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重大思路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71260
- 條形碼:9787513071260 ; 978-7-5130-712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重大思路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科技工作者及相關行業的研究者。本書總結與反思云南“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與規劃制訂成效,研究提出云南“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規劃目標與指標,以及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發展的基本思路與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相關研究者有重大指導意義。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重大思路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個篇章。成就篇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維度和水平維度系統總結云南科技發展主要成就和發展水平, 凝練概括云南科技主要特色、經驗做法, 在與部分西部省份對比的基礎上分析研究問題與不足, 結合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提出云南科技創新發展思路, 明確可預見的發展方向, 繪制發展藍圖。戰略篇分析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中科技創新的地位作用, 研究國內科技創新重大戰略布局與舉措, 為云南科技創新提供經驗啟示, 緊扣云南“三個定位”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求, 圍繞科技創新的支撐重點和突破口, 從戰略層面提出云南省科技創新的思路定位、重大布局和策略建議。規劃篇從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形勢入手, 分析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供給需求。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重大思路研究 目錄
**篇 成就篇
**章 歷史沿革
**節 從無到有,奠定科技事業發展根基(1949—1977年)
一、科技管理體系基本確立
二、以政府為主導的科研體系初步形成
第二節 勵精圖治,科技事業在改革中發展壯大(1978—2014年)
一、科技體制改革拉開序幕并不斷深入
二、科技管理工作逐步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科研機構實力不斷增強
第三節 創新驅動,邁向創新型云南新征程(2015年至今)
一、科技體制改革政策體系逐步健全
二、科研管理持續優化
三、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建立
四、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第二章 云南科技發展主要成就
**節 科技自身發展的成就
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二、創新人才彬彬濟濟
三、條件保障不斷完善
四、科技產出量質齊升
五、基礎研究單點突破
第二節 科技支撐引領產業發展的成就
一、特色產業重大創新成果亮點紛呈
二、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新動能
第三節 科技支撐引領社會發展的成就
一、科技廣泛惠及民生
二、公民科學素養得到提升
第三章 經驗、不足、展望
**節 經驗
一、堅持黨對一切科技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始終成為科技事業的領導核心
二、堅持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在國家和地方發展中實現共贏
三、堅持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在特色領域長期積累逐步形成優勢
四、堅持將科技體制改革貫穿始終,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五、堅持科技對外開放合作,助力云南對外開放末梢變前沿
第二節 不足
一、高水平平臺匱乏
二、科技產出規模和質量有待提升
三、科技成果轉化運用不足
四、科技資源配置方式有待改進
五、科技創新環境需進一步優化
第三節 云南科技創新發展遠景與展望
一、面向未來,云南科技創新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發展方向
二、面向未來,云南科技創新必須始終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持續提升科技供給能力
三、面向未來,云南科技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不斷擴大高水平科技對外開放
四、面向未來,云南科技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強化推動自主創新的制度保障
附表1云南省主要科技規劃
附表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云南科技成就數據(部分)
附件云南省科技計劃項目設立及調整情況
第二篇戰略篇
第四章 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環境
**節 新時期科技創新發展的大環境
一、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加速演進
三、國際創新戰略格局發生新變化
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入新階段
第二節 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戰略思想
一、創新發展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
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
三、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核心
第三節 云南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科技創新需求
一、需要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尋找新位置
二、需要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提供新支撐
三、需要在國家科技對外開放中擔當新使命
四、需要在區域創新驅動發展中探索新模式
第五章 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科技創新經驗啟示
**節 發達地區經驗與啟示
一、實踐經驗
二、對云南的啟示
第二節 欠發達地區經驗與啟示
一、實踐經驗
二、對云南的啟示
第六章 云南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科技創新實踐
**節 科技創新重大舉措
一、全面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
二、開展重大創新試驗示范
三、打造區域開放創新高地
四、探索建立科技創新機制
第二節 科技創新短板和問題
一、主要短板
二、主要問題
第七章 云南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科技創新戰略抉擇
**節 戰略構想
一、戰略思路
二、戰略路徑
第二節 戰略重點
一、體系重構,點燃創新驅動發展引擎
二、梯次聯動,優化區域科技創新布局
三、開放賦能,打造“科技入滇”升級版
第三節 戰略舉措
一、強自身,夯實科技創新治理能力
二、聚合力,完善科技創新融通機制
三、求突破,培育科技創新引領力量
第三篇規劃篇
第八章 云南“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執行情況評價
**節 核心指標完成情況
第二節 重點任務實施情況
一、重大科技專項實施
二、創新源頭供給
三、重點領域科技創新
四、技術創新引導
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七、科技對外開放
八、科技扶貧
九、科技體制改革情況
第九章 國內外形勢與需求分析
**節 當今世界政治經濟與科技發展形勢分析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深刻影響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與秩序
二、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重塑全球創新版圖和國際競爭格局
三、創新戰略同生存戰略緊密聯系,科技競爭正成為決定大國未來的關鍵領域
第二節 科技支撐國家發展戰略的形勢與要求
一、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對科技安全提出高要求
