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法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87423
- 條形碼:9787300287423 ; 978-7-300-2874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理學 內容簡介
《法理學(第五版)/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是供大學法科學生使用的法理學教材,分為上、下兩編。 上編闡述法和法律調整的一般原理。在這一編,首先說明法的概念與本質、法的起源和歷史發展、法的作用、法的價值等法的基礎理論問題;繼而闡述法學的若干基本范疇,如法律調整、法律規范、法的淵源、法律體系,法律解釋、推理和論證,法律關系、法律行為和法律責任,并圍繞這些基本范疇闡釋相應的法學原理和法律制度。 下編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法理學(第五版)/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著重結合中國法學理論發展和法治建設的實踐,尋求一種“面對中國”的法學原理。在這一編,首先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特點和原則、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制定及實施等基本問題;進而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道路及實踐進程等,重點圍繞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主題,闡明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分析,總體上描繪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社會條件和戰略圖景,力求在“五大文明”建設的體系中理解法治的鮮明中國特色。 《法理學(第五版)/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力求簡潔地說明法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法理學(第五版)/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直面法學的“中國問題”,努力理解和說明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整體狀況,闡述適合中國發展需要的法學基本理論。 《法理學(第五版)/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既注重吸納國內法理學研究的成果,也注重將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踐等融入理論論述之中。
法理學 目錄
緒論 1
**節 法學的特點及體系 1
第二節 法學的歷史發展 4
第三節 法理學的特點、學科地位及研究意義 8
第四節 法學、法理學的研究方法 10
上編 法和法律調整的基本原理
**章 法的概念和本質 17
**節 法的詞源和外部特征 17
第二節 法的本質 20
第三節 法的定義 26
第二章 法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33
**節 法的起源 33
第二節 法的歷史類型 39
第三節 前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制度 44
第四節 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制度 45
第三章 法的作用 50
**節 法的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 50
第二節 法的利益調節作用 56
第三節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58
第四章 法的價值 61
**節 法的價值概述 61
第二節 法的價值核心:正義 67
第三節 法的具體價值:秩序、自由、平等及效率 72
第五章 法律調整 84
**節 法律調整概述 84
第二節 法律調整的方法 87
第三節 法律調整的過程 89
第四節 法律調整的機制 93
第六章 法律規范 96
**節 法律規范概述 96
第二節 法律規則 100
第三節 法律原則 105
第七章 法的淵源 109
**節 法的淵源概述 109
第二節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 112
第三節 法的效力 117
第四節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統化 121
第八章 法的體系 125
**節 法的體系的概念 125
第二節 法的部門 128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132
第九章 法律解釋、推理和論證 143
**節 法律解釋 143
第二節 法律推理 152
第三節 法律論證 159
第十章 法律關系 163
**節 法律關系的概念和分類 163
第二節 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 168
第三節 法律關系的內容:權利與義務 172
第四節 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176
第十一章 法律行為和法律責任 180
**節 法律行為 180
第二節 法律責任 188
下編 中國社會主義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和發展 195
**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 195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的法制 203
第三節 改革開放與法制發展 206
第四節 法制改革的基本特點 210
第十三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特點和原則 214
**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特點 214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原則 223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27
第十四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制定 232
**節 法的制定概述 232
第二節 當代中國的立法體制 234
第三節 當代中國的立法原則 239
第四節 當代中國的立法程序 246
第十五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實施 254
**節 法的實施概述 254
第二節 當代中國的行政執法 260
第三節 當代中國的司法 263
第四節 當代中國的守法 270
第五節 當代中國的法律監督 274
第十六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 282
**節 法治的概念 282
第二節 全面依法治國方略 287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294
第四節 走中國特色法治道路建設法治中國 299
第十七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與經濟建設 305
**節 社會主義法治的經濟基礎 305
第二節 社會主義法治與市場經濟 311
第三節 以法治方式促進經濟發展 317
