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真理認知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8647
- 條形碼:9787512718647 ; 978-7-5127-186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真理認知篇) 本書特色
用哲學幫孩子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 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 認知真理——對世界和人生的哲學思考將開啟孩子的智慧人生。 認知自己——將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世界,怎么處理自己的情緒。 認知生活——可讓孩子擁有開闊的視野、自由的頭腦和理智的生活態度。 寫給孩子的哲學思維啟蒙書! 聰明的孩子是這樣思考的!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真理認知篇) 內容簡介
小朋友,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嗎?聽到貓的叫聲,你知道它為什么而叫嗎?世界上優選的老師是什么樣的?此刻鏡子里的你和去年鏡子里的你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你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幾百年后將會是什么樣子嗎?……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來這本書里尋找答案!每一個哲學家都是一個好奇寶寶。他們總是瞪著大眼睛關注這個世界,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們不是雞蛋里挑骨頭,不是為了給別人找麻煩。他們只是希望能夠發現世間萬物的真相,他們不希望人們活在無知之中。對哲學家而言,搞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很好重要。小朋友,你想成為哲學家嗎?只要你有一顆致力于探求真理的心,遇到不確定是真是假的事情,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不管能不能找到真相,你都算得上一個小小的哲學家。本書將教會你用哲學的角度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真理認知篇) 目錄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真理認知篇) 節選
哲學家都是男的嗎 他們都有大胡子?他們都說英文?他們都喜歡中華文化?不!這些哲學家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男性。 確實,我們好像很少聽說有女性哲學家。 難道哲學家都是男的嗎?倒也不是!這世界上確實有女性哲學家,比如德國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另外,各著名大學的哲學系也有女教授。 但是,為什么我們會有一種錯覺——感覺哲學家都是男的呢? 借此機會,我們正好可以談談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哲學議題:“人的偏見是怎么來的?” 蘇格拉底認為,人們之所以有偏見并不是因為人們沒有思考能力,而是人們誤把錯誤的、沒有經過驗證的事情當成知識,甚至當成真理。 比如,有位女士燉叉燒的時候,總是習慣把肉的頭尾兩端切掉。 她的先生見了,好奇地問:“為什么要把肉的兩端切掉呢?” 女士回答:“我從小看媽媽燉叉燒,她都是這么做的!毕壬又鴨枺骸澳鞘菫槭裁茨兀俊迸勘幌壬@么一問,發現自己從來沒思考過這個問題。 有一天回娘家,她就向媽媽問起這個問題。她的媽媽回答:“從前,家里窮,鍋小。我要把肉兩端切掉,才能將其完全放進鍋里!逼娋褪沁@樣產生的。這位女士一直以為燉叉燒時就該把肉的兩端去掉。她甚至以為這是燉叉燒的必要流程,卻從未想過為什么要這么做。正如女性哲學家非常少,于是久而久之人們就有了這樣一 種偏見:哲學家都是男性。難道女性真的不適合研究哲學嗎?從數量上來說,歷史上女性哲學家的數量比男性哲學家要 少。英國有一項研究也指出,在大學哲學系任教的女教授的數量不到男教授的五分之一。小朋友,通過上面的文字,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哲學家并不都是男性,但哲學這門學科更適合男性,所以研究哲學的男性多于女性。 這個說法前半部分可能是對的,但后半部分的推理可能有問題。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錯誤歸因”的結果。比如,在《狐假虎威》這個故事中,老虎以為其他動物是因為看見狐貍而害怕。其實,它搞錯了,其他動物真正怕的是老虎。 還有一個常見的例子。小朋友,你有沒有考試考不好的時候?如果有,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么沒考好呢? 當我們遭遇失敗,我們往往會思考失敗的原因。這時,如果有人認為你失敗是因為你不夠聰明,你會怎么想?如果有人認為你的失敗跟你聰不聰明沒關系,只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你又會怎么想?