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安徽歷史文化研究文庫皖江文化與綠色發展--第八屆皖江地區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選編/安徽歷史文化研究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47145
- 條形碼:9787565047145 ; 978-7-5650-471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徽歷史文化研究文庫皖江文化與綠色發展--第八屆皖江地區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選編/安徽歷史文化研究文庫 內容簡介
本書為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安徽歷史文化研究文庫”之一,收錄了第八屆皖江地區歷史文化研討會的論文60篇,分別從皖江綠色文化生態旅游、皖江文化經濟發展、皖江區域文化與流派、皖江文化戲曲民間藝術等方面,多層次、多角度探索皖江特定區域文化,烘托了皖江文化所具有的創新的特質及其與皖江崛起的關系。全書體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精神,顯示出當今皖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安徽歷史文化研究文庫皖江文化與綠色發展--第八屆皖江地區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選編/安徽歷史文化研究文庫 目錄
一、皖江綠色文化生態旅游研究
共抓大保護視角下的安徽省沿江城市帶綠色城鎮化路徑選擇研究
全域旅游視閾下的皖江城市帶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研究
皖江農業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
綠色發展視域下安徽傳統生態文化探析
綠色發展理念是皖江文化發展重要指針
皖江文化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初探
——以皖江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為例
龍潭古寨的生態景觀空間研究
二、皖江文化經濟發展研究
小三線建設與滬皖人民互助
舒城七門堰水利秩序與地方社會
安慶“老字號”及其困境
皖江文化與實施皖江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
皖江文化軟實力助推新時代安徽創新發展研究
——以“一帶一路”倡議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為視角
論皖江文化軟實力對皖江區域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支撐作用
皖江文化與皖江鄉村振興互融互促研究
——以安慶市為例
明清皖江流域品茗風尚與茶貢課稅制度變遷
三、皖江文化社會學研究
晚清江南長江水師提督印信
——皖江地區歷史文化代表性符號的研究取向
唐宋時期宣州窯瓷器初探
皖江城市蕪湖近代化探析
姚鼐的書院教育活動及其影響
民國時期《安徽通志稿》的纂修
南京國民政府前期安慶市初等教育研究
“六尺巷”論
池州近代化發展及其啟示
近代皖江地區堤防工程建設及其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皖江抗日根據地的廉政建設
云梯畬族鄉的歷史文化變遷
王守仁與滁州
四、皖江區域文化與流派研究
帷幄內的才子
——晚清桐城派學人入幕研究
陳世镕《皖江三家詩鈔》與“皖江三家”詩歌體派闡微
宣城文化在皖江地區文化中地位變化之研究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征
皖文化源流考略
繁華的景象與碎片的尷尬:皖江區域文化研究的學術審思
略談清代桐城文化世家的學術文化傳承
《宣城右集》的文獻和版本價值
五、皖江歷史人物研究
梅鼎祚《玉合記》的接受與批評
方東美原始道家思想辨析
梅沖《離騷經解》的儒學闡釋
東至周氏與“百年啟新”的發展歷程透視
方孔烙雜考
吳汝綸與中國近代的學制變革
吳汝綸史學思想探析
方苞《離騷正義》“道義”闡釋的思想文化特征
六、皖江家風·文房四寶·宗教研究
宣紙身世芻議
皖江家譜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與當代價值
明清皖江地區家訓I家風與家學
——以宣城為例
論“農禪并重”在皖江地區的發生、發展及在當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
重要作用和意義
桐城吳氏編纂刊刻述論
百年道義謝殷勤心性秋水一同清
——皖南青陽施氏宗族家風文化淺析
基于景觀生態學視角的九華山佛教文化旅游管理研究
七、皖江文化戲曲民間藝術研究
空間合理重構:皖江民俗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路徑思考
——基于安慶宜秀區龍舟競渡的田野調查
繁昌窯青白瓷圖形文化審美意蘊和民間哲學探解
皖江圍棋歷史文化研究
皖江城市綠色體育與城市形象耦合關系研究
——以池州市綠運會為例
岳西高腔和太湖曲子戲比較研究
太平燈文化內涵解讀與傳承困境分析
比較視域下的池州儺舞及其特點
如何發揮主題公園在儺文化傳承保護方面的作用
——以大沙河仡佬文化國際度假區和杏花村農耕文化園為例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