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醫生讓你上班更輕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4640
- 條形碼:9787559644640 ; 978-7-5596-446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醫生讓你上班更輕松 本書特色
知乎出品!拯救久坐上班族!骨科醫生讓你上班更輕松,告別久坐帶來腰、脖子、膝蓋的疼痛!知乎十萬關注者信任的權威醫學博士,為上班族量身定制。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基礎的骨科知識,這一本就夠了! 1、作者是知乎十萬關注者信任的骨科醫生孫悅禮,上海中醫藥大學骨科醫學博士。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用通俗的語言好好跟你講講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關節的疼痛原因、治療方案,知曉這幾個部位的作用與薄弱環節,避免一些可預見性的損傷。 2、為久坐上班族量身定制。長期低頭看手機、持續坐姿導致的脖子痛,久坐導致的腰痛,不恰當的運動方式導致的關鍵痛,在這本書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3、醫學權威專家傾情推薦。中國中醫骨傷科學會會長施杞認為,“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骨關節炎,逐漸成為臨床*常見的骨退行性病變。”這些類型疾病的發病也逐漸年輕化,這本書的意義顯得格外重要,“孫博士結合生動手繪配以簡明文字,帶大家了解頸腰膝等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不同的應對方法,傳播性更廣的科普對于疾病的防治有著重要意義。”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營養系副教授高翔如是說。 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骨關節炎,逐漸成為臨床*常見的骨退行性病變。加之現代文明生活習慣帶來的弊端又使這類疾病的發病日益年輕化。群體如此龐大的病癥,應是不容小覷的公共衛生難題,是政府、社會和醫學界都必須認真對待的課題。 ——中國中醫骨傷科學會會長、世界中醫骨傷科聯合會執行主席施杞 骨科是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交叉的重點領域,以患者為中心是轉化醫學的根本,孫博士既是骨科醫生又是生物醫學工程師,能在業余時間堅持寫科普,這段“走近患者”的經歷對他非常珍貴,書中對于目前治療現狀的梳理來自他的認真總結,相信這本科普書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欽逸仙(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骨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華人骨研學會主席)民眾對慢性筋骨病的早期診斷、防治和康復要求顯著增高,孫博士的科普書通俗易懂地向大家展示了頸椎、腰椎、膝關節的結構功能和退變機理以及*新的防治共識,相信大家看后都會有所收獲,一起邁入主動健康的時代。 ——王擁軍(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所長。)隨著社會發展,肌骨退變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并有低齡化趨勢,造成了沉重的衛生、社會負擔。孫博士結合生動手繪配以簡明文字,帶大家了解頸腰膝等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不同的應對方法,傳播性更廣的科普對于疾病的防治有著重要意義。 ——高翔(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營養系副教授、營養流行病室主任、Schreyer Distinguished Faculty)1、作者是知乎十萬關注者信任的骨科醫生孫悅禮,上海中醫藥大學骨科醫學博士。