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66919
- 條形碼:9787201166919 ; 978-7-201-1669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 本書特色
政治倫理是對政治正當性問題和道德問題的闡釋與理解,傳統政治倫理對于今日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是一個豐富的思想資源寶庫,所以本書這一主題的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政治倫理思想通史》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書中對于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的范圍、內涵、價值及其歷史意義,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史研究方法,儒家政治倫理觀念的形成及其歷史發展,儒家政治倫理觀念的特點,近代以來因為西學東漸而引發的中國政治倫理思想的嬗變,中國思想家對近代價值觀念的認識和理解,中國近代政治倫理思想的嬗變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等內容,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討論!吨袊鴤鹘y政治倫理思想反思》對于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 目錄
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史研究初論
中國傳統烏托邦的政治倫理意蘊及當下意義
基本社會政治問題的倫理爭論——《鹽鐵論》的政治倫理思想
好政治就是無政治:近代無政府主義政治倫理觀的終極命題
無道德的政治:清末《天義·衡報》無政府主義政治倫理觀辨析
先秦儒家道義論的內涵及其邏輯進路
在歷史經驗與價值尺度之間:比較視野下的先秦儒家道義思想
西學東漸背景下傳統“自由”思想的現代轉換及其影響
邏輯推演與現實論證:中西人性觀的比較研究
02 古代思想家述論
孔子主導的“政治共同體”的形成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試評莊子的平等觀
秩序倫理與政治穩定——“秦后**儒”的社會治理觀析論
朱子國家治理思想及其現代政治價值研究
王陽明論立命與知天
03 近現代思想家述論
中國傳統自由觀與西方自由主義的相遇——嚴復自由話語建構的過渡性特征
自由·富強·國治——嚴復自由主義思想的三個主題
孫中山賢能政治觀之反思
過渡時代的政治選擇:梁啟超賢能政治述論
杜亞泉對國民性的省思及其價值
“直覺之路”與“覺解之路”——梁漱溟與馮友蘭人生觀比較論析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 節選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三)道家莊子——“至德之世”莊子滿懷著對現實政治的不滿,在反省和批判世俗生活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類應該追尋的理想社會——“至德之世”。在這個理想社會中,沒有政府的各種管制和儒家所說的禮制道德的約束,人與人之間平等,和平相處,人們都安居樂業,過著自給自足、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首先,回歸自然的物質生活。莊子指出在至德之世,民眾“耕而食,織而衣”,物質生活自給自足。人們沒有沉重的負擔,“含哺而熙,鼓腹而游”,過著無憂無慮,悠閑自在的生活。在“至德之世”,財富為全體社會公眾所共有、所共用,人們不貪圖物質生活的享受,不用也沒有私有財產觀念,過著與動物一樣的生活。其次,“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的政治生活!安簧匈t,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即在理想社會中的君王像生長在樹梢末端上的枝葉一樣,地處高位但聽憑自然,無事無為。在其治下的民眾,像野鹿一樣善良淳樸,自由自在,隨處游蕩。莊子認為現實政治所發生的各種問題*直接的原因在于統治者的“為天下”。因此,在莊子所設想的“至德之世”中,沒有天生就具有道德優越性的所謂圣人來制定規章制度對民眾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約束和限制。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甚至人與禽獸、萬物都沒有差別,都是由“道”受命而成性。*后,人與人、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相處。在莊子所設想的理想社會中,人類并不以“萬物的靈長”自居而去征服自然,自然界的動物也就不會畏懼人類。因此,人們可以“入獸不亂群,人鳥不亂行”,與自然界的其他物種和諧相處。在“至德之世”中,人與人之間平等和睦相處。社會上沒有君子小人之分,人們在相處過程中也不受仁、義、忠、信等世俗道德理念的規約。人人都行為端正卻不知什么是義,友愛相處卻不知什么是仁,實心實意卻不知什么是忠,事事正當卻不知什么是信。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民眾的淳樸德性得到自由發展。(四)墨家——“兼愛尚同”面對春秋戰國時代列國征戰所導致的政治社會秩序混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墨子感到痛心疾首。他以濟世救民的情懷孜孜以求地探尋息爭止亂的治國良策,提出了一整套關于優良政治秩序的價值體系和具體方略。首先,“饑者得食,寒者得衣”的物質保障。墨子很重視經濟發展對整個社會安定的重要作用。他針對當時兼并戰爭頻繁,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流離失所的現狀,指出理想的社會首先要解決民眾的基本溫飽問題,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給民眾富足的生活;要做到“老而無妻子者有所持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其次,“尚賢”與“尚同”的政治生活。墨家理想中的政治是以賢者“一同天下之義”,行兼愛以利天下,也即“尚賢”和“尚同”的完美結合。墨子認為要實現理想的治國目標首先要做到“尚賢”。他指出只有仰仗賢人來治理國家,才能做到執法過程嚴明,執法結果公正,才能滿足民眾的利益訴求,從根本上造福于民。為了能*大限度地發掘治國的賢能之才,墨子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選拔人才遵循“有能則舉之”的原則,讓普通民眾擁有同等的仕進機會。*后,“兼相愛”與“交相利”的和諧人際關系。墨子通過反思當時動蕩不堪的社會現實,提出人們之間相“別”而不相“愛”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兼愛的處事原則下,實現社會各個層面人際關系的和諧是墨子治國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把這種理想的狀態描述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賦;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人者譽之!薄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反思 作者簡介
孫曉春,哲學博士,現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中國政治思想史》教材建設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課題《中國政治倫理思想通史》首席專家。主要論著有《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中國傳統政治哲學史論》《中國傳統治理觀念的現代反思》《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價值及其當下意義》等。劉學斌,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現為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學術期刊《政治思想史》編輯。主要從事中國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研究。曾在天津師范大學政治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參加并完成教育部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先后入選天津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等。主要論著有《北宋新舊黨爭與士人政治心態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觀念研究》等。徐忱,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現為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教師,中國政治學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主經從事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思想、中國近代政治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參與、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研究課題。近年來,共出版專著八部,代表作有《袁世凱全傳》《黎元洪全傳》《張學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