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07416
- 條形碼:9787559607416 ; 978-7-5596-0741-6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本書特色
一本文娛產業的從業人員寫出的書籍,以傳媒人士的角度寫出了互聯網大行業發展下的年輕人面臨的職業問題。年輕人的職場之路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調節和對行業發展方向的整體把控,七芊的筆觸很敏感,很難得。 ——主持人 李靜 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職業的廣告,卻沒有看到職業的本質,七芊的這本書講述了年輕人看到職業本質之后的心理的變化,由憤怒到接受,再到改變,這個過程里,很多感悟都很難得。 ——知名作家 古典 七芊作為一個90后的職場作家,寫這方面的內容讓我覺得很有趣:很多年輕人可能在寫情感,寫生活方式,怎么有女生會對職場感興趣?讀了之后我才發現,原來女性的職場視角這么特別,在這樣的視角里,我看到了年輕女性對于社會工作的新認識。 ——有書CEO 雷文濤 真正的職業里總是飽含了匠人的精神。這本書中,我沒有看到雞湯和雞血,而是滿滿的對于職業和個人價值的內在上升,無論是逃離職場還是堅持在職場里有所作為,核心含義都是人要有匠人的精神。在這點上,七芊和我的理念是一致的。 ——知名作家 祝小兔 職場女性慣有思維是強勢,但是我見到七芊的時候發現,她是一個溫柔務實的女孩子。在職場里,有很多時候我們所以為的職場必勝的性格、套路其實都在職場的外圍盤旋;本質的東西還是人對工作的態度和核心的技能。七芊的這本書,犀利但不失女性的溫柔。 ——知名作家 艾明雅 七芊具備優秀年輕人的很多典型特質:積極、熱情、上進;她同時還具備很多年輕人所不太具備卻特別值得同齡人學習的特征:非常明確自己想要什么,并用上一切能量將之實現。我想無論我是年輕還是年老,我都希望與這樣有生命力的伙伴一起前進。 ——鳳凰科技前主編 師北辰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內容簡介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一書總結了作者畢業幾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所做所得,以年輕人的視角,闡述了年輕人的職場問題。《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一書里講述了從事各種行業的年輕人的社會經歷、面臨的危機等。作者七芊從自身和他人的經歷里,不斷地總結問題,不斷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希望給迷茫無助的職場新人提供一些幫助。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目錄
Chapter4 成長是要與自己握手言和
成熟并不是學會孤獨,而是學會如何與孤獨和解
你遇到的困難與顏值成正比
閱讀偏好正在禁錮著你的思維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目標
學習能力差的人走入社會是什么樣子?
學習能力差的人走入社會該如何拯救?
你的言談舉止告訴別人,你處于0社交狀態
工作異地戀,等待情侶的是不是只有分手
舊人勿見,舊事勿念
Chapter5 年輕人要大膽展現自己的才華
年輕人要大膽展現自己,沒有人有義務挖掘你的才華
“沒準備好的時候”就是“準備得*好”的時候
有些事不要等想明白之后再去做
那么有理想的你,究竟輸在了哪里?
你從不缺目標與實力,為什么過得不如庸庸碌碌的人?
沒實力的時候,不要先學別人有氣場
沒方法,死撐也是沒有用的
人對自己的標準有多高,日子過得就有多好
Chapter6 不間斷地努力,是你走向成功唯一捷徑
努力就是每天堅持做同一件事
打破死循環,從改變一件小事做起
年輕人不想做手藝人,放棄的究竟是什么?