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兩群孩子參加同一場考試,在考試前,告訴其中一群孩子:“你們都很聰明。”他們同時告訴另一群孩子:“你們智力普通!蹦悴陆Y果如何? **群孩子以為自己很聰明,所以遇到難題,他們反而不怎么愿意作答,因為如果答不出來的話,似乎會證明自己并不聰明。而另一群孩子是這樣想的,既然自己本來就不聰明,不會的題目那就多做幾次吧!也就是說,第二群孩子更愿意用努力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事實上,這兩群孩子的智力根本沒什么差別。 可見,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有錯誤的認識,他就會形成錯誤的認知——也就是偏見,進而就會用錯誤的認知指導自己的行為。 回到本文的開頭,某些人認為哲學家都是男性,是因為他們“歸因錯誤”。那么,真實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時,我們分析一個問題,需要追根究底。而追根究底基本上有兩種思路:一是搞清楚其內部結構,二是搞清楚其是怎么產生的。 讓我們追溯歷史。人類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女性并沒有充分接受教育的權利。那么,如果我們把受過教育的男性和沒有受過教育的女性放在一起比較,由此斷定女性不適合讀書,這就是錯誤歸因。 實際上,有研究發現,男女智力并沒有明顯差距。并且,有些人認為女生數理邏輯普遍沒有男生好,同樣可能是錯誤的。 因此,如果我們要判定某些事情的真假,并不能全憑感覺或是固有印象下結論,而是要通過有論據、有邏輯的推理過程,找出真相。這樣,我們才能說:“對!這件事就是如此!毙∨笥,你明白了嗎? 學哲學有什么好處 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做出選擇的那一瞬間可能只需要一秒鐘時間。但在此之前,究竟該如何選擇,我們可能需要一番長時間的思考。比如,上面的問題,是出去玩,還是去學校上課?看似沒多大的事,但對很多人來講可能難以抉擇。 也許,有的小朋友會說:“當然選擇出去玩,上課多無聊!”如果這天是你的生日,同學都說好要給你過生日,送你生日禮物,你不去學校上課,就沒有機會和同學一起過生日,可能也得不到同學送的禮物了。 另外,如果這天外面下著大雨,你確定要冒著淋濕衣服、弄臟鞋子、導致感冒的風險出去玩嗎?更何況這天本來就是應該上學的日子,同學們都在學校上課,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出去玩,真的有意思嗎? 這么看來,選擇之前的思考非常有必要,也不容易。如果我們想要做一個“好”選擇,我們必須經過充分的思考。萬一思考不周全,我們很可能會因為我們的選擇遭受損失或因此不開心,從而因自己的錯誤選擇后悔萬分。 那么,所謂的思考能力又是什么呢?哲學家多瑪斯認為,人除了有視、聽、嗅、味、觸等五項外感官,還有四項內感 官。這四項內感官是人與生俱來的,是思考能力的基礎。這四項內感官對應的能力分別是綜合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和利害判斷能力。 綜合分析能力,就是說當我們感受到很多對象時,我們能把它們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研判。比如紅色、圓形、香氣、堅硬等屬性,相對于我們的感官來說是獨立的。眼睛可以看見紅色、圓形,手可以感受到堅硬,鼻子可以聞到香氣。但必須通過綜合分析能力,把我們的感官分別感受到的這些屬性組合在一起進行研判,我們才能感受到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紅蘋果或者別的什么物體。 想象能力,簡單說就是我們能夠由一個事物聯想到其他事物。比如,我們見過鳥,又見過馬,我們由此有了“飛馬”這個概念。 記憶能力,對人來說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要把很多信息記下來,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使用。并且,我們可以把記憶中的材料加以改造從而再利用。比如,即使我們眼前沒有鳥,但我們只要回憶一下,鳥的樣子就浮現在我們腦海里了。 *后是利害判斷能力。這個能力指的是,人類天生就有判斷一個事物或一件事情對我們有利或是有害的能力。比如,我們看見了一個憤怒的人,我們會感到害怕,因為我們不由自主地會覺得他可能會傷害我們。而如果有人對我們很和善、很友好,我們則會感到十分放心,更愿意親近這樣的人。 可以說,利害判斷能力對我們做選擇*為重要,因為我們天生喜歡對我們有利的事情,排斥對我們有害的事情。 那么,從這一點來說,當有人問起“學哲學有什么好處”時,我們該如何作答呢? 沒錯,從內感官的角度來說,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判斷學哲學對我們是否有利。 那么,學哲學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呢? 筆者認為,學哲學至少有三項好處。 **,哲學將教會我們明辨是非,從而讓我們不輕易受騙。比如,在《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里,國王明明沒有穿衣服,但裁縫卻說:“只有聰明的人才看得見這套衣服!彼試、大臣和其他害怕被別人認為不聰明的人,為了面子,都假裝自己看得見裁縫口中的新衣服。