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衛星系統電波傳播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120332
- 條形碼:9787118120332 ; 978-7-118-1203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衛星系統電波傳播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專門介紹衛星通信系統電波傳播效應及其預測方法的圖書,介紹了對流層、電離層、地海面等各種環境對衛星通信系統電波傳播的影響,闡述了衛星通信系統電波傳播的基本知識與概念,分析了各類傳播效應的作用機理并給出了主要電波傳播模型,結合衛星通信系統設計和性能分析探討了電波傳播知識的應用。
衛星系統電波傳播 目錄
第1章 衛星系統電波傳播基礎
1.1 衛星系統參數
1.1.1 工作頻率
1.1.2 極化與極化角
1.1.3 地面站天線的方位角和仰角
1.2 自由空間傳播損耗
1.3 衛星系統電波傳播效應概述
1.3.1 地球大氣層
1.3.2 電波傳播效應
1.4 電波傳播在衛星系統設計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章 對流層晴空傳播效應
2.1 大氣折射效應
2.1.1 大氣折射指數
2.1.2 電波射線彎曲與等效地球半徑
2.1.3 衛星視在仰角
2.1.4 大氣的聚焦和散焦效應
2.1.5 距離折射誤差
2.2 大氣吸收衰減
2.2.1 大氣衰減的逐線積分計算方法
2.2.2 大氣衰減的簡化計算方法
2.3 對流層閃爍和多徑衰落
2.3.1 仰角大于5°的閃爍衰落預測
2.3.2 衰落深度大于25dB的閃爍衰落預測
2.3.3 過渡區間的閃爍衰落預測
參考文獻
第3章 水凝物傳播效應
3.1 水凝物的物理特性
3.1.1 云霧物理特征
3.1.2 降雨的物理特征
3.2 云霧衰減
3.3 雨衰減
3.3.1 雨衰減率
3.3.2 ITU-R雨衰減預測方法
3.3.3 中國預測方法
3.3.4 *壞月雨衰減
3.4 雨衰減頻率轉換
3.4.1 雨衰減瞬時頻率轉換
3.4.2 雨衰減長期統計頻率轉換
3.5 雨衰減動態特性
3.5.1 衰落持續期
3.5.2 衰落斜率
3.6 雨衰減時間序列
3.7 雨衰減短期預報
3.8 降雨去極化效應
3.8.1 去極化效應的表征
3.8.2 衛星信號的雨致去極化機理
3.8.3 雨致交叉極化預測方法
3.8.4 雨致交叉極化的頻率轉換
3.9 其他傳播效應
3.9.1 濕天線衰減
3.9.2 沙塵衰減
3.10 大氣綜合衰減
3.11 預測模型中的電波環境數據
3.11.1 ITU-R電波環境數字地圖
3.11.2 我國電波環境數字地圖
3.11.3 電波環境參數選擇的原則
參考文獻
第4章 地表反射與本地環境效應
4.1 概述
4.2 海事移動衛星業務的電波傳播效應
4.2.1 海面反射衰落效應
4.2.2 相鄰衛星之間的干擾預測
4.3 陸地移動衛星業務的電波傳播效應
4.3.1 視距情況的多徑模型
4.3.2 遮蔽效應
4.4 航空移動衛星業務的電波傳播效應
4.4.1 海面反射衰落
4.4.2 飛機進場和著陸時的多徑模型
4.5 非對地靜止軌道衛星業務的傳播效應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電離層傳播效應
5.1 電離層環境特性
5.1.1 電離層概述
5.1.2 電離層模型
5.1.3 電離層TEC
5.1.4 電離層不均勻體
5.2 背景電離層傳播效應
5.2.1 電離層的折射指數
5.2.2 群時延
5.2.3 相位超前
5.2.4 折射
5.2.5 色散
5.2.6 法拉第旋轉
5.2.7 多普勒效應
5.2.8 吸收
5.3 電離層閃爍
5.3.1 電離層閃爍特征
5.3.2 閃爍幅度分布及譜特征
5.3.3 電離層閃爍的統計特征
5.3.4 中國電離層閃爍特征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線電噪聲與干擾協調
6.1 無線電噪聲的定義與分類
6.2 太陽及宇宙噪聲
6.2.1 銀河系噪聲
6.2.2 天體輻射噪聲
6.3 地表及對流層噪聲
6.3.1 上行鏈路噪聲
6.3.2 下行鏈路噪聲
6.4 衛星通信地球站協調區
6.4.1 協調距離
6.4.2 晴空傳播的協調距離
6.4.3 降雨散射效應的協調距離
參考文獻
第7章 衛星系統抗衰落技術與傳播設計
7.1 衛星系統傳輸性能分析
7.1.1 載噪比
7.1.2 誤比特率
7.2 衛星系統抗衰落技術
7.2.1 分集技術
7.2.2 功率控制技術
7.2.3 自適應信號處理技術
