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xí)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周易正義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0888496
- 條形碼:9787510888496 ; 978-7-5108-884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周易正義 本書特色
本次點校所采用底本,標題又作《周易兼義》!吨芤渍x》是唐代科舉取士的標準用書,長期立于學(xué)官,是易學(xué)史上除經(jīng)傳以外*重要的典籍之一。本書所采用的底本為明萬歷間北京國子監(jiān)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參校本為中華書局影印、清代學(xué)者阮元?痰摹妒(jīng)注疏》本。文字點校吸收了阮元?瘫炯皻v代易學(xué)家對此書的研究成果,編次仍依合刊本,文字采用簡體橫排。 此次整理工作包括標點、文字處理、?惫ぷ,并吸取了部分已有定論的研究成果。本書標點根據(jù)現(xiàn)行新的標點用法,并結(jié)合古籍整理標點的通例,對全書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標點。
周易正義 內(nèi)容簡介
《周易正義》,又稱《周易注疏》,系唐代學(xué)者孔穎達將王弼、韓康伯二人之易注合并,并對其中的經(jīng)文、傳文、注文加以疏解而成。作為《五經(jīng)正義》之首,長期立于學(xué)官,為易學(xué)目前除經(jīng)傳以外很重要的典籍之一。
周易正義 目錄
孔穎達和《周易正義》
點校凡例
提要
周易正義序
周易正義卷首
論“易”之三名
論重卦之人
論三代《易》名
論卦辭爻辭誰作
論分上下二篇
論夫子《十翼》
論傳《易》之人
論誰加“經(jīng)”字
周易正義卷一
乾
坤
屯
蒙
周易正義卷二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周易正義卷三
隨
蠱
臨
觀
噬
賁
剝
復(fù)
無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周易正義卷四
周易正義卷五
周易正義卷六
周易正義卷七
系辭上傳
周易正義卷八
系辭下傳
周易正義卷九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周易正義 節(jié)選
**論“易”之三名 正義曰: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自天地開辟,陰陽運行,寒暑迭來,日月更出,孚萌庶類,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續(xù),莫非資變化之力,換代之功。然變化運行,在陰陽二氣,故圣人初畫八卦,設(shè)剛?cè)醿僧嫞蠖䴕庖玻徊家匀,象三才也。謂之為“易”,取變化之義。 既義總變化,而獨以“易”為名者,《易緯乾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庇衷疲骸啊住,其德也。光明四通,簡易立節(jié),天以爛明,日月星辰,布設(shè)張列,通精無門,藏神無穴,不煩不擾,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円住,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君臣取象,變節(jié)相移,能消者息,必專者敗,此其‘變易’也!灰住撸湮灰。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编嵭来肆x,作《易贊》及《易論》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惫省断缔o》云:“乾、坤其易之蘊邪?”又云:“易之門戶邪?”又云:“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薄耙讋t易知,簡則易從!贝搜云洹耙缀啞敝▌t也。又云:“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則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贝搜皂槙r變易,出入移動者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印!贝搜云鋸堅O(shè)布列“不易”者也。崔覲、劉貞簡即劉,字貞簡。等并用此義,云:“易者謂生生之德,有易簡之義。不易者,言天地定位,不可相易。變易者,謂生生之道,變而相續(xù),皆以《緯》稱‘不煩不擾,淡泊不失’。”此明是“易簡”之義,無為之道。故“易”者,易也,作“難易”之音。而周簡子云:“‘易’者,易(音亦)也,不易者,變易也!住咭状。凡有無相代,彼此相易,皆是‘易’義。‘不易’者,常體之名,有常有體,無常無體,是‘不易’之義!円住,相變改之名,兩有相變,此為‘變易’!睆埵、何氏并用此義,云:“易者,換代之名,待奪之義。”因于《乾鑿度》云:易者其德也,或沒而不論,或云德者得也。萬法相形,皆得相易。不顧《緯》文“不煩不擾”之言,所謂用其文而背其義,何不思之甚?故今之所用,同鄭康成等!耙住闭撸滓,音為“難易”之音,義為“簡易”之義,得《緯》文之本實也。蓋“易”之三義,唯在于有。然有從無出,理則包無,故《乾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乾坤安從而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氣、形、質(zhì)具而未相離謂之渾沌。渾沌者,言萬物相渾沌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是知易理備包有無,而易象唯在于有者,蓋以圣人作《易》,本以垂教,教之所備,本備于有。故《系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道即無也;“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即有也。