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26942
- 條形碼:9787516826942 ; 978-7-5168-2694-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精裝) 本書特色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閱讀時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 ——馮 唐 若世界真還公平,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沈從文 讀大陸的作品,滿口噙香中國昧的作家,當推汪曾祺和鄧友梅。 ——金 庸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精裝) 內容簡介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精選了數篇汪曾祺先生在各個時期的經典散文,如《隨遇而安》《人間草木》《昆明的雨》《泡茶館》等。其散文有敘事的、有抒情的、有釋理的。這些散文文筆手法細膩、結構順當、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流暢優美。散文中滲透著作者豐富的社會生活和復雜的內心世界。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讀性強,值得細細品味。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精裝) 目錄
故鄉的食物
我的家鄉
沽源
沙嶺子
隨遇而安
果園的收獲
壩上
果園雜記
國子監
聽遛鳥人談戲
老舍先生
午門憶舊
玉淵潭的傳說
釣魚臺
字的災難
和尚
人間草木
傻子
大媽們
胡同文化
貼秋膘
北京的秋花
豆汁兒
北京人的遛鳥
背東西的獸物
翠湖心影
泡茶館
昆明的雨
昆明的果品
昆明的花
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博雅
昆明菜
金岳霖先生
觀音寺
西南聯大中文系
吳雨僧先生二三事
新校舍
白馬廟
七載云煙
晚翠園曲會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精裝) 節選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 花園 ——茱萸小集二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園是我們家*亮的地方。雖然它的動人處不是,至少不僅在于這點。 每當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于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 祖父年輕時建造的幾進,是灰青色與褐色的。我自小養育于這種安定與寂寞里。報春花開放在這種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致被曬得那么多粉。固然報春花在我們那兒很少見,也許沒有,不像昆明。 曾祖留下的則幾乎是黑色的,一種類似眼圈上的黑色(不要說它是青的)里面充滿了影子。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龕前的花消失。晚間點上燈,我們常覺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無窮高處。神堂屋里總掛一只鳥籠,我相信即是現在也掛一只的。那只青襠子永遠瞇著眼假寐(我想它做個哲學家,似乎身子太小了)。只有巳時將盡,它唱一會,洗個澡,抖下一團小霧在伸展到廊內片刻的夕陽光影里。 一下雨,什么顏色都郁起來,屋頂,墻,壁上花紙的圖案,甚至鴿子:鐵青子,瓦灰,點子,霞白。寶石眼的好處這時才顯出來。于是我們,等斑鳩叫單聲,在我們那個園里叫。等著一棵榆梅稍經一觸,落下碎碎的瓣子,等著重新著色后的草。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 我的記憶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們的園里可沒有菖蒲呵?它是哪兒來的,是那些草?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我此刻把它們沒有理由的糾在一起。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每個小孩子都這么唱過吧。有時什么也不做,我躺著,用手指繞住它的根,用一種不露鋒芒的力量拉,聽頑強的根胡一處一處斷。這種聲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聽得。當然我嘴里是含著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無的水紅色是一種自然的巧合。 草被壓倒了。有時我的頭動一動,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來。我靜靜地注視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時,又把頭枕上去,嘴里叫一聲“嗯!”有時,不在意,憐惜它的苦心,就算了。這種性格呀!那些草有時會嚇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來了,當我看天上的云。 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發了光。 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唁,難聞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這種籽兒有帶鉤兒的毛,討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記它:因為我急于要捉住那個“都溜”(一種蟬,叫的*好聽),我舉著我的網,躡手躡腳,抄近路過去,循它的聲音找著時,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種臭玩意。想想我捉過多少“都溜”! 我覺得虎耳草有一種腥味。 紫蘇的葉子上的紅色呵,暑假快過去了。 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時一個,兩個的時候更多。它們總像有一樁事情要做,六只腳不停地運動,有時停下來,那動著的便是兩根有節的觸須了。我們以為天牛觸須有一節它就有一歲。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難工作,即使它在樹枝上轉來轉去,你等一個合適地點動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時候很少。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個有教養惜身份的紳士,行動從容不迫,雖有翅膀可從不想到飛;即是飛,也不遠。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地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為依然是溫文爾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多,也有極瑰麗顏色的。有一種還似乎帶點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線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說也好。 蟋蟀已經變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興趣在斗,而我們對于捉蟋蟀的興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過一本秋蟲譜,上面除了蘇東坡米南宮,還有許多濟顛和尚說的話,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個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頸子上的細毛是瓦青還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還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歡喜。聽,瞿瞿瞿瞿,哪里?這兒是的,這兒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顧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撲,追著撲。有時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還沒喂吶,于是趕緊回家。我每吃一個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給它一點。正吃著晚飯,我的蟋蟀叫了。我會舉著筷子聽半天,聽完了對父親笑笑,得意極了。一捉蟋蟀,那就整個園子都得翻個身。我*怕翻出那種軟軟的鼻涕蟲。可是堂弟有的是辦法,撒一點鹽,立刻它就化成一攤水了。 ……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汪曾祺散文精選(精裝)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沈從文的高徒,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戲劇家、小說家,京派文學小說的代表人物及傳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師從沈從文先生。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作家協會理事。他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領域成就頗高,充溢著濃郁的中國味道和靈性美質,語言平和質樸、清新雋永、娓娓而來、如話家常。著有短篇小說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飯花集》,散文集《蒲橋集》《故鄉的食物》《逝水》,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等。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