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哲學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87739
- 條形碼:9787568287739 ; 978-7-5682-8773-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簡史 本書特色
★從西方哲學萌芽的古希臘哲學,到20世紀早期的西方哲學,一書匯集了千年的智慧。
★與每個時代的各派哲學家對話,羅素用公正的態度解讀各大代表作品的思想精華。
★把哲學放在歷史背景之下看待,證明了哲學與社會和政治的密切關系。
★哲學大師羅素寫給大眾的哲學入門讀物,讀來通俗易懂,格外親切。
哲學簡史 內容簡介
《哲學簡史》是一部通俗哲學著作。作者在書中以各個哲學流派及其代表哲學家為中心記述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對各個哲學流派產生的歷史背景、哲學家的生活時代加以描述,內容涉及歷史、科學、經濟、政治等方面。本書一改以往哲學書的艱深晦澀,通俗易懂,可謂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門書。
哲學簡史 目錄
哲學簡史 節選
西方文明的源頭便是古希臘,其基于 前始于米利都的哲學和科學傳統。在這一點 2 500 年上,它與世界上其他偉大的文明并不相同。貫穿于古希臘哲學的主要概念是“邏各斯”,除其他含義外,它還指“言語”和“量度”。所以說,哲學討論與科學探索是密切相關的。從這種聯系中產生的倫理學說發現了知識中的“善”,這正是不帶偏見探究的論題。
首個科學的哲學學派誕生于米利都。這座位于伊奧尼亞海岸的城市在當時是繁忙的商貿中心。它的東南方有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埃及,北方是愛琴海和黑海,西向越過愛琴海便是希臘本土和克里特島,東向緊鄰呂底亞,并借此通達美索不達米亞諸帝國。米利都人跟呂底亞人學會了鑄造金幣。米利都港擠滿了來自許多國家的前蘇格拉底時代 商船,貨倉里堆存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由于人們可以使用貨幣作為存儲價值和交換各種商品的通用工具,所以米利都哲學家提出“萬物是由什么構成的”這一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據傳,米利都的泰勒斯認為“萬物都是由水構成的”,于是哲學和科學由此產生。在傳統文學中,希臘人將泰勒斯列為“七賢”之一。我們可以從希羅多德那里得知,泰勒斯曾預言過一次日食。天文學家推斷出那次日食發生于公元前 585 年,由此確定了他的在世時間。泰勒斯未必了解日食的原理,但他必然熟知巴比倫人關于日食現象的記錄,因而能夠得知日食發生的時間。恰巧,在米利都能觀察到這次日食現象。這對研究年代學的人是一件好事,對泰勒斯本人的聲譽無疑也是一件好事。同樣,他是否曾創立了三角形相似的幾何學原理也很值得懷疑,但他確實能夠運用埃及人測量金字塔高度的“經驗測算法”估算海上的船只及其他無法接近的目標距離。由此可見,他已經對“幾何原理具有普遍應用范圍”有了一定的概念;這個有創見的普遍性概念源自希臘。
“萬物都是由水構成的”是泰勒斯*為重要的觀點,這個觀點并非一瞥定論,也非脫離觀察的純粹臆想。現如今,我們認為可轉化為水的氫是一種化學元素,所有其他的元素均可由它合成。這種“萬物歸一”的觀點是一種卓越的科學假說。單從觀察的角度來說,近海觀察似乎使這一假說更有說服力:人們會留意到海水在陽光下蒸發,霧氣自水面上升而形成云,云又形成降水。依照這種觀點,大地便是以水凝聚的一種形式存在的,其中的細節或許頗為虛妄,但它仍然是一份了不起的成就,因為它揭示了一種物質在不同的聚合狀態下保持不變。
米利都的下一位哲學家是阿那克西曼德,他約出生于公元前 610 年。與泰勒斯一樣,他既是一位發明家,又是一位實干家。他是首個繪制地圖的人,還是黑海之濱一個米利都殖民地的首領。
阿那克西曼德對其前輩泰勒斯的宇宙論進行了批評。的確,為什么要選用水呢?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不能是前蘇格拉底時代它自身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應該是不同于這些形式的某
種東西,或者說它是一種更為基本的東西。因為物質的各種形式會不斷地相互對抗,如熱對冷、濕對干,這些相對的形式總是在此消彼長,大概就像希臘人說的,它們處在“不公正”的狀態,也就是“缺乏平衡”。倘若這些形式中的一種是基本物質,那它大概早就戰勝了其他
形式。原始物質被亞里士多德稱為“物質因子”,而阿那克西曼德則稱它為“無際”,即充斥上下四方的一種無限的物質。世界由此而生,終究又回歸于此。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來,地球是一個自由浮動著的圓柱體,我們就處于其中的一個截面上,而且我們的世界被數不清的其他世界所圍繞,其中之一便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銀河。每個世界的內部功能受控于一種旋渦運動,這種運動將地球向中心聚攏。天體都是被氣遮蔽起來的火輪,僅僅有一個點是例外的。我們不妨把他們看成是自行車輪胎,沒被遮蔽的那一點便是氣門。我們當然還記得,在當時的希臘人看來,氣是能夠使萬物變得看不見的某種東西。
關于人類的起源,阿那克西曼德有一個極為“現代化”的觀點。他觀察到幼兒需要長時間的照顧和看護,于是得出一種結論:如果人類自始至終都是現在這樣,就不可能繁衍至今。所以,他認為人類必然有一段時間與現在不同,也就是說,人類必定是從某種能夠迅速獨立生活的動物進化而來。這種論證之法被稱為歸謬法,即你通過一個給定的假設推斷出一些明顯錯誤的東西,比如這里所說的人類不可能繁衍至今。這顯然是錯誤的,因此這種假設應該被排除。假如這種論證正確,即*初的人類與現在的人類一樣在年幼時需要長時間的照顧和看護,便知道人類不可能延續到現在(我基本就如此認為)。那么,我們無須再多說什么,其間必定發生了某種形式的進化的論點便成立了。然而,阿那克西曼德并未止步于該論點,他進一步認為人類是由海洋魚類演化而來,并以對生物化石及鯊魚哺育后代情況的觀察所得作為其論據。毫無疑問,阿那克西曼德便是因為這個緣故才告誡我們別吃魚。至于居住在深海的“同胞們”對我們是否也如此多情,那就不得而知了。
哲學簡史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他一生致力于探討教育、倫理、歷史、政治、婚姻、社會改革以及和平運動等問題,著述頗豐,其文字有一種獨特的幽默機智,因其“以豐富而重要的著作為倡導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貢獻”,1950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