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梭羅文集梭羅文集.四季之歌:梭羅日記選(木刻插圖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1183
- 條形碼:9787544781183 ; 978-7-5447-8118-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梭羅文集梭羅文集.四季之歌:梭羅日記選(木刻插圖本) 本書特色
仲澤譯本,詩意譯筆,古樸雅致,信實優(yōu)美,還原梭羅其“神” 授權收錄新英格蘭本土木刻版畫藝術家托馬斯.內森的10余幅經(jīng)典黑白插圖作品,再現(xiàn)梭羅心靈歸處的萬物風景 全手工布脊精裝典藏本,簡約古雅,漢譯梭羅文集的珍藏之選 特別收錄梭羅學者安妮.伍德麗芙的精彩導讀
梭羅文集梭羅文集.四季之歌:梭羅日記選(木刻插圖本) 內容簡介
《四季之歌》是梭羅日記選。本書按照春夏秋冬四時更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夜流轉的順序編排,擇取了梭羅日記手稿中的精華篇章。這是梭羅于19世紀40和50年代棲居在康科德瓦爾登湖畔,日常交游遠足,觀察大自然的風物、景致、節(jié)候變換的心得,不僅包括了他對天地間萬物的細致記錄,也包含著他對人生、心靈、真理的感悟。
梭羅文集梭羅文集.四季之歌:梭羅日記選(木刻插圖本) 目錄
春之卷
夏之卷
秋之卷
冬之卷
后 記
梭羅文集梭羅文集.四季之歌:梭羅日記選(木刻插圖本) 節(jié)選
9月7日
1851年 我們間或會有這種體會,感到生機充盈卻無從釋放,覺得沖動滿懷但意向不明。此刻我便發(fā)覺自己熱情高漲,意欲獻身文學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若要沉思默想,情不自禁地傾訴抒寫,我還準備不足。我身心二端均陷于熱忱,可是,與其說這種感召源自音樂本身,莫若說是聽到音樂而循聲驅馳的那重愿望。我覺得自己所食的水果汁液(諸如甜瓜和蘋果)在涌至腦際并予激勵,讓人癡迷沉醉,現(xiàn)在,我便會激動不已地奮筆疾書。卡萊爾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就成于這種狀態(tài)。
瑪?shù)倌蛉说慕鞑⑽纯膳碌街率箍只徘榫w蔓延的程度,仿佛隨便哪本暢銷書都會引發(fā)嚴重后果,仿佛世人不再承認今生來世似的。其實,唯有恐懼本身值得恐懼,相形之下,上帝可能格外鐘情無神論思想。
有人極端怯懦,一絲不茍地執(zhí)守一無所思、一無所為、一無所成的處事態(tài)度,對這種人我們還有什么可說?好像因為頭腦中一片空白,他們便基于本能而強烈地渴望找點東西填補充塞,于是頑固地捕風捉影,不假思索地揪住了陳言套語。也因為一無所成,他們便會胡亂找個膜拜對象以求彌補。他們簡單似牛,從不因觀點和思想犯錯,其實,他們的腦袋就長在別人的肩膀上面。這些執(zhí)守陳規(guī)的生物世故而保守,絕不會有發(fā)自內衷的只言片語。他們不以熱忱擁抱熱忱,只會報以言辭。他們的反駁就是規(guī)避,也會像婦人那般大驚小怪,張皇失措。
沉醉和狂喜看似徒然無果,卻也不無價值。盡管主宰于性靈時我們的言說會顯得蒼白多余,可是,如若氣定神閑,智識活躍,這罕有的激情便會浮上心頭而為我們的畫幅著色,仿佛永遠成了蘸取顏料的漆桶。所以,生命的體驗終究不會不著痕跡地逝去,它縱非赤金,亦屬金葉,會將我們的心智器具裝點得金光燦燦。彼時我們陶醉于永恒的美景,可以任情描畫,也能盡興繪飾。盡管我們無由將靈光呈之特定詩篇,可它一經(jīng)閃現(xiàn)便不會消失,因為它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并將永遠盤亙在我們的腦際。它呈示的真理會得到沉淀,及至頭腦冷靜,我們就能用為顏料替筆下的篇什鍍金敷彩。如若無望訴諸吟唱,我就會存之記憶,終有一天它將予我裝點,而讓心靈的作品為之生輝且傳之久遠。它就是一罐純凈的乙醚,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為作家提供充裕的財富,使文字獲得點化而靈動飄逸。靈感所鐘的文字氣象不凡,一如我們的河水,此刻干涸斷流,露出雜草叢生的丑陋河床,而一旦春天來臨,溫婉的水流便會漫過草場,迤邐綿延,映照出林木和天空。
我們接受了自己在宇宙間的角色,那是關于生命的藝術!可有人將它筆之文字垂于后世?我們該如何塑造自我,以把握生命的菁華?又該如何精心呵護,來守望自己的思想?措意于靈府和心田透出的訊息吧,切勿留心街巷間的隱私秘聞!如何度過這個下午?我不記得曾有文字以此相告。如何節(jié)省時間?我倒更加在意如何支配開銷,如何因之富足,以免時光就此失去,徒然無益。
月亮來去之際,如果營造一個詩意世界,呈示一些耐人尋味的教益,留下若許神圣崇高的開示,如果這樣又會如何?它圣潔莊嚴,予我啟迪,我居然未加利用!居然視若無睹地由它失去!!月亮每個月都充滿啟示,盡管常常歸于徒然,可是,你若曾留意,難道不覺得它跟文學、宗教以及哲學的啟迪迥然相異?
