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戰斗的日子/二戰史詩.解放三部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71087
- 條形碼:9787510471087 ; 978-7-5104-7108-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斗的日子/二戰史詩.解放三部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軍迷、軍事歷史類圖書讀者推薦理由1:200萬字戰爭經典,每一句都有史料支撐。 推薦理由2:再現盟軍從登陸西西里到攻下羅馬的殊死戰斗 推薦理由3:訴說無數“為自由而死”的悲壯故事。
戰斗的日子/二戰史詩.解放三部曲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盟軍從入侵西西里,到很終攻下羅馬城的戰爭進程,重現了恢弘壯烈的意大利戰役:集結的號聲伴著奔涌的海浪將沖鋒艇送上西西里的金色海岸,轟鳴的鋼鐵戰車履帶碾過薩萊諾平原堅固的防線,呼嘯的戰機在塔蘭托港投下雨點般的炸彈……一幅雄渾與悲壯共同揮就的畫卷徐徐展開。 不堪重負的艾森豪威爾,無畏卻自負的馬克?克拉克,天縱奇才的巴頓,偏執、激情的丘吉爾、運籌帷幄的坎寧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從將軍到士兵,從政客到平民,無數生命軌跡在這段歷史中匯聚、燃燒。 這是進攻第三帝國的第二階段,西西里島和意大利的戰爭迫使美國肩負越來越多的戰場責任,也磨礪了美軍的戰斗力和意志力。崎嶇的地形、嚴苛的氣候、強大的敵人,戰場形勢已然明晰:要么殺敵,要么被殺。正是在意大利戰場上,美國軍隊從新手蛻變為主宰二戰局勢的強大力量。
戰斗的日子/二戰史詩.解放三部曲 目錄
序 幕 “三叉戟”會議 1
第1 章 跨越地中海 27
以殺戮終結災難 28
*高統帥的煩惱 47
風暴似乎永不平息 59
戰爭是世間*美麗的景象 70
第2 章 燃燒的海岸 77
獨眼巨人之地 78
鋼鐵兄弟,德意志 95
死于友軍之手 110
腐蝕英雄的靈魂 120
第3 章 島嶼堡壘 131
孤軍深入的蒙哥馬利 132
攻占西西里島首府 139
惡魔之首崩壞 147
不明原因發熱 154
“大紅一師”的不幸 162
墨西拿,新的起點 174
第4 章 薩勒諾之戰 191
搖擺不定的小軸心 192
陰謀與反陰謀 200
鈍化的勁旅 212
“黑色星期一” 234
殘酷的序曲 247
第5 章 尸野腹地 261
“鬼城”那不勒斯 262
“寒氣逼人”的冬戰 273
險惡的腹地 282
毒氣沸騰的巴里 293
第6 章 無望的苦寒 307
小城宿命 308
被棄后的閑逸 324
一場暴徒之戰 329
喪生之勇 339
第7 章 戰場上的賭局 355
丘吉爾拋出的“鵝卵石” 356
強渡拉皮多河 363
“比斯坎”號的囚徒 387
第8 章 死亡圣地聶圖諾 395
鬼魅的錨地 396
羅馬前戰—卡塞塔 410
突襲奇斯泰爾納 424
第9 章 殺戮場 439
如何占領卡西諾 440
地獄般的灘頭 456
“復仇者行動” 476
第10 章 “四騎士”:戰爭、饑荒、瘟疫和死亡 487
美式“總體戰” 488
山丘爭奪戰 496
人性是生存的“絆腳石” 517
第11 章 安齊奧僵局 529
維蘇威大災難 530
給他們點厲害嘗嘗 543
你們都是勇士,你們都是君子 551
成就偉大事業的前夕 560
第12 章 進軍羅馬 575
攻破“古斯塔夫”防線 576
一場第五集團軍的表演 593
