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國外研究譯叢·第二輯毛澤東:雄關漫道(上下)(插圖本)/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第2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98316
- 條形碼:9787300198316 ; 978-7-300-1983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外研究譯叢·第二輯毛澤東:雄關漫道(上下)(插圖本)/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第2輯 內容簡介
1966年7月8日,寫信給他的妻子江青:“在我身上有些虎氣,
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老虎是“山中”,擁有保證
的權力,雄武勇猛,力破萬難;猴子則靈敏多變,能屈能伸,弄險
有方。在本書中,法國漢學家魯林教授以一個西方學者的認識視角
和話語體系,查考了大量從未出版的資料,擺脫了簡單的臉譜化模
式,并以審慎的態度,按照時間順序,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富有遠見、
醉心詩詞、個性復雜的的畫像。同時,在書中配有多幅插圖。
有名漢學家畢仰高曾如此評價這部資料翔實的傳記:“不僅
細致,而且可信、準確、公正。”
國外研究譯叢·第二輯毛澤東:雄關漫道(上下)(插圖本)/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第2輯 目錄
**部分 叛逆者(1893-1927)
序
**章 不可能的上升之路(1910-1919)
叛逆的兒子
“幸存下來的長子”
拒絕成為農民
倔強的毛頭小子
北京是那么遠
決定性的1910年
從軍
一個自學成才的流浪者
明理的師范生
“通常,你對自己很滿意”
一群忠實的朋友
楊昌濟教授
肩上背著包袱
多種社團活動
北京的失意
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
一段重要的逗留期
屈從于外省人的命運
第二章 一個湖南的民主主義者(1919-1921)
1919年:湖南的五四運動
湘江畔的雜志
《民眾的大聯合》
新聞與道德:趙女士的自殺
新聞與政治
驅逐張敬堯運動:毛澤東代表在北京
毛澤東的新生活
上海:返回的原因
毛澤東:書商、編輯、工業家
回家處理家族事務
公民制憲的努力
朝共產主義努力
決定性的選擇
第三章 斗士(1921-1925)
維金斯基的任務
一次倉促的代表大會(1921年7月-8月)
被忽視的毛澤東
一個外省的共產主義者(1921-1923)
自修大學
毛澤東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接近
勞工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和湖南勞工會
毛澤東和安源礦工
毛澤東和漢口-岳州鐵路工人罷工
毛澤東聲稱自己是亞當·斯密
毛澤東抗衡趙省長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轉折
個人的危機,國家的命運
新國民黨的建立
1925年之謎
第四章 選擇了這個命運(1925-1927)
……
第二部分革命者(1927-1945)
下冊:
第三部分 領袖(1945-1976)
序
第十一章 勝利者(1945-1949)
徒勞的談判(1945年8月-1946年6月)
蔣介石的美國后臺
馬歇爾的任務
毛澤東的抵抗,艱難動員農民(1946年夏-1947年夏)
農村的困難
蔣介石發起進攻
毛澤東和中共的反攻(1947年秋-1948年冬)
鞏固土地革命
反“左”
毛澤東的勝利(1948年秋-1949年秋)
重返城市遭遇陷阱
毛澤東和工人階級
“毛主席萬歲”
第十二章 激進的創建者(1949-1956)
毛澤東破除封鎖(1949-1952)
“一邊倒”
基礎的改革(1950年6月)
朝鮮戰爭(1950-1951)
進藏(1950-1951)
密集的階級斗爭(1951-1952)
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1954)
加快過渡(1953)
**次政治危機:高崗、饒漱石事件(1954)
與知識分子幾近決裂:胡風事件
“社會主義高潮”(1955)
理想主義的萌芽
農歷猴年的疑問(1956)
加快社會主義改造進程
對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強烈反應
**次“百花運動”
秋日的惆悵
一次戰略會議
第十三章 理想主義(1957-1959)
**幕:“百花運動”的序幕
一次激情的演講
第二幕:“百花運動”
反右運動
第三幕:發動“大躍進”
毛澤東的第二次莫斯科之行
各處視察的毛澤東
第四幕:共產主義過渡
中國變成了大公社
樂土
第五幕:“大躍進”的后果
毛澤東的疑問
毛澤東安慰自己
回到家鄉