你若真正看到風景,它就會予生命以影響,讓你知道如何生活,如何汲取生命的精粹,恰似教授年輕獵手如何下網(wǎng)捕獵。如何從世界之英采取花蜜,這便是我的日常事功,因而,我圍著花朵忙似蜜蜂。為此,我在田野間巡游徜徉,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滿攜蜂蜜和蜂蠟,就會幸福得無以復加。我像只蜜蜂,在整日尋覓自然的甘旨,難道在游目花叢之際我不曾萃集群芳,賦以菁華,而培育了罕見稀有的超拔品類?我成天在采擷花蜜,哼著自己的曲調,滿懷欣悅,一派天然。行至原野,我意下便甘似蜜汁,用蜂房的內飾裝點自己的巢穴。我愿跟鮮花交流,只要有花就必然有蜜(那恐怕也是果實的蜜汁),所以也少不了果實,花朵染得斑斕富麗自然意在引誘蜜蜂。因此,借著怡人的清晨和悅目的朝霞所予的指示,我們便知道該去哪里采集花蜜,該去哪里成就思想、文字和行動的果實。我們先會屬意于嬌艷的花朵,而后才會發(fā)現(xiàn)預示未來果實的花蜜。年輕的阿喀琉斯(?)不也在青春時期學習狩獵?這可是如何度日的一門藝術。如果我們能夠得到指引,呵護以之便會獲益匪淺。如果不分日夜地守望就能探得些許神意,難道不值得如此為之?一刻不停地守望,一刻不停地祈禱,卻無須意下黯然,憂郁滿懷。切勿垂頭喪氣。縱然天啟隱秘有加,其他民族依舊快樂如故,而那些太過陰郁的猶太人卻會懊喪不已。難道我不解何為快樂?丟開憂郁吧,快樂就在反面。在希伯來人的喜悅當中,我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延遷不去的聲聲嘆息。給我純然的快樂,不要為憂郁留方寸之地。
可以肯定,世人在揮霍生命,而這并非生活之道。如果耐心守望準會瞥見一縷全新的光芒,得以升至毗斯迦山駐留片刻,而那死寂寡色的天地也將生機充盈、妙不可言,果真如此,難道我不會永遠守望,難道自此不以守望者自命?若在城市的墻垣上一年到頭地守望就能感通天意,難道我不會徹底關上店鋪而終日守望?身為青年,生而為人,難道還有比走向真正的生活更為明智的選擇?這一切本該獲得體認,但我似乎已能容忍將它付之謠傳。我們身邊盡是豐贍的神秘現(xiàn)象,難道我們不該略加勘問,稍事探索?該畢生投于自然查究神意,還是揮霍于吞食牡蠣?到頭來,難道兩者不隔若天淵,迥然相異?