撕開卡西諾前線 611
羅馬“不設防” 621
尾 聲 *后的進軍 637
戰斗的日子/二戰史詩.解放三部曲 節選
1943 年5 月11 日(周二)早上,天空霧蒙蒙的,它的聲音從遠處傳來,穿透了低低籠罩在紐約灣上空的薄霧。在低沉的低音A 之后,緊緊跟著兩個八度音和兩個中音C 之下的音符。不同于安裝在前向煙囪上的雙聯裝7 英尺(1 英尺=0.304 8 米,下同)汽笛發出的尖嘯,它的汽笛音量已經被調低,以免驚擾在長廊上漫步的乘客。它在和平時期的紅、白、黑涂色已被青灰色的油漆覆蓋,盡管這遭到了偽裝專家們的強烈反對—他們更傾向于使用藍綠色相間的迷彩圖案,并稱之為“西向航路偽裝計劃”,以便能更好地迷惑試圖判定它航速、方位和身份的敵方潛艇。即便有人看到它那著名的三層甲板、長達1 000 英尺的巨大船體和莊嚴而獨具特色的尖形船頭,也未必會想起它的真實身份,因為灰色油漆甚至蓋住了它的名字。但是,絕不會有人忘記它的存在,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它就是“瑪麗王后”號皇家郵輪。 離開蘇格蘭古羅克整整5 天20 個小時50 分鐘后,“瑪麗王后”號于早晨8 點30 分駛過安布羅斯燈塔,負責護航的美國驅逐艦隨即調轉船頭,駛向遠海。與它戰前涂色的命運一樣,“瑪麗王后”號上精美的內飾已被拆除,存放于紐約的一座倉庫中,其中包括6 英里(1 英里=1.609 34 千米,下同)長的威爾頓地毯,200 箱骨瓷及水晶器具,以及和平時期一次航行中用來保存1.4 萬瓶美酒和5 000 根雪茄的酒柜及雪茄保濕盒。為執行這次代號為“WW#21W”的航行任務,它已被改裝為一艘運囚船。船艙內可用作武器的固定設施已被拆除,還安裝了警鈴、門鎖,以及用沙袋堆成的機槍壘,并在食堂和運動區布設了鐵絲網。船艙深處不時傳來5 000 名德國戰俘躁動的聲音,他們在剛剛結束的北非戰役中被俘,并被關入了蘇格蘭的監獄,幾經波折,才被押上當時停靠在古羅克的“瑪麗王后”號。300名英軍士兵時刻保持警惕,監視著這些俘虜,而因為同情,想為戰俘提供幫助的衛兵則會受到提醒:“牢記他們的野蠻。”實際上,本次跨越北大西洋,長達5 天的“之”字形航程,已令這些野蠻人變得溫順。他們會被送往美國西南部的一座戰俘營,其人數是美國國內在押德國戰俘總數的3 倍,而且這個數字*終會增加至27.2 萬。為節省取暖費,大多數戰俘營建立在北緯40 度以南的地區,一些戰俘營指揮官為戰俘提供熏肉和雞蛋,鼓勵他們在營區內喂養寵物,還開辦鋼琴課,并允許通過西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的商品目錄訂購窗簾。這樣做同樣是為了讓他們變得順從。 但此次航行卻另有目的。秘密乘客名單上列出了英國*高級別軍事將領的名字,其中包括英國陸軍、海軍和空軍的指揮官。他們將趕往華盛頓,參加為期兩周、代號為“三叉戟”的英美戰略會議。輪船悄然駛過韋拉扎諾海峽時,軍官們擠在圍欄前,試圖穿透霧氣望見位于北方7 英里外的曼哈頓。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他們*終選擇了出現在右舷康尼島的模糊景象,以及左舷處史泰登島的沃茲沃斯堡,自欺欺人地認為這就是他們的目的地。乘務員和副官們匆忙整理著成堆的行李,并用寫有巨大“W”的紅色紙片將運往白宮的物品標示出來,其中20 多袋都屬于“空軍準將斯賓塞”。整理過的機密文件放在上了鎖的箱子里,堆在上層甲板旁邊的兒童游樂室內,一些作廢的保密資料將被送往105 號套房,扔進用浴缸臨時改造成的焚化爐進行銷毀。 為誤導蘇格蘭各港口潛伏的敵方間諜,此行的計劃者們煞費苦心地掩蓋了航行的細節。