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用通俗的語言好好跟你講講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關節的疼痛原因、治療方案,知曉這幾個部位的作用與薄弱環節,避免一些可預見性的損傷。 2、為久坐上班族量身定制。長期低頭看手機、持續坐姿導致的脖子痛,久坐導致的腰痛,不恰當的運動方式導致的關鍵痛,在這本書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3、醫學權威專家傾情推薦。中國中醫骨傷科學會會長施杞認為,“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骨關節炎,逐漸成為臨床*常見的骨退行性病變。”這些類型疾病的發病也逐漸年輕化,這本書的意義顯得格外重要,“孫博士結合生動手繪配以簡明文字,帶大家了解頸腰膝等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不同的應對方法,傳播性更廣的科普對于疾病的防治有著重要意義。”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營養系副教授高翔如是說。
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醫生讓你上班更輕松 內容簡介
這是幾乎每個上班族都曾體驗過的疼痛。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導致的頸椎疼痛、頭暈、頭疼甚至手指麻木。長時間坐姿導致的腰痛,當腰痛來襲,讓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幾步就“腰部發沉”,坐久了就“直不起腰”,讓人想大喊一聲:我真的坐不住了!等到下班了,想跑幾步鍛煉身體,膝蓋就開始不聽話地咔咔作響。大部分人反應就是關節炎,其實更多的疼痛不適是來自長期活動日積月累的勞損。 普通人面臨這三種疼痛,不了解病癥,不懂得保護,不清楚方法。孫悅禮將告訴你一些你的診斷醫生不會跟你說的事,好好跟你講講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關節的疼痛原因、治療方案,知曉這幾個部位的作用與薄弱環節,避免一些可預見性的損傷。
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醫生讓你上班更輕松 目錄
不了解病癥
“頸椎曲度變直”,無傷大雅卻又擾人心神 \\\ 2
脖子轉動時“咔咔”作響是怎么回事? \\\ 4
肌肉勞損之后頸椎開始退變 \\\ 6
*輕的頸椎病——頸型頸椎病 \\\ 7
頸型頸椎病和落枕 \\\ 7
為什么頸椎病會導致手麻? \\\ 9
肩頸后側的感應網 \\\ 10
放射到手指的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 \\\ 11
為什么頸椎病會引起頭暈頭痛? \\\ 12
影響大腦供血的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 \\\ 14
頸椎病也會影響血壓和心率嗎? \\\ 16
冰與火的“開關” \\\ 16
癥狀多變的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 \\\ 17
頸椎病也會引起癱瘓嗎? \\\ 17
*重的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 \\\ 18
頸椎病的認識及對策 \\\ 19
各型頸椎病的預后效果如何? \\\ 21
頸椎病為什么容易復發? \\\ 22
關于頸椎病有哪些認識誤區? \\\ 24
不懂得保護
如何保養頸部的靜態穩定? \\\ 26
生理曲度的“直與彎” \\\ 29
爬行到直立的負擔 \\\ 30
脊柱側彎和曲度消失的幕后黑手 \\\ 31
三根承重支柱 \\\ 33
如何加強頸部的動態平衡? \\\ 36
各司其職的肌肉部隊 \\\ 36
不良姿勢時的頸椎受力 \\\ 47
包治百病? \\\ 48
學生白領坐坐好 \\\ 50
老司機們好好開 \\\ 56
枕頭和頸椎 \\\ 58
高枕真的無憂嗎? \\\ 58
低枕睡眠更護頸? \\\ 59
如何選擇和調節枕頭的高度? \\\ 59
頸托、頸圍和頸環 \\\ 60
戴鈦圈可以治療頸椎病嗎? \\\ 61
頸圍、頸托有什么作用? \\\ 61
頸椎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 \\\ 63