買個本子記錄思想并非易事。這些思想盡為美元美分所據(jù)。
予我滋養(yǎng)的美酒清水若在月亮之表,我便會為之而不遺余力地登上月亮。
得之戶外的發(fā)現(xiàn)瑣細而具體,室內沉思的收獲則普泛而意味深遠。走得越遠會越加流于表相,室內沉潛越深則距本相越近。探尋生命的春光就會獲得充分的鍛煉,且看,有人為了健康而在室內擺弄啞鈴,卻一任泉水在遠方的草場上汩汩涌出而不聞不問!如果有人覺得擺弄啞鈴必不可少,則說明他已經(jīng)迷入了歧途。
我將守望察之上蒼的奇妙景象并筆諸文字。
我將永遠警醒,以在大自然中察見上帝,發(fā)現(xiàn)祂的藏身之所,并聆聽天地間的神曲和劇作,這是我的職分和使命。
心靈間或會受制于肉體而萌生動機并隨之行動。但凡液體,總能驅動水泵。
人總會生機充盈又復空虛落寞,但釋放的渠道卻各不相同。有人耗于聲色,有人訴諸感情,有人施之心靈,偶爾有人僅僅通過心靈的卓越需要,或曰詩性欲求而獲得滿足。如許情況取決于心之所鐘和意之所趨,既然如此,我們或許也該將養(yǎng)分用于這類特殊用途。
沉潛于心靈世界的人何其之少,縱然如此,些微名利就能使他們改變初衷。
我穿過原野,行經(jīng)哈伯德的樹林,又走過農(nóng)田來到紫林崖和科南圖姆,而后翻山經(jīng)原路返回,時為下午六點。
天色已晚,唯有鶇鳥的一兩聲哀鳴,卻沒有它和百靈吟詠春色的歌聲。小溪那邊是哈伯德的農(nóng)田,此刻,太陽在那里漸漸落下。空氣極端靜謐,傳來蟋蟀微弱而美妙的歌聲。跟春天相比,點綴風景的森林和單棵樹木都負累更沉,益發(fā)簇密。夜色的伙伴多了起來,林木的濃蔭格外醒目。草場一片綠色,收獲春華后又迎來了秋實。此刻,唯有雨蛙或歌雀的稀疏叫聲宛若春天。農(nóng)田的沙地上羅馬苦艾跟夏枯草相混而生,已能將鞋子染為黃綠,詩人有時會將這黃色的粉塵喻為諸神的食品。鳥兒出奇地安靜,行至橋上,我發(fā)現(xiàn)蝙蝠已經(jīng)離巢。月亮不算太圓,依舊銀光泠泠,映照在水面。河水靜到了極致,薄暮的天空為它染上了一抹紅暈。
今晚的天空格外特別。太陽已落,西邊的天際射出氤氳蒙蒙的光輝,狀若格柵,間以藍光,十分悅目,那藍色足令任何藍天相形見絀。間隔的云層漸次拉開距離漫至中天,而后跟東方的地平線相接,在整個天空繪出了一幅對稱的圖案,仿佛剖開的甜瓜,那光色自西向東漸趨暗淡,雖然不算鮮亮,卻也十分清晰。一幅宜人的景色,一片著色的薄霧。這是天地間的大美,它源自飲泣的云層反射的日光,這些藍白交替的肋骨將大地攬入了懷抱,側翼的藍光無比明艷,相形益彰,爭榮競輝。
耳邊傳來蚊子的嗡嗡。
我上了大路,蟋蟀叫聲更多更響。田野上,鳥巢的白色紋路在暮色中依稀可見。夜鷹在遠處放歌,有些地方還有燒田的氣味。登上紫林崖后,河邊傳來陣陣歌聲,那是劃船后回家的少男少女,他們的歌聲平素在這里難得一聞。人聲如此形諸歌詠,就跟這里非常般配。這歌聲在天地間飄蕩,說回來,人類的歌唱遠比自然聲響洪亮輝煌。不過,人們一般不在野外放歌,不管白天還是夜間總是如此,讓人有點困惑。我在崖北洗濯,月光灑在巖畔四周,對面的山崖映在水中。洗浴既畢,我行至林間,坐在山崖的南端。