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古中國學術思想書系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6775
- 條形碼:9787547516775 ; 978-7-5475-167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古中國學術思想書系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 本書特色
《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在中唐文學革新的大背景下,總體上論述了中唐的文化新變對文人友誼和文學產生的影響,又從文化史的脈絡透視了中唐文人在安史之亂之后新的歷史空間中如何利用友誼在科場上奪取功名,在文場上相互競合,從而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文人共同體,創造出中唐獨特的文學表達。 《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是近年來北美漢學界“文學文化史”研究系列的新著,從一個新的角度呈現了唐代文學的內在肌理。
中古中國學術思想書系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 內容簡介
《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意在討論友誼與文學之間的互動關系,即中唐文學如何表現友誼的,文人友誼對中唐文學革新產生的影響。全書五章圍繞著這一主題,從各個角度切入友誼與文學的互動,章考察了中國古代傳統中的友誼話語,以及中唐友誼形成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唐科舉文化、文人文化的“去中心化”、中唐文人的責任感與改革精神對中唐友誼文化形成的影響。第二章則討論了中唐文人兩種類型的友誼,即文人與恩主(或座主)、文人之間的友誼。后面三章,則分別從唱和詩、書信、祭悼文的角度切入文學如何表現友誼,甚至是文人去世之后的友誼。
中古中國學術思想書系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導論 為友誼寫真
**章 中唐文學文化語境中的友誼
友誼的話語
歷史范型
社會與文化語境
第二章 建構網絡:友誼、恩主與名望
尋求恩主為知己而寫作
“推銷”孟郊:友誼與襄助
成為白居易:友誼與名流
第三章 同聲相應:友誼與詩歌酬唱
中唐時期對于詩歌酬唱和友誼的看法
合作與競爭:韓愈與孟郊的聯句
爭辯過去:元白之間的懷舊唱和
第四章 知與被知:友誼的認識論
致友人書的認識論層面
理解:運用對友誼的認知
誤解:調和批評與爭執
尾聲:認知的缺席
第五章 同慰死生:友人去世之后的友誼踐履
友朋之銘
祭文與友誼踐履
韓愈生死書寫
結語
同與異
參考文獻
譯后記
中古中國學術思想書系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 作者簡介
田安(Anna Shields),本科畢業于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碩士畢業于哈佛大學,師從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博士畢業于印地安那大學,師從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教授。先后任教于亞利桑那大學、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Gordon Wu’58漢學講座教授、東亞系系主任。著有《締造選本:〈花間集〉的文化語境和詩學實踐》《知我者——中唐時期的友誼與文學》等書,并在《哈佛亞洲學報》《美國東方學會雜志》《通報》《唐學報》等著名漢學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2011—2018年任美國唐研究協會(T’ang Studies Society)會長。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