頸椎病患者的脖子更怕冷? \\\ 63
頸椎病患者摔跤更危險 \\\ 64
患頸椎病了,還能跳健身操嗎? \\\ 65
不清楚方法
頸部自查小貼士 \\\ 66
壓痛的地方就是頸椎出問題的地方嗎? \\\ 66
脖子可以轉到哪里才到位? \\\ 68
骨科醫生在醫院里是怎么查脖子的 \\\ 68
解密頸椎X線片 \\\ 71
看頸椎核磁共振時,我們在看什么? \\\ 75
椎間盤也有使用壽命? \\\ 75
椎間盤的生命源泉 \\\ 76
營養怎么運到椎間盤里去? \\\ 77
膨出、突出和脫出 \\\ 78
頸椎間盤突出癥 \\\ 80
椎間盤突出的影響有多壞 \\\ 83
椎間盤的液壓和身高的早晚波動 \\\ 85
頸椎的韌帶護衛群 \\\ 86
頸部的動態平衡系統 \\\ 92
變硬的韌帶沒彈性 \\\ 93
頸椎不好會高位截癱嗎? \\\ 94
如何選擇恰當的治脖子方法? \\\ 95
牽引治療真的能減負嗎? \\\ 96
手法治療可不是簡單的“大保健” \\\ 98
頸椎病患者是不是都適合推拿治療? \\\ 100
扳脖子手法危險嗎? \\\ 102
在家如何安全地給頸部按摩? \\\ 104
什么時候治療脖子*好? \\\ 107
頸椎病是不是也“藥不能停”? \\\ 108
頸椎病到底要不要開刀? \\\ 109
頸椎病手術有哪些選擇? \\\ 112
“前路”還是“后路”? \\\ 113
“融合”還是“非融合”? \\\ 114
“開放”還是“微創”? \\\ 116
如何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和加重? \\\ 117
頸部日常鍛煉推薦 \\\ 119
不了解病癥
慢性腰痛的預警信號 \\\ 126
急性腰部扭傷和勞損 \\\ 126
按壓敏感的肌筋膜炎 \\\ 128
腰椎也會關節炎? \\\ 131
痛到直不起腰是怎么回事? \\\ 132
那些眼熟的腰椎問題 \\\ 135
骨量過多的腰椎骨質增生 \\\ 135
骨量不足的腰椎壓縮性骨折 \\\ 137
腰椎骨密度說了算 \\\ 140
腰椎滑脫和椎管狹窄 \\\ 141
如雷貫耳的腰椎間盤突出癥 \\\ 143
不懂得保護
容易引起腰痛的姿勢 \\\ 147
首當其沖的“北京癱” \\\ 147
前凸后翹的唐老鴨 \\\ 151
“稍息”省力不合理 \\\ 154
伏案工作會背鍋 \\\ 155
帆船、桅桿和纜繩 \\\ 157
錯綜復雜的腰肌 \\\ 158
正確姿勢拯救你的腰 \\\ 162
“站著說話不腰疼” \\\ 164
哪些拉伸動作容易傷到腰? \\\ 165
對腰友好的床墊如何選? \\\ 170
腰部支撐度和床墊材質 \\\ 171
睡眠舒適度和睡覺姿勢 \\\ 172
挑一個適合自己的床墊 \\\ 173
腰托是把雙刃劍 \\\ 175
如何選一個合適的腰托 \\\ 176
選購腰托小貼士 \\\ 179
不清楚方法
X線上看腰椎 \\\ 180
正常腰椎的X線片 \\\ 180
從腰椎高度判斷骨折 \\\ 181
從腰椎輪廓發現骨質增生 \\\ 182
從椎體間隙推測椎間盤變性 \\\ 182
從排列判斷腰椎滑脫 \\\ 183
核磁共振上看腰椎 \\\ 184
核磁共振上的腰椎組合 \\\ 185
影像和癥狀哪個更重要? \\\ 185
日常腰部自查說明 \\\ 186
扭腰到位了嗎? \\\ 186
腰的問題反映在了腿? \\\ 188
祝您好孕——產后腰痛預防手冊 \\\ 189
產后怎么糾正姿勢 \\\ 189
適合產后的鍛煉方法 \\\ 190
產后恢復怎樣預防腰痛? \\\ 191
哺乳期腰痛了能吃止痛藥嗎? \\\ 192
關于腰痛的治療保健誤區 \\\ 192
腰椎手術的風險和選擇 \\\ 193
骨質增生、骨質疏松和補鈣 \\\ 195
藥酒能治腰痛嗎? \\\ 196
腰部鍛煉推薦 \\\ 198
不了解病癥
膝關節的彈響聲是哪里來的? \\\ 206
膝關節發出這些彈響聲,可能是出問題了 \\\ 208
運動前為什么膝蓋會有摩擦聲? \\\ 209
運動后為什么膝蓋前外側會痛? \\\ 210
膝關節有哪些不一樣的疼痛? \\\ 214
急性外傷后的疼痛 \\\ 215
髕骨后側的疼痛 \\\ 216
只在早晨出現的疼痛 \\\ 217
秋褲防不住的關節炎 \\\ 217
從滑膜炎到膝關節炎 \\\ 218
骨性關節炎 \\\ 221
感染性關節炎 \\\ 223
類風濕性關節炎 \\\ 226
痛風性關節炎 \\\ 228
膝蓋發涼怎么辦? \\\ 230
膝蓋發涼可能與營養代謝有關 \\\ 230
怎么讓膝蓋不發涼? \\\ 231
X型腿和O型腿 \\\ 232
X型腿是怎么形成的? \\\ 232