眼前有一兩只螢火蟲,抑或是閃光蟲?我想,我確實看到一兩只在空中飄過,散步所見無過于此。我聽到有只夜鷹在身后咯咯,它疑心很重也慣于打探。河水從身邊南向流去,西岸因睡蓮反射月光而斷續(xù)閃亮,綿延出四分之一英里之遠,河水漸遠漸暗,那片光亮越發(fā)顯得鮮亮醒目。水中躍動的聲響不時傳來,若非魚兒或青蛙,便是麝鼠或河龜。雖已九月,我覺得倒比八月還熱,空氣也清澈無比。耳邊盡是蟋蟀的叫聲,我搞不清這叫聲何以會如此規(guī)則,仿佛它們是在互通聲息后準時放聲,弄出渾如脈搏的聲響,宛若大自然在呼吸或喘氣。身下二十英尺便是河流,水上微波不興,岸邊蓮葉熠熠,天上明月高懸,若許頂端光禿禿的樹木混入了天際。天地間野趣盎然,這些樹木讓它更甚幾重。
向下望去,月在水中明如中天,唯有水蟲使這輪圓盤微晃輕顫,河面的暗黑也消失不再,泛出一片潔似玻璃的微微光亮。這幕景象鑲嵌在東岸的雙重暗影之中:岸際黢黑的林木和山丘不但投下了陰影,又將身姿映在河水之上,相應相輔,答和益彰。
頭頂?shù)谋碧旃饷⒆屛蚁肫鹆藧鬯够θ耍m然相去萬里,他們卻跟我同此寰宇,此刻也在地球的另一處走動,或許正在獵逐海豹。星辰微顯河中,月下的水蟲軌跡渾如粼粼水波。其實,只有面向日月,才能見到映于水中的明艷光芒。今晚非比春夜,沒有蛙鳴,不論牛蛙還是其他品類。秋天不是放歌的日子。
我爬上了科南圖姆,剛好是在墻下。從這個角度和高度看去,麗津湖上不見一絲鮮亮或金色的光芒,透過似有若無的水汽,但見西南一角的水灣平滑似鏡。湖岸這端,兩三棵松樹矗立在月光之下,東岸一帶則林木蒼茫,濃黑的倒影替光亮的湖水圍上了邊沿。這光芒溫潤柔和,仿佛包蘊了數(shù)以千計的溫和日子,而后溫柔地付之湖水的襟抱,緬因林中的北特維因湖也會呈現(xiàn)出這般光景。秋末冬初的午間風和日麗,我不禁想起此時的暖怡湖水,不過眼前的這方水泊卻格外溫潤雅馴,好似野人步入了高度的文明,歲月的洪荒走過了多少夏日才成就了這部作品。它好似遠去的夏日,日光余溫猶存,只是凌厲不再,湖水沉寂,空氣靜謐,還有那幻化裝點的光陰之手。這究系何方神靈,居然需要如此流光溢彩的瓶水,以裝點夜色中的密樹幽林?何以將美麗如許的景致賦予夜晚,何以讓這枚寶石在夜的王國璀璨奪目?此刻亮相的神祇我們前所未聞,恐怕他們的名字也不曾著于任何神話。縱然置身此處,我也能微微見出它蜿蜒迤邐的岸際,見出那熠熠生輝的睡蓮浮葉。如若這方景致顯于人跡罕至的僻遠去處,難道不正說明它見賞于自己的仙子和林神?及至秋冬之交的明艷午間,湖面渾似日光下的晶亮蛛網(wǎng),輕風拂過便微微顫動。天地間曾有一方湖泊,水面潔似明鏡,清晰可見,睡蓮的浮葉在岸際光彩閃閃,些微松樹沐浴著日光,矗立在亙古如一的岸邊,恰似十一月的午間光景,只是眼前這片水泊靜臥于圣潔的月光,包蘊于清幽的夜色,夜的暗影予它圍拱并攬入了懷中。它在訴說杳然遠去、沉于洪荒的人文往事,也在講述先于天地又凌跨時光的余韻流風。
我看到近日有人在草場上耙羅越橘,難道其中體現(xiàn)了某種美德,而這種德性都意味著對我閑散游浪的一種譴責?難道在他們身后搜羅,我就得不到更為珍貴的果實?難道我不會動用智性搜羅?難道我偶爾尋獲的思想不抵一蒲式耳的越橘?