只有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說出了真相。能洞察世事的哲學家基本不會被別人影響,自然也很難被騙。 第二,哲學將教會我們謙遜,讓我們更容易交到朋友。針對一件事,如果別人對,自己錯,懂哲學的人會勇于承認。相反,一個人如果總是強調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一旦有人說他錯了,他就會跟別人爭論,他很難交到好朋友。 第三,哲學將教會我們認真看待每個問題。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比如,我們拿我們不懂的事情去問別人,如果別人敷衍我們,或者干脆拒絕我們,我們是不是會傷心、失落呢?而懂哲學的人不會這么做,他們能正視每一個問題以及每一個人。 除此之外,學哲學還有很多好處。在后面的內容里,相信你還會看見更多的關于哲學的美。 說到這里,也許有小朋友想問:“學哲學的好處我都知道了,那學哲學有沒有壞處呢?” 確實,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優點,也有其缺點。但哲學的缺點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有時不夠周到。比如,英語課的主題是英語,地理課的主題是地理,兩者教授的內容不一樣。所以我們不能說英語課比地理課好,或者地理課比英語課好。至于哲學的缺點,等大家更深層次學習哲學的時候再好好思考一下吧! 世界上**個哲學問題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筆者想起一個故事。漢斯很想成為一名廚師,于是他每天白天在餐廳打下手,晚上在家練手。他的理想是到一家米其林餐廳工作。這天,漢斯坐在一家餐廳的辦公室接受面試。主廚不停地用犀利的眼神打量漢斯。漢斯很緊張,腦袋一片空白。主廚翻閱了一下漢斯的履歷,然后點點頭說:“好的廚師靠的不是死記硬背菜譜,也不是做菜的技術。好的廚師要有一 個靈活的頭腦。下面,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睗h斯很緊張,干咳了兩聲,說:“閣下,請說!敝鲝N摸摸腦袋,問漢斯:“你知道一個人一生中*常說的 一句話是什么嗎?”漢斯左思右想,然后說:“是禱告嗎?不!是跟爸媽說早安嗎?好像也不對……”想了半天,漢斯也想不出答案,*后只好垂頭喪氣地說:“我不知道!敝鲝N聽漢斯這么一說,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面帶微笑 地說:“答對了,人一生中*常說的話就是‘我不知道’!” 聽主廚這么一說,漢斯仿佛如夢初醒。 小朋友,當老師在課堂上發問,而問題的答案我們并不清楚的時候,我們是什么心情呢?我們會不會焦慮不安?我們是不是很怕老師叫我們起來回答問題呢? 為什么我們會焦慮不安?為什么我們害怕老師叫我們回答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在于,我們怕在全班同學面前出丑。 換句話說,我們不希望自己被人認為是一個愚笨的人。 然而,在哲學的世界里,沒有什么問題是絕對簡單的問題。即使在我們看來再簡單的問題,也有人不知道答案,而不知道某一問題的答案并不表示一個人愚笨。 哲學家和一般人*大的不同,就在于哲學家總是認真且好奇地看待這個世界。許多常人眼中尋常的事物,哲學家不只要看見它們,還想要搞清楚它們發生、發展甚至消亡的整個過程。 正是那些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當成大事看待的人,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比如,我們都知道每天太陽會從東邊升起,但有天文學家對這件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產生了懷疑——“為什么太陽每天會從東邊升起,而不是從西邊升起呢?”由此,天文學家才發現,地球一方面在繞著太陽公轉,一方面自身也在自轉。 所以,當有人對一個貌似早有答案的問題提出質疑,我們可別急著說這人腦袋有問題。這人很可能是個“哲學家”,他也許會發現至今還沒有被人發現的真理。 比如下面這個故事。 有位哲學教授,他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他每天送孩子去幼兒園。后來,孩子上小學了。教授看孩子大了,決定讓孩子自己去上學。 過了一段時間,老師打電話給教授,告訴他:“您的孩子每天都遲到,麻煩您多留心! 教授跟老師通完電話,就遲到的事情責備了孩子一頓。為了避免孩子遲到,從第二天起,教授提早半個小時讓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飯,出門的時間也因此提前了好多。 教授想:“這樣孩子總不會遲到了吧!” 過了一周,教授再次接到老師的電話,老師說孩子又遲到了。 這下,教授雖然對孩子遲到不太高興,但他更好奇孩子每天早早出門,為什么還是無法準時到校。這其中有什么隱情嗎?孩子究竟干什么去了呢?教授越想越緊張,于是隔天在孩子出門后,偷偷跟著孩子出了門,想看看他在路上都會干些什么。 結果,教授發現孩子在路邊看到一隊螞蟻在搬運食物,便跟著螞蟻的隊伍一直往前走,他想看看螞蟻要到哪里去。孩子看得太入迷了,以致忘了上學的時間。教授看完這些,又經過一系列調查,終于弄清楚了孩子總是遲到的原因,孩子并不是討厭上學,只是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經常因為探索新事物而忘了時間。 