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的現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1460
- 條形碼:9787559451460 ; 978-7-5594-514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的現場 內容簡介
《文學的現場/文學的可能》是楊慶祥編著的文學評論集,共收入楊慶祥近年來的批評文章。總共分為三輯,**輯講述文學批評首先必須建立根本的評價標準,什么才是好的批評,如何讓批評更有效,對“當代不能寫史”“當代人無法對當代史作出客觀評價”持不贊同的觀點;第二輯深入到路遙和郭敬明的文章中,探討如何有效寫作,以及對什么樣的寫作才算具有創造力給出自己的意見;第三輯對詩歌寫作中的問題繼續進行探討,并列舉了十位作者喜歡的詩人,舉出一些作者喜歡的作品加以分析和欣賞。
文學的現場 目錄
第—輯
建立根本的評價標準
批評的黃金時代來臨了嗎?
批評的“無效”與“有效”
批評的“寫什么”與“怎么寫”
什么是好的批評
美國的現實主義——從卡佛和耶茨談起
分裂的想象和建構的可能——當下中國的文化主體和文化癥候
第二輯
閱讀路遙:經驗和差異
讀《小團圓》
重返小說寫作的“歷史現場”
為了一種更有效的寫作——2011年短篇小說概述
歷史意識、當下感與長篇敘事——2011年四部長篇讀后感
“碎寫”歷史,一片虛無——讀賈平凹的《古爐》
男人們,請不要再打擾女人——細讀蔣一談的《棲》
寫作是*好的禮物——讀徐小斌的短篇小說
現實主義的“變”與“不變”——讀勞馬的《哎嗨喲》
紅塵一去千萬里——讀《女同志》
“孤獨”的社會學和病理學——張悅然的《好事近》及“80后”的美學取向
抵抗的假面——關于韓寒的一點思考
郭敬明的成功與失敗
日常書寫的直接性——讀馬小淘的小說
讀《六人晚餐》和《段逸興的一家》
聽!寫作生長的聲音——“80后小輯”編者按
雜志書:新希望、新挑戰
第三輯
新世紀詩歌寫作的幾個問題
回到現場的精神角力——新世紀“80后”詩歌的美學傾向
在自然和肉身之間——關于李少君的詩歌
虛構的肉體、詞語和抒情——關于陳陟云的《新十四行.前世今生X**至五章)
松樹下,紅塵中——讀周瑟瑟的《松樹下》
欲望之實和注解之空——關于安琪的《新十四節》
我喜歡的十個詩人
建立根本的評價標準
批評的黃金時代來臨了嗎?
批評的“無效”與“有效”
批評的“寫什么”與“怎么寫”
什么是好的批評
美國的現實主義——從卡佛和耶茨談起
分裂的想象和建構的可能——當下中國的文化主體和文化癥候
第二輯
閱讀路遙:經驗和差異
讀《小團圓》
重返小說寫作的“歷史現場”
為了一種更有效的寫作——2011年短篇小說概述
歷史意識、當下感與長篇敘事——2011年四部長篇讀后感
“碎寫”歷史,一片虛無——讀賈平凹的《古爐》
男人們,請不要再打擾女人——細讀蔣一談的《棲》
寫作是*好的禮物——讀徐小斌的短篇小說
現實主義的“變”與“不變”——讀勞馬的《哎嗨喲》
紅塵一去千萬里——讀《女同志》
“孤獨”的社會學和病理學——張悅然的《好事近》及“80后”的美學取向
抵抗的假面——關于韓寒的一點思考
郭敬明的成功與失敗
日常書寫的直接性——讀馬小淘的小說
讀《六人晚餐》和《段逸興的一家》
聽!寫作生長的聲音——“80后小輯”編者按
雜志書:新希望、新挑戰
第三輯
新世紀詩歌寫作的幾個問題
回到現場的精神角力——新世紀“80后”詩歌的美學傾向
在自然和肉身之間——關于李少君的詩歌
虛構的肉體、詞語和抒情——關于陳陟云的《新十四行.前世今生X**至五章)
松樹下,紅塵中——讀周瑟瑟的《松樹下》
欲望之實和注解之空——關于安琪的《新十四節》
我喜歡的十個詩人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