說謊,騙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高效的人生從不做與理想無關的事
年輕*大的遺憾:因為害怕,*終什么也沒有做
不要動不動就來個間隔年
未經規劃的美好,不會出現在生活中
天助自助者,人只能自渡彼岸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節選
人生總要走些 心滿意足的彎路 年輕總要走些心滿意足的彎路 你終將會遇到對的人、對的事,只因你犯的錯誤足夠多。 —七芊 朋友畢業后進了聯合利華做管培生,方向是渠道推廣,用他的話說:始終在做地面活動,一會兒團購,一會兒推廣,做得比農民工苦,像個銷售小販。 外企的流程線分明,管理制度等級規格健全,以至于他覺得在短期內升職無望,十分沮喪。他畢業時盲目追求了外在光環,沒有對行業加以分析,到*后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對傳統快消行業很失望。 朋友本身是北京人,他覺得留在香港太辛苦,就心心念念地要回北京,結果僅一個多月就結束了聯合利華的管培生工作。后來一鼓作氣,去了一家創業公司,被人用得半死,才看穿這家創業公司的真面目就是撈完就跑,不管員工死活。 后來朋友灰溜溜地回到北京,想從事互聯網行業。他完全沒有工作經驗,只有一個光環的噱頭,在北京工作四處碰壁。內推均以沒有工作經驗作罷,又對行業內部狀況非常不了解,時常不知道如何做選擇,也沒有認識的前輩可以交流,更多時候是自己焦慮。 那天,我們聊到很晚。我說了很多當初來北京的窘境,以及現在面臨的問題。總結起來無外乎:人生總要走些心滿意足的彎路才會知道自己價值真正能發揮的領域和職位,始終相信每一種經歷都是一種積累,都是為持續努力的大方向在鋪路。總要先站在合適的位置,然后才能做到頂峰。 理想的人生:名牌大學—名牌專業—上層次的工作—高不可攀的事業—權力和金錢。 真正的人生:哪怕名牌大學—名牌專業—*low(低級的)的工作—堅持或放棄—不停地做選擇—在選擇中學習—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不斷嘗試—成功或依然失敗。 RS是一家跨國教材公司的簡稱。我來北京的那段時間,由于錯過了校招,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姑且在這家外企的國際部做了一段時間的外事工作。我負責一些往來郵件的簡單翻譯、相關文章的撰寫,也包括來華留學生的夏令營活動,經常會跑一些國家的大使館。 辦公大廈在王府井東方廣場的W3辦公區,香港有很多辦事處聚集在這里。從大廈出來的人都是一襲白領裝束,十分講究,連衛生間都是燙金印花的洗手盆,同組同事有留學五年以上的留學生、兩個美國人、一個英國人、一個日本人。 那時候每天上班都很折磨,我和那些留美、留英五六年的人在能力上有相當大的差距,甚至我完全摸不清他們的笑點和淚點,挫敗感猛增。 人從畢業到走入社會這個過程中,知道什么東西不適合自己遠比知道什么東西適合自己要容易得多。 “嘗誤”是麥肯錫工作方法中*蠢的一種,但在毫無人脈和經驗的情況下,嘗誤是*直接、*有效的辦法。 人無法在當下就確定自己做的選擇是否正確和長遠。只要你做出這個選擇,你就會清晰一步,哪怕只是嘗誤,都可以為你排除一個錯誤的選項,讓你的未來更加清晰。這一切的前提是你一定要給自己規定一個期限,在這個期限內你要給自己犯錯誤做選擇的時間。 畢業后,我就從那家外企辭職了,面試了很多企業,把每個的心得都記下來。慢慢地,我有了行業的概念,有了職位的概念,知道了如何寫簡歷,知道了如何回答HR(人力資源)的問題,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 再后來,我非常感激現在的總監肯讓我過來做市場方面的工作。有時候也會責怪自己為什么繞了那么一大圈才站在自己想要的位置上,為什么不能直達,羨慕那些一下子就站在自己夢寐以求位置上的人。 那時候認識了一位寫技術帖的作者朋友,我問他:“我很想知道,清華畢業的人都會去哪里工作?” 他講:“我們一般都會去國企,有點志向的都去當了村干部。”他對很多企業都給予了講述,他好像對每個企業都很了解,后來我才知道,他也是在當初面試時不斷積累經驗,也走了不少彎路。 每個人走到今天這步,都是走了無數步才到這里。 這無數步不分多少,不分優劣,哪怕是誰努力十幾年就為和誰一起喝咖啡,也是不可恥的。因為閱歷這東西,終歸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念名牌大學,出國留學,讀盡可能多的書,目的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你走出校園之后,在你回國之后,在周圍的人向你傳達無限負能量之后,在你面對種種挫敗和質疑之后,依然能保持著絕對平和的情緒,去做你想做的事。 你現在所有的困頓、難發揮價值的原因,除了你自己個性的問題,難道沒有考慮到是因為你站在一個錯誤的位置上,遇見了一群錯誤的人嗎?可如果你不走這一步,你連什么是錯都不知道,又怎么會知道對是什么呢? 