的晴雨 058
花 塢 061
江南的冬景 065
屯溪夜泊記 069
上海的茶樓 075
過富春江 079
玉皇山 082
揚州舊夢寄語堂 086
日本的文化生活 095
小春天氣 101
歸 航 110
還鄉記 119
一個人在途上 144
南行雜記 152
感傷的行旅 163
海上通信 185
零余者 193
記 憶
打聽詩人的消息 203
志摩在回憶里 208
雕刻家劉開渠 215
記曾孟樸先生 219
懷四十歲的志摩 224
與悲鴻的再遇 228
懷魯迅 231
回憶魯迅 233
送仿吾的行 259
北國的微音 264
劉海粟教授 270
敬悼許地山先生 273
給沫若 277
為郭沫若氏祝五十誕辰 284
記廣洽法師 286
哲 思
說食色與欲 289
牢騷五種 292
藝術與國家 299
蒼蠅腳上的毫毛 306
如何的救度中國的電影 310
清新的小品文字 314
日本的娼婦與文士 318
爐邊獨語 321
說春游 325
談結婚 327
秋陰蕞記 329
小說與好奇的心理 332
日記文學 334
寫作閑談 342
獺祭的功用 345
關于戲劇演出時之接吻問題 348
我所喜歡的文藝讀物 350
書 札
詩人的末路 353
記風雨茅廬 355
故 事 358
郁達夫啟事 362
郁達夫啟事 363
燈蛾埋葬之夜 364
住所的話 371
惜掌之歌 375
寂寞的春朝 379
春 愁 382
水樣的春愁(自傳之四) 384
孤獨者(自傳之六) 391
海上(自傳之八) 397
雪夜(自傳之一章) 403
致孫荃 409
村居日記(1927年1月1日至31日) 411
斷篇日記二(1927年8月1日至11月8日) 444
考點試題 458
參考答案 464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散文精選 節選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式的。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下。*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穿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的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①。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抄,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②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于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出色而*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散文精選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春風沉醉的晚上》《沉淪》《懷魯迅》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