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哈羅德·品特 本書特色
他的戲劇發現了在日常廢話掩蓋下的驚心動魄之處,并強行打開了受壓抑者關閉的房間。 ——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哈羅德·品特是其同時代戲劇界中*影響力、爭議和詩意的劇作家。 ——英國《衛報》
哈羅德·品特 內容簡介
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散文家、詩人、導演、演員和政治活動家,其主要成就體現在戲劇創作上。品特一生共創作了29部舞臺劇,是自蕭伯納以來英國20世紀*重要的劇作家。2005年,品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他的戲劇發現了在日常廢話掩蓋下的驚心動魄之處,并強行打開了受壓抑者關閉的房間”。品特的部分劇作已譯成中文,其中有幾部已搬上我國舞臺,對我國新時期戲劇生態有著重要影響。 作為一名富有創新性、爭議性和挑戰性的劇作家,品特一直是國內外戲劇圈和學界關注的焦點。評論家邁克爾?比靈頓撰寫的《哈羅德?品特》是一部獲得了品特本人首肯的權威、客觀的傳記,是品特戲劇研究者的必讀之作。
哈羅德·品特 目錄
**章 哈克尼小伙子
第二章 浪漫的愛爾蘭
第三章 巴倫的窮困
第四章 早期的演出生活
第五章 等待中的劇作家
第六章 權力博弈
第七章 性政治
第八章 家庭價值
第九章 私人世界
第十章 追憶似水流年
第十一章 品特之道
第十二章 革命狀態
第十三章 私人生活
第十四章 往日之聲
第十五章 公眾事務
第十六章 制定議程
第十七章 聚會禮儀
第十八章 月光之夜
第十九章 節慶時光
第二十章 發展提高
第二十一章記憶中的男人
后記: “讓我們保持戰斗”
附錄: 藝術、真相與政治——諾貝爾獎獲獎演說
哈羅德·品特 節選
**章 哈克尼小伙子夜晚。冬天。在荷蘭公園的一個房間里,放滿了書籍、手稿和家庭照片。兩個男人在交談。房間居住者是哈羅德·品特,來訪者是我。他放松、舒適地安坐在自己*愛的椅子上。我則是他地盤上不可回避的“入侵者”。他倒了一大杯白葡萄酒,笑著回憶起之前有一位訪客,錯把他放在她面前用以放酒的小凳子當成了椅子,坐在上面搖搖欲墜。我暗暗記住不能犯下同樣的錯誤。然而這也是品特抓住我們想象力的方法,也就是說,即使是一次有關工作的會面也有他的戲劇概念的影子:兩個人的任何對話都隱藏著想要獲得優勢的策略之爭。我們在重提他的往事的時候,還談到了他的記憶力具有意象派特質。他仍然能夠十分清晰地回想起年輕時一些重要的生活片段,但是對于確切的日期卻總是有些記憶模糊。他的妻子安東尼婭·弗雷澤后來告訴我:“哈羅德的記憶根本不是線性的。他的記憶就像是照相機,似乎他正在拍照。偶爾會出現移動的畫面:特別清晰生動,但卻不一定相互關聯。”記憶是貫穿我和品特所有談話的一個主題。我開始試圖去破解品特密碼。他是誰?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為什么他的戲劇如此具有生命力?為什么這些作品遠遠超越了戲迷們的封閉世界,而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即使是那些很少去劇場的人也聽說過品特式停頓,《新簡明牛津英語詞典》也收錄了“品特式的”一詞,含糊地將其解釋為:“屬于或關于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或其作品,或具有其特征的。”并選取《聽者》中的一個例子進一步解釋這個詞語:“每個人談話時都像是無意中聽到的對話一樣……他們為此造出了一個詞——品特式的。”這個由自己的名字衍生出一個形容詞的神秘人物究竟是誰呢?哈羅德·品特于1930年10月10日出生在哈克尼,這里正好是傳統倫敦東區的邊界地區。他的父親杰克·品特,原來是一名勤勞的女裝裁縫,后來在斯托克紐因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的母親是弗朗西斯(·內·莫斯科維茨)。他們家位于西斯爾維特路19號——一幢堅固的三層紅磚別墅,遠離喧囂吵鬧、交通擁堵的下克萊普頓大街。街角是小克萊普頓池塘—— 《祭祀沖突》中的一個標志性地點。沿著這條路向前是泰晤士河昏暗的支流——利河。附近是商店和工廠。品特二十歲出頭時,撰寫過自傳體回憶錄《仙子女王》,在這部沒有出版的作品中,他生動地再現了自己年輕時哈克尼的景象:這里滿是奶制品點心鋪、意大利咖啡館、50先令裁縫店和理發店。嬰兒車和東倒西歪的貨鋪擠滿了大街——還有街頭小提琴手、鼓手和賣火柴的人。這個區有不少猶太人,鬧鬧哄哄但也坦誠相見;然而大部分住戶是出租車司機和整天在工廠鍋爐間備受煎熬的壓制工、機械工和剪裁工。財大氣粗、“階層更高”的猶太人住在山上,他們穿著貂皮大衣和美式套裝,一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出版商、珠寶商和皮貨商則住在大波特蘭街上。
哈羅德·品特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英]邁克爾?比靈頓(Michael Billington) 英國著名戲劇評論家,《衛報》專欄作家。 譯者簡介 王娜 河南桐柏人,文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西方戲劇研究,重點研究品特和斯托帕德戲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品特戲劇中的身份問題研究”,出版專著《品特戲劇與身份建構》,并在《外國文學研究》《戲劇藝術》《武漢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品特研究相關論文。 余艷 湖北黃陂人,雙文學碩士,博士在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參與《莎士比亞:人生經歷的七個階段》和《尼克松傳》等著作的翻譯,有著豐富的翻譯經驗。 玄濤 山東青島人,翻譯碩士,博士在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獨立翻譯《給女孩們的忠告:羅斯金散文選》《圣卷謎宗》,合作翻譯《遇見另一半橘子》等,譯著字數逾七十萬。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