所以,人生總要走些心滿意足的彎路,不走就會遺憾,走了會挫敗、會痛苦、會掙扎,但是走過就是人生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有關閱歷,有關胸懷,有關韌性,有關所有美好的品質。 那些初老的人已經老了,而你的人生還有機會。你應該知道,你和那些人是不一樣的,因為你看過世界,因為你對生活還懷有更遠大的希望和夢想。 畢業那年,我拿了23個offer 所有屬于畢業的迷茫都不能以逃避的形式度過,否則它們依然會出現在你未來的人生中。困難像雪球,躲開了小的,等待你的可能是一場雪崩。 —七芊 2014年,我從地方的一所知名外國語大學畢業。 畢業的時候,我在錯過了校招的情況下,通過社招拿到了23個offer(工作機會),其中有優酷、聯想、鳳凰、瑞沃迪、大眾、央廣視訊、意林、新浪微博等,企業規模各異,職位也千奇百怪,有人力資源、行政、編輯、翻譯…… 我用了半年的時間,面試了將近100家企業,做過50多份簡歷。這么一看,拿到23個offer也不算多。 正是在這樣量的積累下,我找工作的技能值暴漲,*后鎖定了自己非常喜歡的行業和工作。 邁出了正確的**步,才有了之后正確的轉型,工作兩年后的我月收入有3萬元左右。 1 時間計算法可以有效緩解找工作期間的焦慮。 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deadline(截止時間),否則人會陷入無盡的焦慮中。面對分工復雜的社會,人容易陷入迷茫和恐慌,對行業和職位不了解,無從下手。 這個時候*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記錄時間,把每天活動的時刻表全部記錄下來,比如6:00—7:00洗漱,7:00—8:00學外語…… 將每天的活動時刻表記下來,連續一個星期,就能總結出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哪里,時間用在哪里就會在哪里產生效果。 對于大部分找不到工作的人來說,用在自我放松、逃避、享受上的時間居多,還有就是重復無意義的行為,比如每天瀏覽相同的網站,檢索同樣的公司和職位等,其實這些都是很無效的。 當人學會監測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什么地方時,很容易調整自己的戰略布局,控制自己的行為導向,改變精神渙散、迷茫無助的狀態。 時間計算法是非常有效的緩解焦慮、增加有效行動的辦法。 2 培養不卑不亢的求職態度,比別人做得早,比別人做得多,比別人謙虛。 我在同清華、北大的學生競爭同一個崗位時,并沒有因為學歷自卑,因為我在大學時做了非常多的有效行動。大學一年級的假期,我就開始進入社會實習,四年下來嘗試了許多喜歡的崗位,實習的單位有十余家。大二的時候,我的一篇人物訪談的稿費已經有7000元了,我給很多雜志寫過人物訪談、廣告軟文,在培訓機構做過外語培訓教師等。人的自信是行動結果的累加,這些實踐經驗讓我內心充實、堅定。 很多困難,當你不覺得是個事兒,它們就不是你前進路上的問題。多在社會中做一點,多給自己積累一些經驗,做人的底氣就足了。 求職成功與否其實和你的學校、學歷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重點在于你做了多少讓社會看到的,能讓社會相信你的事。 3 信息搜集渠道要一專多能。 目前比較好的職業信息搜集渠道有:智聯招聘、獵聘網、脈脈、領英、Boss直聘等。同時,各大公司會在官方招聘網站發布招聘信息,還有很多專門為行業內部人提供信息的網站,比如給互聯網人士提供信息的拉勾網。 當時,我想找媒體方面的工作,就關注了一個叫媒體招聘信息的公眾號。現在很多公司都是利用公眾號招聘,有時候利用公眾號更為便捷、快速,你只需要檢索相關領域的關鍵字或公司名字,基本上就會有招聘認證的公眾號出現。 *好是盯準一個網站之后,每天規定自己拓展兩三個網站或招聘信息來源,不要過于頻繁地看同一個網站或同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那樣是浪費時間。*好是規定每天看哪個,然后幾天一循環,否則只是在做重復的無用功。 4 人脈關系維護。 投遞簡歷找工作永遠是*笨的一種辦法,機會是需要人去爭取的,應該去找可以幫助你的人。國內比較好的平臺是新浪微博、脈脈、Boss直聘、領英等。找到與你職場中領域*相關的前輩,讓他幫你內推才是王道,當然你的校友也是你的資源。 多一個朋友就多一個信息源,靠人找機會永遠是*靠譜的,一個不行就找兩個。面對難以解決的事情,若有堅持找到一百個人尋求幫助的毅力,基本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5 簡歷制作得要有美感。 模板*好選擇簡單清晰一點的,可以按照個人信息、自我評價、工作經驗、項目經驗、所獲獎項來排序。 證件照一定要拍好,不要自己用手機拍,一定要找專業的證件照公司拍。 簡歷*好做成彩色的,比較顯眼。 簡歷*好一頁到兩頁,不要太多。