小朋友,如果你是這位教授,你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因為探索新事物而遲到,你會怎么做呢?你會責怪他嗎? 教授沒有責怪孩子,他選擇跟孩子好好談一談。他贊許孩子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以及觀察新奇事物的耐心。他沒有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責備孩子,而是選擇當孩子學習上的伙伴。教授和孩子做了約定,只要孩子每天準時到校,周末就帶他去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等地,和他一起觀察世界,一起探索各種新鮮事物。 小朋友,我們沒有時光機,即使我們有時光機,我們也無法得知世界上**個哲學問題是什么。但至少我們可以推測,**個哲學問題,肯定來自一位充滿好奇心又樂于求知的人。 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始于人的好奇。正是因為有人不斷好奇那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并不斷地加以探索,科學才能發展成今天這樣。 所以我們若有了“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不用覺得羞恥。相反地,我們應該趁著這個機會,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東西。這樣看來,世界上**個哲學問題很可能是——“我不知道……” 我們國家有哲學家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疑惑,恭喜你,你已經擁有基本的哲學思維了。哲學思考的真諦,就在于當我們對某一事物有了一分的了解,接下來還會執著于了解剩余的九分。 就像我們看見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時,我們會接著思考:“夜空中黑暗的地方,那里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那里面隱藏著什么呢?” 哲學家并非某個國家的人的專屬職業,許多國家甚至所有國家都有哲學家。實際上,現在正在閱讀本書的小朋友,你們都有機會成為哲學家。 從職業的角度看,人們的職業從來都不是天注定的。職業和身份不一樣,身份有時是天注定的。比如,當媽媽肚子里有了你,媽媽才有了媽媽的身份,爸爸也才有了爸爸的身份。但在有孩子之前,他們并不具備爸爸和媽媽的身份。 另一個跟身份有關的概念,叫作角色。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像一個舞臺,角色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舞臺上被賦予的身份。比如,我們會說,學生應該扮演好學生的角色,父母應該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角色就是指擁有某種身份的人,擁有某種身份的人有他應該做的事情。比如,當你開始校園生活,擁有了學生的身份,你就該把學生該做的事情做好:認真讀書、累積知識、學習待人接物的道理,追求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位演員扮演小丑的角色,他卻演得一點兒都不好笑,那么他就沒有盡到他身為演員的職責。 所以,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哲學家呢?并不是某個人說自己是哲學家,他就是哲學家;蛘咭粋人即使姓哲、名學家,我們也不能說他就是一個哲學家。另外,即使某個人房間里堆滿了哲學書,那他也不一定是個哲學家。 實際上,情況是相反的。一個人即使從來沒聽過“哲學家”三個字,如果他能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對未知世界充滿謙遜,能理性推理又樂于分享學習到的一切,那么他也算得上一個哲學家。 換句話說,一個人是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或具備某種職業身份,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給自己安了個什么名頭。 好比說,一個人說自己是醫生,但他根本不會治病救人,那他就不可能是醫生。再如,一個人說自己是警察,卻不會抓小偷、抓壞人,那他就不可能是警察。 請仔細回想一下,哪位中國歷史人物,特別符合哲學家的身份呢? 世界上*有名的中國哲學家之一,是孔子。 我們對孔子的認識,大多來自《論語》這本書!墩撜Z》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的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集。 孔子為什么是一個哲學家呢?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一邊回想我們對哲學家的身份的理解,一邊檢視孔子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孔子確實是一位哲學家,他試著告訴我們人性是什么,試著告訴我們幸福是什么,并且希望通過教育幫助更多人獲得幸福。他從不輕易相信別人告訴他的事情,而是試著通過理性推理等方式,去找尋更接近真理的答案。 