第十八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與政治建設 325
**節 社會主義法治與民主的關系 325
第二節 依法執政與依法治國 331
第三節 人權保障與法治 338
第四節 以法治方式發展政治文明 342
第十九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與文化建設 349
**節 社會主義法治與道德 349
第二節 社會主義法治與宗教 355
第三節 以法治方式發展精神文明 359
第四節 法律文化 363
第二十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與社會建設 370
**節 社會主義法治與社會和諧 370
第二節 民生建設的法治保障 373
第三節 社會治理創新的法治保障 380
第二十一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與生態文明建設 391
**節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意義 391
第二節 以法治方式發展生態文明 398
法理學 節選
第五版修訂說明為體現近年來法理學研究和我國法治建設的新發展,也更貼近本科教學的實際需要,在保持第四版基本結構的基礎上,我們對各章內容作了進一步的充實、調整和完善。第五版的修改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在教材的體系上,保持上、下兩編的結構,但對相關章節進行了重新整理、刪減或補充。上編主要闡述法和法律調整的一般原理,重在介紹法學和法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下編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法和法治的基本理論,重點探討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和法學理論中的重大問題。本次修訂增加了兩章,即將“法的價值”和“法的體系”從原來的節擴展為章,突出法理學對這兩個基本問題的關注;刪去了“法律意識與法律文化”一章,將相關內容并入其他章節。(2)對多個章節的具體內容,作了較多充實和調整。結合近些年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步,以及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精神,主要對下編的內容進行了充實和完善,所充實和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法學的歷史發展、法的專門作用、法的局限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點、法律論證、新中國法制的發展進程及特點、當代中國法的基本特點、立法體制的發展、立法原則、行政法規制定程序、司法基本原則、全民守法、國家監督、社會主義法治、依法推進經濟發展、依法執政和依規治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社會治理創新的法治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等。尤其注重將近年來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創新融入教材之中,凸顯本教材致力于面對“中國問題”的特色。(3)對各章中的“資料鏈接”“案例”等進行了更新。通過這些資料,或是進一步強調或細化相關內容,或是增加一些相關案例,或是增加一點背景資料等。(4)對各章的“閱讀文獻”進行了必要的更新。這些文獻或是相關問題領域中的基本文獻,或是為文中某些未及展開探討的問題提供一點指引。考慮到教材篇幅的限制,我們將部分資料轉換為“二維碼”鏈接,以便于讀者查詢。經過多年的探索,國內法學院在法理學的教學中逐步區分了法理學體系的兩大塊內容。對這兩塊內容,各家的叫法不一:有的稱作“法理學1(法學導論)”和“法理學2(法哲學和法社會學)”;有的稱作法學導論或法學原理,法理學或法哲學;有的則稱作“法理學初階”,“法理學進階”或“法理學高階”等。通常而言,“法理學1”針對法科新生,主要講一些*基本的理論、概念(范疇)和知識,而不在理論上作過于深入的辨析或論證。這也就是“法學的入門課”。所謂“法理學2”則在具有一定法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法學中的一般性、理論性問題。國內法理學教材或講授上的主要差別在這一塊,各家講法不同,見仁見智。有的可能更側重西方法理學的學術脈絡,有的則更注重探討當今中國法制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這本教材的特色是,尤其注重“中國問題”“中國意識”“中國理論”,重視研究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所提出或面對的重大問題。至于西方法理學理論脈絡中的那些重要問題,本教材中也都有所涉及,但不是圍繞這個主線來闡述。對于那些內容,我們傾向于通過其他專門課程(如西方法哲學、西方法理學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來講授。鑒于此,我們建議,“法理學1”部分可以主要講授本教材的上編,“法理學2”部分則可主要講授下編。當然,這只是為教學便利而進行的大致劃分,在具體教學中顯然可以作相應調整。比如,上編中的一些問題如法的價值、法的概念理論等問題,可以放到“法理學2”部分進一步展開分析;而下編中的若干問題,如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特點、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制定等也可以放到上編的框架之中來講授。…… ……
法理學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孫國華(1925—2017),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一級教授,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奠基人之一,2012年榮獲“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稱號。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學等。主要著作包括《法學基礎理論》《人權:走向自由的標尺》《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研究——關于法的概念和本質的原理》《法的形成和運作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研究》《公平正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等。朱景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顧問、中國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國際社會哲學與法哲學學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法理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法律與全球化等。出版《比較法社會學的框架和方法》《法社會學》《全球化條件下的法治國家》《中國法理學的探索》《測量法治:中國法治指標研究》等著作。葉傳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法理學、人權法學、立法學、馬克思主義法學等。出版《當代中國的法理念》《轉型社會中的法律治理》《立法學》《人權法》《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研究》等著作。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