故以無言之,存乎道體;以有言之,存乎器用;以變化言之,存乎其神;以生成言之,存乎其易;以真言之,存乎其性;以邪言之,存乎其情;以氣言之,存乎陰陽;以質(zhì)言之,存乎爻象;以教言之,存乎精義;以人言之,存乎景行。此等是也。且易者象也,物無不可象也。作《易》所以垂教者,即《乾鑿度》云:“孔子曰:上古之時,人民無別,群物未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伏犧乃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中觀萬物之宜。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易者所以斷天地,理人倫,而明王道。是以畫八卦,建五氣,以立五常之行;象法乾坤,順陰陽,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度時制宜,作為罔,以佃以漁,以贍民用。于是人民乃治,君親以尊,臣子以順,群生和洽,各安其性。”此其作《易》垂教之本意也。 第二論重卦之人 《系辭》云:“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庇帧抖Y緯含文嘉》曰:“伏犧德合上下,天應(yīng)以鳥獸文章,地應(yīng)以《河圖》、《洛書》,伏犧則而象之,乃作八卦!惫士装矅、馬融、王肅、姚信等并云:伏犧得《河圖》而作《易》。是則伏羲雖得《河圖》,復(fù)須仰觀俯察,以相參正,然后畫卦。伏犧初畫八卦,萬物之象,皆在其中。故《系辭》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雖有萬物之象,其萬物變通之理,猶自未備,故因其八卦而更重之。卦有六爻,遂重為六十四卦也!断缔o》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然重卦之人,諸儒不同,凡有四說。王輔等以為伏犧重卦,鄭玄之徒以為神農(nóng)重卦,孫盛以為夏禹重卦,史遷等以為文王重卦。其言夏禹及文王重卦者,案《系辭》,神農(nóng)之時已有,蓋取益與噬嗑。以此論之,不攻自破。其言神農(nóng)重卦,亦未為得。 今以諸文驗之。案《說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凡言“作”者,創(chuàng)造之謂也。神農(nóng)以后,便是述修,不可謂之“作”也。則幽贊用蓍,謂伏犧矣。故《乾鑿度》云:“垂皇策者犧!薄渡舷怠氛撚幂樵疲骸八臓I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奔妊允ト俗鳌兑住罚俗兂韶裕饔幂樵诹持螅侨嬛畷r。伏犧用蓍,即伏犧已重卦矣!墩f卦》又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奔妊允ト俗鳌兑住,“兼三才而兩之”,又非神農(nóng)始重卦矣。又《上系》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之四事,皆在六爻之后。何者?三畫之時,未有《彖》、《繇》,不得有“尚其辭”。因而重之,始有變動,三畫不動,不得有“尚其變”。揲蓍布爻,方用之卜筮,蓍起六爻之后,三畫不得有“尚其占”。自然中間以制器者“尚其象”,亦非三畫之時。今伏犧結(jié)繩而為罔罟,則是制器,明伏犧已重卦矣。又《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明三皇已有書也。《下系》云:“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蓋取諸夬。”既象夬卦而造書契,伏犧有書契則有夬卦矣。故孔安國《書序》云:“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庇衷弧胺鼱、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三墳》”是也。又八卦小成,爻象未備,重三成六,能事畢矣。若言重卦起自神農(nóng),其為功也,豈比《系辭》而已哉!何因《易緯》等數(shù)所歷三圣,但云伏犧、文王、孔子,竟不及神農(nóng),明神農(nóng)但有蓋取諸益,不重卦矣。故今依王輔以伏犧既畫八卦,即自重為六十四卦,為得其實。其重卦之意,備在《說卦》,此不具敘。伏犧之時,道尚質(zhì)素,畫卦重爻,足以垂法。后代澆訛,德不如古,爻象不足以為教,故作《系辭》以明之。
周易正義 作者簡介
(魏)王 弼 (晉)韓康伯 注;(唐)孔穎達 疏;鄭 同 整理 王弼(226—249),字輔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金鄉(xiāng)一帶)人, 經(jīng)學(xué)家、哲學(xué)家,魏晉玄學(xué)理論的奠基人。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論語釋疑》等。 韓康伯(332一380),東晉玄學(xué)家、易學(xué)家。名伯,字康伯,以字行,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精研《周易》,在王弼所注《易經(jīng)》和《文言》《彖傳》《象傳》的基礎(chǔ)上,又補注《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撰成《周易注解》三卷,合王弼注六卷及《略例》一卷,共十卷。 孔穎達(574—648),字沖遠(一作仲達、沖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唐初大儒,經(jīng)學(xué)大師。其學(xué)摒棄南學(xué)與北學(xué)的地域偏見,兼容百家,對西漢以降的經(jīng)學(xué)有總結(jié)和統(tǒng)一之大功。其編纂之《五經(jīng)正義》被唐王朝頒為經(jīng)學(xué)的標準解釋,具有重要的學(xué)術(shù)價值。 鄭同,易學(xué)學(xué)者,北京學(xué)易齋的創(chuàng)辦人兼策劃人,多年來一直從事易學(xué)與術(shù)數(shù)學(xué)研究,著有《梅花易數(shù)講義》等。先后主持整理出版《易藏》《術(shù)藏》《續(xù)修術(shù)藏》等大型文獻,廣受國內(nèi)外易學(xué)界的好評。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經(jīng)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