在古羅克,“瑪麗王后”號專門印制了荷蘭語菜單,讓人認為此番趕赴紐約的神秘貴客是流亡的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工人們還安裝了輪椅坡道和扶手,反間諜機構也刻意在港口附近的酒吧散布謠言,稱“瑪麗王后”號被派去迎接即將秘密訪問英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午9 點,所有偽裝宣告結束。輪船巨大的螺旋槳轉動了*后一圈,船錨被拋入海中咯咯作響,激起大片水花。空軍準將斯賓塞在甲板上漫步,“看上去狀態很好,肥胖、面色紅潤”,似乎滿懷著對戰爭的渴望。 與“瑪麗王后”號一樣,溫斯頓·S. 丘吉爾太過顯眼,根本無法隱藏,正如當時人們所說的:“他是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人。”丘吉爾抽著據說有“長號那么長”的哈瓦那雪茄—這只是他每天八根中的一根。在那張為人熟知的圓臉上,額頭布滿了皺紋。他眉頭緊蹙,不時用灑了香水的手帕擦臉。當天早上,給“瑪麗王后”號上的服務員留下10 英鎊小費后,他脫掉了在航程中大多數時候穿在身上的連體工作服,換上了皇家游艇中隊的制服,活像“一個舞臺上的流氓牧師”。前一天晚上,丘吉爾擺下盛宴,慶祝“即將到達美國暨出任首相三周年”。這場盛宴是對“瑪麗王后”號戰前的奢華生活,也是對日不落帝國昔日輝煌的一種緬懷:酥皮餡餅、法式干煎比目魚、溫莎薯條和朗姆糕,除了這些菜肴之外,還有一大瓶1926 年的瑪姆紅帶香檳。 “我們都是小蟲,”丘吉爾曾吟誦道,“但我相信我是一只螢火蟲。”誰能否認呢?他已奮戰了三年,起初是孤身一人,隨后便與他努力構建起的強大聯盟一同作戰。他早就提醒過他的警衛,只有在英國遭到入侵的情況下,才能在夜間將他喚醒,但他卻從未被叫醒過。他斷言,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使命是“糾纏、不停地嘮叨和促成”一場遠征。羅斯福對此非常清楚,整個戰爭期間,他將從丘吉爾那里收到1 300 封電報。這位首相的陸軍參謀長寫道:“他的脾氣像電影明星一樣多變,暴躁得如同被寵壞的孩子。”丘吉爾的妻子補充說:“溫斯頓會沖我大聲喊叫,所以我從不跟他爭吵,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說,我就給他留張便條。” “在大事上,他非常偉大,”南非政治家揚·史末資元帥說道,“可在小事上就不那么偉大了。”當然,小事也讓他忙碌不堪:因士兵們缺乏紙牌而提出抗議,為英國飼養家禽的農民供應谷物,為軍事行動擬定代號(他嚴厲地廢除了“驚心噩夢”“黃疸”“開胃酒”“邦尼哈格舞”這些代號)等。但他的偉大總能在大事中顯現出來,一位仰慕者的贊譽*能說明這一點:“他的心中沒有‘失敗’這兩個字。”
戰斗的日子/二戰史詩.解放三部曲 作者簡介
阿特金森累積榮獲18項新聞報道和軍事歷史類重磅大獎,是目前美國的拔尖大眾歷史學家。他有25年的全球一線媒體記者工作經歷,先后受聘于《匹茲堡太陽早報》《堪薩斯城時報》《華盛頓郵報》,曾主筆波斯灣戰爭報道,深入索馬里與波斯尼亞,還奔赴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進行報道。 阿特金森從1999年開始寫作二戰題材作品,極為難得地將歷史學家的眼光與記者的文筆完美結合。他對每個戰場的細致研究令人驚嘆,對搜集的素材了如指掌,還能精辟分析各種復雜場景和人物,著有超級暢銷書《與士兵同戰》《漫長的灰線》等。其“二戰史詩??解放三部曲”耗時14年,被公認是最重真實、重記述、重人性的史詩級巨作。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