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博雅大學堂·中國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基礎(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7457
- 條形碼:9787301317457 ; 978-7-301-3174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博雅大學堂·中國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基礎(第2版) 本書特色
介紹文獻學的核心知識和一般知識的核心內容。北京大學立項教材
博雅大學堂·中國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基礎(第2版) 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界對古典文獻學的內涵與外延有多種說法,涉及以考證古籍源流為基礎的古典文獻學,以服務于古文獻閱讀、整理、研究和利用的歷史文獻學,以關注文獻的載體、內容、保藏及流通的圖書文獻學。本書是為普通高校中文本科學習古典文獻學提供的教材,因此重點在于介紹傳統古典文獻學中很常見、很基本的內容。全書共六章,總論部分全面介紹古典文獻學的知識體系的構架,分論部分以版本、目錄、校勘、訓詁、輯佚、辨偽為主,以文獻的載體、形制、刊印、典藏、編纂、整理等方面的內容為輔,介紹文獻學的核心知識和一般知識的核心內容。
博雅大學堂·中國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基礎(第2版) 目錄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節文獻與文獻學/
一文獻釋義/
二文獻學的內涵與外延/
第二節古典文獻學的知識架構/
一核心層面/
二一般層面/
三專題層面/
第三節古典文獻學的價值體現/
第二章古籍版本學/
**節古籍版本學的定義/
一“古籍”/
二“版本”/
三“古籍版本學”/
第二節何謂“善本”/
第三節版本學有關名詞術語/
一單頁古書的版式結構/
二古書的外形結構/
三其他名稱/
四古書版本的類別/
第四節書冊制度/
一圖書簡史/
二紙的發明/
三紙書裝幀形式的演變/
第五節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
一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
第六節歷代刻書狀況及特點/
一宋代刻書/
二遼、金、元刻書/
三明代刻書/
四清代刻書/
第七節古籍版本學基本技能/
一版本鑒定/
二版本考訂/
三版本鑒定與版本考訂的辯證關系/
第三章古籍目錄學/
**節目錄與目錄學/
一“目錄”名稱的由來/
二目錄學的形成及意義/
第二節古籍目錄的功用/
一指點讀書治學的門徑/
二考察學術源流的演變/
三了解書籍的內容,查找所需圖書/
四考察書籍的源流,辨別書籍的真偽/
第三節古籍目錄分類及演變/
一《七略》與六分法/
二四部分類法的產生/
三“四分”“五分”“七分”法并行/
四四分法正統地位的確立/
第四節古籍目錄編制簡況/
一《漢書·藝文志》/
二《隋書·經籍志》/
三《舊唐書·經籍志》與《新唐書·藝文志》/
四宋代的幾部重要目錄/
五明代的幾部目錄/
六《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總目》/
第五節古籍目錄的主要類型/
一從編制目的、功用上區分/
二從內容、性質上區分/
第四章校勘學/
**節校勘與校勘學/
一什么是校勘?為什么古籍需要校勘?/
二校勘與校勘學/
三與校勘相關的幾個概念/
第二節校勘的歷史發展與校勘學的形成建立/
第三節校勘的方法和依據/
一古籍的基本構成/
二校勘的方法/
三校勘的依據/
第四節致誤原因和校勘通例/
一訛誤現象/
二誤字通例/
三脫文通例/
四衍文通例/
五倒文通例/
六錯簡通例/
第五節校勘的具體步驟與校記的撰寫/
一校勘的準備工作/
二校勘考證/
三校記的撰寫/
第五章訓詁學/
**節概說/
一訓詁釋義/
二訓詁的起因與發展/
第二節訓詁的內容與方法
——解釋語言文字/
一解釋詞義/
二解釋語法/
第三節常用的訓詁術語/
一某,某也;某者,某也;某也者,某也/
二謂/
三言/
四猶/
五曰/
六當為、當作/
七讀為、讀曰/
八讀如、讀若/
九之言(之為言)/
十謂之/
第四節分析句讀/
一什么是句讀/
二分析句讀的重要性/
三如何分析句讀/
第六章輯佚與辨偽/
**節輯佚/
一什么是散佚文獻以及散佚文獻的類型/
二什么是輯佚以及輯佚工作的意義/
三古書散佚的原因/
四輯佚的方法/
五輯佚工作應當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辨偽/
一什么是偽書、辨偽以及辨偽工作的重要性/
二古人作偽的原因/
三辨偽的方法/
四辨偽工作應當注意的問題/
五正確認識偽書的價值/
后記/
修訂后記/
博雅大學堂·中國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基礎(第2版) 作者簡介
董洪利,1948年生,1972年入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1987年在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畢業獲博士學位。生前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和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古典文獻教研室主任、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