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們小時候:會唱歌的爐火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26965
- 條形碼:9787020126965 ; 978-7-02-0126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小時候:會唱歌的爐火 本書特色
幾十年過去,我還抱有童年的幻想,希望在這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群人,唱著說話。不論他們唱出的是悲歌還是喜歌,無疑都是滿懷詩意的。可是,那個唱著說話的地方在哪兒呢? ——遲子建
我們小時候:會唱歌的爐火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作家散文集,主要由作者本人的童年回憶選編構成。本書由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寫作。該書以優美至極的散文格式寫就,講述了作者在大興安嶺北極村一帶成長的北方童年。火爐、失傳的農具及北極光等北方特色濃郁的生活細節讓人又新鮮又感慨。全文細膩寫實,真情流露。 l 一個時代的童年“老照片” “我們小時候……”長輩對孩子如是說。接下去,他們會說他們小時候沒有什么,他們小時候不敢 怎樣,他們小時候還能看見什么,他們小時候夢想什么……翻開這套書,如同翻看一本本珍貴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經泛黃,或者折了角,每一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折射一個時代。 l 一套大作家寫給小讀者的兒時回憶 王安憶、遲子建、蘇童、葉兆言、畢飛宇、張煒、郁雨君……作家們沒有美化自己的童年,沒有渲染貧困,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從童年記憶中汲取養分,把童年時的心靈感受訴諸筆端。 l 一套zui適合家長與孩子共讀的名家美文 我們希望,少年讀了這套書可以對父輩說:“我知道,你們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們翻看這套書則可以重溫自己的童年,喚醒記憶深處殘存的兒時夢想。
我們小時候:會唱歌的爐火 目錄
我們小時候:會唱歌的爐火 節選
會唱歌的火爐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大興安嶺度過的。那里一進入九月,大地的綠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會裊裊飄向山林河流,漫長的冬天緩緩地拉開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姍姍來臨時,火爐才能熄滅。 火爐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們就得跟著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兩種:手推車和爬犁。手推車是橡皮輪子的,體積大,既能走土路裝載又多,所以大多的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進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暢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腳就不靈便了,而且它裝載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我家的手推車買的是二手貨,有些破舊,看上去就像一個辛勞過度的人,滿面疲憊的樣子。它的車胎常常慢撒氣,所以我們拉柴火時,就得帶著一個氣管子,給它打氣。否則你裝了滿滿一車柴火要回家時,它卻像一個餓癟了肚子的人蹲在地上,無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幫你把柴火運出山呢! 我們家拉柴火,都是由父親帶領著的。姐姐是個干活實在的孩子,所以父親每次都要帶著她。弟弟呢,那時雖然他也就八九歲的光景,但父親為了讓他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時不時也把他帶著。他穿得厚厚的跟著,看上去就像一頭小熊。我們通常是吃過早飯就出發,我們姐弟三人推著空車上山,父親抽著煙跟在我們身后。冬日的陽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睜不開眼睛。父親生性樂觀,很風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聲有時會把樹上的鳥給驚飛了。我們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被風吹倒的樹木,它們已經半干了,沒有利用價值,*適宜作燒柴。那些生長著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松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我記得有枝丫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父親是個愛樹的人,他從來不伐鮮樹,所以我們家拉燒柴是鎮上*本分的人家。為了這,我們就比別人家拉燒柴要費勁些,回來得也會晚。因為風倒木是有限的,它們被積雪覆蓋著,很難被發現。我*樂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尋找風倒木。往往是尋著尋著,聽見啄木鳥篤篤地在吃樹縫中的蟲子,我就會停下來看啄木鳥;而要是看見了一只白兔奔跑而過,我又會停下來看它留下的足跡。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風,所以我找到倒木的機會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時候,父親的喊聲會傳來,他吆喝我過去,說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偱著鋸聲走過去。父親用鋸把倒木鋸成幾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細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車的路上,總要有一段距離。有的時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聳肩把倒木丟在地上,對父親大聲抗議:“我扛不動!”那語氣帶著幾分委屈。姐姐呢,即使那倒木把她壓得抬不起頭來,走得直搖晃,她也咬牙堅持著把它運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抱怨說,她之所以個子矮,完全是因為小的時候扛木頭給壓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長得高,是由于偷懶的緣故。為此,有時我會覺得愧疚。 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是司空見慣的。在山里待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丫,為我們攏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著一簇橘黃的火焰,那畫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著幾個土豆藏到懷里,帶到山里來。待父親點起火后,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后,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后來,父親發現了我們帶土豆,他沒有責備我們,反而鼓勵我們多帶幾個,他也跟著一起吃。于是,一到山里,燒柴還沒扛出一根呢,我就嚷著冷,讓父親給我們點火。父親常常嗔怪我,說我是只又懶又讒的貓。 天越冷,火爐吞吃的柴火就越多。我常想,火爐的肚子可真大,老也填不飽它。漸漸地,我厭煩去山里了,因為每天即使沒干多少活,可是往返走上十幾里雪路,回來后腿腳也酸痛了。我盼著自己的腳生凍瘡,那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留在家里了。可我知道,生凍瘡的滋味很不好受,于是只好天天跟著父親去山里。 現在想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讓我在少年時期能與大自然有那么親密的接觸,讓冬日的那種蒼茫和壯美注入我幼小的心田,滋潤著我。每當我從山里回來,聽著柴火在火爐中噼噼啪啪地燃燒,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我覺得柴火燃燒的聲音就是歌聲,火爐它會唱歌。火爐在漫長的冬季中就是一個有著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聲使我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樸素,懂得勞動的快樂,懂得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火爐的影子就會悄然浮現。雖然現在我已經脫離了與火爐相伴的生活,但我不會忘記它,不會忘記它的歌聲。它那溫柔而富有激情的歌聲,在我心中永遠不會消逝。
我們小時候:會唱歌的爐火 作者簡介
遲子建,1964年元宵節出生于黑龍江漠河北極村,1984年畢業于大興安嶺師范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現為黑龍江省作協主席。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六百余萬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單行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群山之巔》等,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等,散文隨筆集《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獲魯迅文學獎(三次)、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第六屆莊重文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項文學大獎。作品有英、法、目、意、韓、荷蘭文等海外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