7.3 典型衛星系統傳播設計
7.3.1 固定業務衛星系統傳播設計
7.3.2 移動業務衛星系統傳播設計
參考文獻
1.1 衛星系統參數
1.1.1 工作頻率
1.1.2 極化與極化角
1.1.3 地面站天線的方位角和仰角
1.2 自由空間傳播損耗
1.3 衛星系統電波傳播效應概述
1.3.1 地球大氣層
1.3.2 電波傳播效應
1.4 電波傳播在衛星系統設計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章 對流層晴空傳播效應
2.1 大氣折射效應
2.1.1 大氣折射指數
2.1.2 電波射線彎曲與等效地球半徑
2.1.3 衛星視在仰角
2.1.4 大氣的聚焦和散焦效應
2.1.5 距離折射誤差
2.2 大氣吸收衰減
2.2.1 大氣衰減的逐線積分計算方法
2.2.2 大氣衰減的簡化計算方法
2.3 對流層閃爍和多徑衰落
2.3.1 仰角大于5°的閃爍衰落預測
2.3.2 衰落深度大于25dB的閃爍衰落預測
2.3.3 過渡區間的閃爍衰落預測
參考文獻
第3章 水凝物傳播效應
3.1 水凝物的物理特性
3.1.1 云霧物理特征
3.1.2 降雨的物理特征
3.2 云霧衰減
3.3 雨衰減
3.3.1 雨衰減率
3.3.2 ITU-R雨衰減預測方法
3.3.3 中國預測方法
3.3.4 *壞月雨衰減
3.4 雨衰減頻率轉換
3.4.1 雨衰減瞬時頻率轉換
3.4.2 雨衰減長期統計頻率轉換
3.5 雨衰減動態特性
3.5.1 衰落持續期
3.5.2 衰落斜率
3.6 雨衰減時間序列
3.7 雨衰減短期預報
3.8 降雨去極化效應
3.8.1 去極化效應的表征
3.8.2 衛星信號的雨致去極化機理
3.8.3 雨致交叉極化預測方法
3.8.4 雨致交叉極化的頻率轉換
3.9 其他傳播效應
3.9.1 濕天線衰減
3.9.2 沙塵衰減
3.10 大氣綜合衰減
3.11 預測模型中的電波環境數據
3.11.1 ITU-R電波環境數字地圖
3.11.2 我國電波環境數字地圖
3.11.3 電波環境參數選擇的原則
參考文獻
第4章 地表反射與本地環境效應
4.1 概述
4.2 海事移動衛星業務的電波傳播效應
4.2.1 海面反射衰落效應
4.2.2 相鄰衛星之間的干擾預測
4.3 陸地移動衛星業務的電波傳播效應
4.3.1 視距情況的多徑模型
4.3.2 遮蔽效應
4.4 航空移動衛星業務的電波傳播效應
4.4.1 海面反射衰落
4.4.2 飛機進場和著陸時的多徑模型
4.5 非對地靜止軌道衛星業務的傳播效應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電離層傳播效應
5.1 電離層環境特性
5.1.1 電離層概述
5.1.2 電離層模型
5.1.3 電離層TEC
5.1.4 電離層不均勻體
5.2 背景電離層傳播效應
5.2.1 電離層的折射指數
5.2.2 群時延
5.2.3 相位超前
5.2.4 折射
5.2.5 色散
5.2.6 法拉第旋轉
5.2.7 多普勒效應
5.2.8 吸收
5.3 電離層閃爍
5.3.1 電離層閃爍特征
5.3.2 閃爍幅度分布及譜特征
5.3.3 電離層閃爍的統計特征
5.3.4 中國電離層閃爍特征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線電噪聲與干擾協調
6.1 無線電噪聲的定義與分類
6.2 太陽及宇宙噪聲
6.2.1 銀河系噪聲
6.2.2 天體輻射噪聲
6.3 地表及對流層噪聲
6.3.1 上行鏈路噪聲
6.3.2 下行鏈路噪聲
6.4 衛星通信地球站協調區
6.4.1 協調距離
6.4.2 晴空傳播的協調距離
6.4.3 降雨散射效應的協調距離
參考文獻
第7章 衛星系統抗衰落技術與傳播設計
7.1 衛星系統傳輸性能分析
7.1.1 載噪比
7.1.2 誤比特率
7.2 衛星系統抗衰落技術
7.2.1 分集技術
7.2.2 功率控制技術
7.2.3 自適應信號處理技術
7.3 典型衛星系統傳播設計
7.3.1 固定業務衛星系統傳播設計
7.3.2 移動業務衛星系統傳播設計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衛星系統電波傳播 作者簡介
趙振維,河北保定人,1983年獲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電磁工程系學士學位,1989年獲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專業博士學位。1983年工作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地二十二研究所(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