二、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新需求
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科技創新提出新挑戰
四、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對我國科技在防范、管控風險以及應對重大危機上提出緊迫需求
第三節 云南未來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重點需求
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云南對科技創新的需求
三、“數字云南”建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
第十章 云南科技創新的基本判斷與認識
第十一章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目標與指標分析
**節 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目標與指標的變化分析
一、“十一五”至“十三五”國家科技規劃目標的變化
二、“十一五”至“十三五”國家科技規劃指標的變化
第二節 云南科技發展規劃目標及指標的變化分析
一、“十一五”至“十三五”云南省科技規劃目標的變化
二、“十一五”至“十三五”云南省科技規劃指標的變化
第三節 云南與相關省(區、市)科技發展規劃目標指標的比較分析
一、云南省科技創新規劃目標與國家及各省(區、市)比較
二、云南省科技創新規劃指標與國家及各省(區、市)比較
三、西部地區發展指標比較分析
四、云南省科技發展與國家及各省(區、市)的統計數據比較
五、各省(區、市)科技創新指標目標值與實際統計值耦合比較分析
第四節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目標與指標的選取設計
一、目標設計
二、指標設定
第十二章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的重大思路
**節 指導方針
第二節 基本原則
一、堅持資源配置由市場決定原則
二、堅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原則
三、堅持科技供給與需求雙側同時發力原則
四、堅持依法依規推進科技創新治理原則
五、堅持提高科技風險防控意識原則
第三節 發展理念
一、綠色發展
二、開放發展
三、融通發展
四、非常規非對稱式發展
第四節 戰略重點
一、抓區域創新布局,促進科技創新協調發展
二、抓區域經濟主體創新,推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三、抓機構平臺建設,搞活科技創新主體
四、抓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推進核心優勢產業迭代升級
五、抓場景技術應用,推動經濟社會趕超跨越
六、抓科技創新治理現代化,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參考文獻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重大思路研究 節選
五、基礎研究單點突破 70年來,云南自然科學研究在天文學、地學、生物學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云南數學工作者在20世紀50年代劉聲烈復數合同群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數十年努力,對代數群論的研究始終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云南大學王學仁教授將統計學、概率論用于地質勘探,總結了礦床統計預測的數學地質方法,并使其在我國地質找礦中得到廣泛應用。 云南天文臺在恒星演化理論、活動星系核、地面高精度天體定位等領域,科研成果達到國際水平。黃潤乾院士在雙星非常守恒演化、星風沖擊波理論和星風物質損失等方面的研究被國際廣泛采納和應用。冒蔚等提出的“低緯度子午環絕對測量原理及其檢驗”創立了低緯度恒星觀測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為我國建立基本星系參考系做出重要貢獻。在我國神舟系列飛船發射、飛行至返回期間,云南天文臺都發揮了重要的監測作用。 地學研究成果豐碩。1995年,李恒等人通過滇西植物區系研究發現了地殼旋轉運動證據,為確定云南高原形成提供了科學依據;云南地質學界提出的“晉寧梅樹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線剖面”于1984年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組織推薦為全球界線層型候選剖面之一;云南大學侯先光等對澄江動物群化石的研究,回答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大科學疑難問題。同時,還開展了橫斷山科學考察、高原湖泊研究等一系列大型科學考察研究活動。 植物學研究在區系學、植化學、民族植物學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吳征鎰院士集數十年云南植物考察與區系研究成果,主持完成了《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地理》《云南植物志》《云南植物名錄》等重大科學著作20余部,為中國的自然區劃、農業區劃等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他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和“西南野生種質資源庫”的建議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2004年“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被列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計劃,2007年吳征鎰院士獲得了國家*高科學技術獎。 施立明、張亞平院士開展了動物分子遺傳學研究工作,在遺傳毒理學、減數分裂,特別是聯合復合體的研究,靈長類、食肉類動物系統與演化的重要問題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對中國家養動物的起源、不同民族人群基因多樣性、揭示人類的擴散與遷移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張亞平以卓著的成就,成為榮獲“生物多樣性領導獎”的**位亞洲學者。云南誕生了世界首例經過基因靶向修飾猴,研究成果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評論》評為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自然》雜志將其稱為人類疾病模型研究向前發展的里程碑;克隆豬領域創造了多個世界**。 第二節 科技支撐引領產業發展的成就 多年來,云南結合自身優勢,在高原特色農業、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礦冶和新材料等領域持續攻關,充分發揮了科技創新在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科技支撐引領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形成了自身的產業優勢與特色。
云南“十四五”科技創新重大思路研究 作者簡介
路娜,云南省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科技合作與知識產權戰略與政策決策咨詢研究。自工作以來,主持參與課題4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課題3項,主持省級課題近10項,參與亞洲開發銀行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出版著作6部,其中以第一作者出版專著2部,以第二作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國際會議論文1篇。3項科研成果獲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0余項科研成果得以轉化應用,其中主持研究的2項成果被國家部委采納,主持研究的2項成果轉化成省級規范性文件予以頒布實施。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云南省政府政策文件解讀專家、江西省科技專家、云南省科技人才專家和昆明市科技專家。 楊曉瓊, 碩士研究生,現為云南省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科技戰略與政策、企業創新等決策咨詢研究工作。主持、參與國*家和省部級軟科學研究課題20余項,省級和地方規劃9項,省級文件起草5項,獲云南省人民政府獎勵2項,作為副主編、主要成員出版著作4部,發表論文5篇。 耿凱,碩士研究生,現為云南省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戰略與政策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級軟科學研究項目20余項,編制省級和地方規劃3項,起草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策文件10余項,獲云南省人民政府獎勵2項,作為主編或成員出版研究著作9部,發表論文5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