O型腿是怎么形成的? \\\ 234
X型腿和O型腿可以矯正嗎? \\\ 235
交叉韌帶撕裂手術后,還能恢復運動嗎? \\\ 238
前交叉韌帶撕裂是怎么回事? \\\ 239
前交叉韌帶撕裂了應該怎么辦? \\\ 240
手術后多久可以恢復運動? \\\ 241
不懂得保護
跑步時怎么保護膝蓋? \\\ 242
有哪些傷膝蓋的跑步動作? \\\ 242
正確的跑步姿勢 \\\ 243
如何通過鞋底磨損推測跑步姿勢? \\\ 245
鍛煉哪些肌群可以讓跑步更穩健? \\\ 246
怎么選一雙適合跑步的鞋子? \\\ 249
結構還是材料?跑鞋底的減震性能 \\\ 250
前腳掌還是后腳跟?鞋底坡差的發力奧秘 \\\ 251
穿高跟鞋會引起膝關節疼嗎? \\\ 254
徒步時怎么保護膝蓋? \\\ 257
負重徒步為什么膝蓋容易疼? \\\ 257
為什么說上山容易下山難? \\\ 258
關于負重徒步的一些護膝建議 \\\ 259
如何騎行不傷膝? \\\ 260
騎行的姿勢和關節的負荷 \\\ 260
坐墊的高度與踩踏的發力 \\\ 261
選一對好護膝 \\\ 264
選護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 264
不同護膝功能各異 \\\ 265
專注保護的硬護膝 \\\ 266
輕便牢固兼顧的軟護膝 \\\ 267
簡約清爽的髕骨帶 \\\ 268
是時候給膝關節來一次大保養了 \\\ 269
膝關節的門軸原理 \\\ 269
強化鍛煉從加固韌帶開始 \\\ 270
維持膝關節穩定的大腿肌群 \\\ 271
大腿肌群的鍛煉方法 \\\ 272
不清楚方法
X線上看膝關節 \\\ 275
正常膝關節正面的X線片 \\\ 275
髕骨——膝關節杠桿的支點 \\\ 277
膝關節間隙和邊緣與關節炎診斷 \\\ 278
核磁共振上看半月板 \\\ 280
膝關節特有的半月板 \\\ 281
半月板的損傷分級 \\\ 284
核磁共振上的韌帶損傷和髕骨軟化 \\\ 288
膝關節兩組重要的韌帶 \\\ 288
不同韌帶撕裂的核磁共振表現 \\\ 291
髕骨軟化癥是怎么回事? \\\ 293
髕骨軟化可以緩解嗎? \\\ 294
髕骨“出軌”易軟化 \\\ 295
膝關節的自查方法 \\\ 296
膝關節活動度自查 \\\ 297
髕骨對線的檢查方法 \\\ 298
膝關節傷后如何判斷交叉韌帶是否撕裂 \\\ 299
膝蓋不舒服到底要鍛煉還是靜養? \\\ 300
什么時候要鍛煉? \\\ 301
什么時候要靜養? \\\ 301
膝蓋不適到底熱敷還是冷敷? \\\ 302
細水長流的熱敷 \\\ 302
簡單粗暴的冷敷 \\\ 304
硫酸軟骨素和氨糖對膝關節有用嗎? \\\ 305
膝關節封閉注射的常用藥物 \\\ 306
膝關節的關節鏡手術 \\\ 307
半月板切除微創手術 \\\ 308
關節游離體摘除 \\\ 309
關節滑膜切除術 \\\ 310
骨贅清除術 \\\ 310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 311
不同材料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 312
膝關節手術后的康復 \\\ 313
后記 \\\ 315
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醫生讓你上班更輕松 作者簡介
孫悅禮,上海中醫藥大學骨科醫學博士,曾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物醫學工程作為博士后參與NASA宇航員失重狀態下的骨量維持的研究。 目前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脊柱病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參與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的臨床工作和科研項目。研究方向主要為慢性骨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以及急性肌骨組織損傷的修復。業余時間愛好畫畫,并結合這一特長投身科普數年,在知乎上筆耕不輟,把自己掌握的骨科和康復醫學知識,用手繪示意圖的方式來講解和分享,著有知乎專欄《桑小尼畫說賤骨頭》,擁有10萬關注者,累計閱讀量1300萬,收獲9萬多次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