一些不上臺面的實習經歷和獎項就不要寫了。工作跳槽,學校里取得的成績就不要寫在簡歷里了,顯得太low。留郵箱*好不要留QQ郵箱,很多人和我說他們看到留QQ郵箱的就不想要,原因還是太low。 審美很重要。多做簡歷,提高審美。 6 鎖定目標。 你需要了解十種行業才能鎖定一個行業。先確定行業再確定職位,一定要注意打破自己的偏見。 多去網站查找行業細分,通過周圍的人去了解行業,*主要的是選擇你感興趣的行業,再選擇適合你的職位,*后再加入你的專業。 在不同行業,即便是叫著相同名字的崗位也是有區別的。這個過程中,建議你去和專業領域的獵頭顧問聊聊,脈脈、領英、獵聘這些網站上都有很好的獵頭資源。 不要為了生計選擇一份工作,到頭來發現干幾年就沒有了興致,*后動力不足混日子。 7 面試技巧。 面試之前要做準備,了解崗位需求,為了崗位應該不斷調整簡歷,不可把一份簡歷當成萬金油。全程保持謙虛,不要自作聰明,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和面試官起正面沖突。 *好留下面試官的微信或其他聯系方式,方便日后咨詢和推薦,哪怕只有一個郵箱也好。當年面試騰訊新聞的時候沒有被錄取,我留下了當時主編的郵箱,兩年后跳槽的時候給她發了一封郵件,關于自己兩年間的成長,于是我又爭取到一次面試的機會。 不要小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面試不通過,不要自我懷疑。有時候不是你的原因,有些可能是公司出不起你要的工資,有些可能是你本身真的不適合這個崗位,還有的原因是你太好了,公司覺得留不住你。很多原因在其中,所以不要因為面試不通過就自怨自艾。 總結面試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彌補,比如問你需要問面試官什么問題,我一般都是問公司的結構、部門所處的位置、業務發展方向和前景,這三個比較保險且專業。比如問到你想要多少薪資,你說了之后對方說達不到這些的時候,要闡述自己的原因,以及可以商量的余地,不可過分妥協,也不可過于激進。畢業之后,你永遠沒有你想象得那么值錢。 8 工作后要多學,掌控資源。 不要覺得自己畢業后就該拿多少元以上的工資,如果你展現了真正的價值,企業是愿意出這個錢的。很多時候都是你自以為你有這個價值,但是對于企業而言你的價值微乎其微。 在北京從事文娛職業,碩士畢業能拿到5000元就已經很不錯了,非國企、外企之類的企業,碩士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的工資差距不是很大,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達不到自己的工資預期的。 其實這是好事,一開始給你充足的工資,人反而會自傲、自大、懈怠,見過很多畢業生畢業拿到了五位數的薪水后就開始驕傲,兩年下來處在飄飄然的狀態里,什么都沒有積累下來。我十分欣賞大熊老師的一句話:不是比誰笑得聲大,是比誰笑得久。 這就像蠶蛹破繭成蝶,經歷過艱難就會有日后的亮麗,相反你沒經歷過那種艱難,一直很順遂,就會懈怠。人生中,有些彎路要走,有些苦要吃,因為這個有關閱歷,有關胸懷,有關眼光。 工作后需要踏實積累資源,資源和能力同樣重要。多接觸人,多提升實際的業務水平,兩者缺一不可。 不要妄自評論一個行業的走勢和發展前景,不要被前輩負能量的話干擾,多做多聊多學,掌控資源和核心業務,培養專業性。 當你的技能高到一定程度,資源夠優秀時,你很容易在一個衰敗的行業里發現新的生機。 沒有誰天生就有好工作,好工作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的。 別人可以說你年輕不著急,但你自己卻不能這樣想 當我們總把自己擺在年輕人的位置上時,很容易忽略掉自身存在的問題:年輕人犯錯上帝都可以原諒,卻忘了我們已經是一個成年人,擔負著成年人的責任。 —七芊 世界上的話分兩種:一種叫別人說的客套話,一種叫你真的要聽的話。 別人說的很多話,大多是為了寬慰你的情緒。忠言逆耳,那些讓你覺得舒服的話未必是真的。 你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別人說:“你還年輕,不著急。” 你對愛情求而不得的時候,別人說:“還有更好的,不著急。” 你失去機會的時候,別人說:“還有機會,不著急。” 你思維局限痛苦異常的時候,別人說:“沒關系,不著急。” 所有的不著急,所有的沒關系,不過是讓你盡*大的可能平靜下來,思考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你卻天真地認為:是的,我還年輕、不著急,我還有的是時間,我要快樂地生活。你不過是快樂地逃避著,問題依舊在那里,你的內心依舊戴著隱匿的枷鎖,得不到解脫。 朋友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決定出國留學,考了兩次雅思都沒有達到過分數線,內心焦躁不安。