雅致的文明跟原始的野性實則相與消長,文明與野性相反相成,一似白晝同時意味著黑夜,仿佛夢中的湖泊將一抹微笑漾出了水面。世間的光線足以讓我們看清一切,也足以讓黑夜展示所有。光線太過會模糊物象,當然,我無意為光線不足張目。本相便是美麗的幻影,也是迷人的夢境。但愿我們變得卓越超拔,縱然呈之想象,見于意愿也無妨,如此,大自然定會露出高貴的尊容,也將披上美麗的衣裝。眼前的這方湖泊光彩悅目,意蘊悠長,珠寶商人何曾打理過如此美艷的珠寶,它呈示了飽含詩意的尊貴生活,豈止用以裝點帝王的冠冕。
秋天的這個時候分外安靜,幾乎聽不到鳥獸的聲響,所謂夜晚的寂靜于人無益純屬臆說。
我登上了山頂。空氣清新涼爽,夜間高歌的鳥雀隱隱可聞,山風掠過巖石呼嘯而去,我由此得知自己已經(jīng)身在山巔。在跟這冷眼俯瞰的天空毗連的星球之上,無論哪里都是它的表皮。此時,步履所及盡為草場,離天遠近均無差別,跟懷特山的峰頂無所二致。大地之表都像山頂,因為在我眼中它們跟天空的距離都沒有不同,幾英尺的差別盡可忽略。月光灰白朦朧,原野好似苔痕遍布的巖石,跟日間的農(nóng)田相去甚遠。觸目入眼,天地間荒索枯寂,幽曠冷清,些微的高下升降均顯得無關緊要。縱使高加索山亦不例外,也成了微微隆起的一塊山間草場。
椴樹似為薄紗所籠,無比英挺清秀,滿樹的葉片如同魚鱗。
在山上驚起了一只夜鷹。如果我能從夜晚開辟若干領域,如果我能告訴世人,就在他們沉睡之際,美妙動人的一切才開始亮相,如果我能為詩歌拓展領地,如果我能撰文報紙告訴讀者,夜晚充滿啟示,人們真該予以關注—如果這樣,我的同胞難道不該將我視為恩人?現(xiàn)在,我無意責難白晝,因它此刻不在,無暇辯駁。
就在離開山頂?shù)姆孔酉律綍r,北邊的光芒愈發(fā)鮮亮,短短的火苗在上方飄忽,或者,那恐怕是火苗的影子,因為它時而變亮,時而變暗。到了山下,連低處也很難見到露水。
此時,北方的火焰更加起勁,旺得出奇,看似向上升騰,實則橫向蔓延,夜間看去仿佛山上燃起了大火。北國的神靈在焚燒柴禾,連天上的城防也無法阻絕。火勢自西向東,在狀似彎月的山脊上綿延,仿佛一條碩大的火蟲斷成碎截橫在北天。這些碎截虹光翼帶,像爬蟲那般蠕動著環(huán)狀筋肉,竭力向東蔓延。延至心儀的林子后,它突然向上騰躍,好似一團營火,又如燃起樹叢,甚或像火藥那般引燃了一株松樹,接著仿佛富含松脂的樹樁著火后四處放光,且將火光映入了水中。現(xiàn)在,諸神開始奮力出手,將它撲滅,星辰這才渾無懼意,恬靜地顯身于天幕。
此時雖無鳥鳴,卻有蟋蟀敲響那尖亮刺耳的鐃鈸,它格外屬意于路上的榿木,這位吟者對夜的合唱尤為上心。
抹掉白日留下的瑣碎印象需要些時間,所以,夜間起初的那段時光有時會白白耗掉。
日前,我們去了布恩曠野的林間,兩只翱翔盤旋的雌鷹給了我們莫大的樂趣。它們不時交錯而飛,像晨間的松鼠那般互換線路。待我們模仿那凄厲的嘯叫后,這兩只鷹逐漸鼓翼而起,翔至中天,愈益高迥,*終淡出了視界。不過,它們始終在用心地搜索,尋找地上落單的老鼠或野兔。
梭羅文集梭羅文集.四季之歌:梭羅日記選(木刻插圖本) 作者簡介
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19世紀美國超驗主義作家、哲學家。1837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回到家鄉(xiāng)以教書為業(yè),1842年后轉為寫作。曾協(xié)助愛默生編輯評論季刊《日晷》,一生支持廢奴運動。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強調親近自然,追求“簡單些,再簡單些”的質樸生活,提倡短暫人生因思想豐盈而臻于完美。著作包括《瓦爾登湖》《非暴力抵制》《河上一周》等。
仲澤,甘肅武威人,蘭州文理學院教授,從事語言教學研究及翻譯。譯有梭羅作品《瓦爾登湖》《四季之歌》《夜色和月光》,正在進行英國古典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全譯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