不同時代的哲學家所關注和研究的哲學課題的共性和個性又如何呢?請思考一下吧! 小朋友,只要你愿意像個哲學家一樣生活,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哲學家。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活得更像一個哲學家呢? 一個人經過努力可以成為哲學家。一個哲學家也有可能因為不能堅持原則,不再愛好真理,從而失去哲學家的身份。所以,無論扮演什么角色,不要忘記堅持的重要性。 如果有一個哲學家爸爸會怎樣 有一個技藝高超的木匠,他聽了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后,想到自己和妻子一直沒有孩子,于是也想雕一個小木偶陪伴自己和妻子。 妻子聽木匠說要雕一個小木偶當孩子,便嘲笑他說:“哎喲!我的好老公啊!那是童話故事,你怎么當真了呢?王大爺委托你做的木頭桌子做好了嗎?快點兒把重要的事干完吧!雕小木偶的事情就別想了!” 木匠沒理會妻子的嘲笑,他還是想雕一個小木偶。他只是有點兒擔心雕出來的小木偶會跟童話故事中的小木偶一樣,是一個愛說謊的孩子。怎么樣才能雕出一個不會說謊的小木偶呢?木匠為此四處請教高人。 雕木偶需要木頭,木匠想也許問題出在木頭上。于是,他便去找森林里的伐木工,想買上好的木頭。 木匠問:“要怎么樣才能知道一根木頭是不是好的木頭呢?” 伐木工說:“你把木頭扔水里,能沉下去的就是好木頭! 木匠聽完,連忙問:“你有這樣的木頭嗎?我要買! 伐木工說他有,他問木匠要那么好的木頭做什么。木匠說他要雕一個小木偶。 伐木工勸木匠說:“再好的木頭也雕不出會說話的木偶!钡窘尺是堅持要買。 買到了木頭,木匠又想到,工具也很重要。于是他到城里*好的鐵匠鋪,請教鐵匠鋪的老板。 鐵匠鋪老板跟木匠說:“你的顧慮太對了。你看,我這里有精鋼打造的雕刻刀。這刀削鐵如泥,用它雕出來的小木偶肯定也是干凈的,充滿童真! 木匠說:“真這么好?我來一把! 木匠回到家,看著買來的木頭直發愣。他不知道小木偶該雕成什么樣子才好,畢竟他自己沒有養過孩子。于是他到公園觀察玩耍的孩子,想找個*可愛的孩子,然后按照他的樣子雕一個小木偶。 終于,木匠開始動工了。沒幾天,他就雕好了一個小木偶。不過,這小木偶就只是一個木偶,不會動,也不會說話。 妻子對木匠說:“我早跟你說了,那是童話故事。你看你花了那么多錢買木頭、買刻刀,現在全浪費了吧!” 木匠對妻子的嘲諷不以為意,他看著小木偶,臉上滿是得意的笑容。他原來沒有小木偶,現在他有了一個,他高興壞了。雖然這個小木偶不像童話故事里的小木偶一樣會說話,但至少他有了一個小木偶。 小朋友,你說木匠是不是很傻呢?他怎么把童話故事當真了呢?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木偶,哪來的機器人呢?科技就是這樣一點一點、一代一代地在進步。然而,有些人就像木匠的妻子、伐木工一樣,他們只相信已知常識,只相信眼前的東西,當有人提出新的想法,他們會極力反對。 哲學家就像故事中這位木匠一樣,他們相信常識,但他們也相信常識是可以被不斷改寫的。他們相信肉眼看到的東西,同時也對肉眼看不到的角落充滿好奇。 小朋友,如果你的爸爸現在不是哲學家,你愿意幫助他成為一個哲學家嗎? 如果你的爸爸是哲學家,當有人告訴你圣誕老人并不存在,他也許會告訴你:“就算圣誕老人的確不存在,這也并不表示我們不能創造一個圣誕老人出來,比如你自己就可以扮演圣誕老人!闭軐W家總是能幫別人找到思考上的盲點,看見更多可能。 如果你的爸爸是哲學家,當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上學,你的爸爸會跟你說:“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們可以一起坐下來想一想!闭軐W能教會我們思辨的能力,而不是簡單接受既成事實。 如果你的爸爸是哲學家,當你某次考試沒考好——有人說你笨的時候,你的爸爸可能會告訴你:“一次考試成績不好能證明你智商低嗎?并不能!再說了,智慧跟智商是不一樣的,你說有什么不一樣呢?”哲學家總是看得更遠,想得更長久。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哲學家爸爸,他們會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每個人都有認識上的盲點,所以我們要用開放的心態去認識這個世界,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盡力活出我們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小朋友,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呢?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真理認知篇) 作者簡介
知吖親子。 上海數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知吖”品牌的親子頻道。知吖親子,擁有一支包括數十位優秀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哲學家和作家的作者隊伍,專注于親子教育、孕產胎教、早教游戲、少兒讀物等領域的內容創作,致力于為國內外廣大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優質內容,從而為更多家庭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