家人勸她:別著急,今年不行明年再考,你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她還真是瞬間心情就好了起來。是啊,她還年輕,然后每天看電視打網游,**年沒考過,第二年接著考。同齡同學有的已經工作兩年了,有了社會經驗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有的人研究生畢業有了更好的出路…… 大家的人生都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只有她還在貌合神離孜孜不倦地考雅思,*后屢考屢敗,不得不去公司上班,終日陷入沒能實現出國目標的自我懷疑中。 很多人都告訴年輕人:不要著急,你還年輕。 那不過是句客套話。 大多數過于相信這句話的年輕人都恍恍惚惚虛度了時光,他們似乎有了所謂平和的心態,也在短暫地放下中得到了某種所謂智慧的參悟,可卻漸漸失去了主動性,失去了改變自己、改變生活的可能,失去了人生重要的緊迫感。 生活里有很多人打著“年輕”的名義,拖延責任和成長,成為長不大的巨嬰,在原地停滯不前。 我剛工作的時候,很多人遷就新人。久而久之,在做事情上很多人會以新人自居,覺得新事物不懂不會也不要緊,慢慢學嘛,優哉游哉地在工作中虛度了一個月的時光。 有位長我幾歲的同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二十三歲還很年輕嗎?很多和你一樣大的人已經自己開了公司,在領域里做得很好了。”那一刻醍醐灌頂。 當我們總把自己擺在年輕人的位置上時,很容易忽略掉自身存在的問題:年輕人犯錯上帝都可以原諒,卻忘了我們已經是一個成年人,擔負著成年人的責任。 二十三歲的時候你認為自己還年輕,二十五歲的時候你認為自己還年輕,三十歲、四十歲的時候你認為自己依然年輕……是的,今天永遠是你人生中*年輕的一天,但這并不是拖延成長、放緩速度的借口。因為對于過去而言,這也是你人生中*老的一天,你需要比過去更有責任,更有態度,更加進步。 讀者群有一位一心想成為作家的讀者,他總是熱絡親切地來請教如何成為作家,張口閉口一堆行業名詞,看似很懂書圈子里的事情,卻不見他寫一篇文章。我建議他嘗試著每天寫一篇,多寫多練,主動聯系編輯。他卻說自己堅持不住,不知道要寫些什么,日后慢慢積累吧。 有一天,他又熱絡地發給我一張作家排行榜的截圖,得意揚揚地說:你看,大多數成名成功的人都在三十歲左右,所以我不著急。 排行榜中的很多人都是我過去的同事和朋友,他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寫,有的寫了五年才出書,才一舉成為暢銷書作家。 很多人三十歲會成功,并不是因為三十歲那個節點適合成功,而是緣于他從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這十年來的積累。 如果你二十幾歲什么都不做,沒有持續有針對性的努力,三十歲還是會和二十歲一樣一無所有,時間除了把你變老,什么也沒有改變。 韓寒說:“世界上有太多的能人,你以為的極限弄不好只是別人的起點,只有不停地進取才能不丟人,人可以不上學,但是一定要學習。我的高中老師聽到我這么說一定會很欣慰的,但當時我也是這么想的,只是他們不懂我。” 因為不懂,所以盲目地讓年輕人安靜、沉淀、積累。 急躁和急切是不一樣的。急躁之人,目標鎖定在困擾本身,沉溺在困擾所帶來的痛苦之中,不去嘗試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急切之人,目標鎖定在問題背后的矛盾,他們更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不會因為急躁而放棄解決問題。 人們總是過于迷信時間的積累,不愿相信年輕人的努力。 《女王喬安》里男主人公對喬安說:“你為什么不能和她們一樣,老老實實地進入公司上班,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等著升職加薪?” 喬安說:“等牙掉了才去吃龍蝦,滿臉皺紋了才去用護膚品?我必須著急,因為大多數人都錯過了他們人生中*好的時光。” 我們總是在思想意識中偏激地認為,人越早成功越容易登高跌重。很多年輕人心存畏懼,打著我到什么年齡才配成功的旗號,拖延著努力,總是不能拼盡全力得以釋放。 如果你拼盡全力,為什么不能在*好的時光擁有人生的美好呢? 你是什么水平的人,就進什么水平的公司 你是什么水平的人,就在什么位置。不管你多么自命不凡,多么不甘心,正視自己此時真正的水平,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突破。 —七芊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作者簡介
七芊 職場專欄作家,國內多家媒體特邀訪談撰稿人,插坐學院特約講師。 先后任職新浪微博,搜狐視頻,愛奇藝等知名互聯網公司,擔任市場經理一職。 致力于創作解決職場問題的干貨文章。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