第十四章 內外交困(1959-1962)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國外研究譯叢·第二輯毛澤東:雄關漫道(上下)(插圖本)/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第2輯 節選
《毛澤東:雄關漫道(上冊)(插圖本)/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第二輯》: 維金斯基的任務 按照1919年夏天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決議,共產國際打算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建立反帝聯盟,發展民間力量——包括正在形成中的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汲取自19世紀末以來在全球出現的巨大能量。通往倫敦或柏林的革命道路,也通向了新德里和上海。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20年春天,位于伊爾庫茨克的遠東國際派格里戈里·維金斯基抵達北京。維金斯基化名為吳廷康,他的任務是尋找中國革命者組成共產黨的核心。維金斯基先遇到了李大釗,之后與陳獨秀在上海碰了面。陳獨秀因為五四運動進了監獄,出獄后居住在上海。維金斯基有一封共產國際的推薦信,共產國際允諾給組建中的小組以物質幫助。值得注意的是,1920年秋天,維金斯基還會見了國民黨的領導孫中山,后者準備返回廣州重建聯合政府。1919年7月,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通過《加拉罕宣言》放棄了沙皇俄國在“不平等條約”的背景下于中國取得的一切權利和特權。1920年9月,《加拉罕宣言》通過具體的建議得到實行。此舉促成了蘇俄和年輕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之間的和解。對于蘇俄來說,幫助未來的中國共產黨主要是為了加強蘇俄的外交,使其擺脫孤立的困境。 1920夏天到1921年夏天,共產主義小組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北京、上海、濟南、武漢、廣州、長沙紛紛成立,東京和巴黎也有。一些雜志,例如上海的《勞動界》、《共產黨》,北京的《勞動音》讓大家知道了俄國革命,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著名的《新青年》和它的創始人陳獨秀一起回歸共產主義。北京附近的長辛店鐵路倉庫工人俱樂部的活動、上海小沙渡紡織區工人夜校和李中建立的工會使馬克思主義者**次接觸了城市無產階級。 在這種情況下,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于1921年6月3日經海路到達上海。接待他的俄國家庭住在匯山路6號——現在的華山路,位于國際租界內,在上海東部的楊樹浦。他在那里遇到了蘇俄共產國際伊爾庫茨克辦公室派來的尼科爾斯基。經過與當地的共產黨人李漢俊、李達的激烈討論,馬林匆匆準備成立中國共產黨。 一次倉促的代表大會(1921年7月-8月) 本次大會的兩個主要宣傳共產主義的人都沒有出席。陳獨秀當時在孫中山的廣東政府任教育廳廳長,李大釗留在北京,派了他的副手劉仁靜和張國燾參加。這意味著馬林能夠控制中國*早的共產主義者無序的活動-1923年6月,馬林在給季諾維耶夫、拉狄克和布哈林的信中惋惜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些早。 正如范德文所說,對*早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來說,這并不意味著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的誕生,這一點在1927年陳獨秀被趕下臺后才實現。這個復雜的知識分子秘密社團出現了大約一年后,得到了正式承認。這個社團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教育工人階級,建議其成員維護工人的利益。創立新黨的13名參與者的個人資料顯示出五四運動之后大量出現的社團的一些基本特征。所有代表都是年輕男性,平均年齡28歲,比如毛澤東,*年長的45歲(何叔衡),*年輕的19歲(劉仁靜)。他們都是知識分子,4個師范學校畢業生(毛澤東、王盡美、何叔衡和包惠僧),兩個高等師范畢業生(李達、陳潭秋),5個中國或外國大學畢業生(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此外,董必武出生于1886年,是個秀才。鄧恩銘,水族,來自貴州,16歲隨家人到山東謀生,畢業于山東省立**中學。在那里他參加了五四運動。時代的另一個標志是,許多人能講外語,或有意向學習。李漢俊和周佛海能用日語閱讀;陳公博、李漢俊、張國燾和劉仁靜會說英語,陳潭秋畢業于武昌高等師范學院,在武漢一所中學教英語;那時候毛澤東提出為了去蘇俄要學習俄語,他的英語屬于初級水平——一生都這樣。 13名參與者中的10名被安置在博文女校,因為假期學校對外關閉。他們以北大師生暑期考察團的名義住在學校宿舍里。會議地點距離這所學校很近,在李漢俊的哥哥李書城的家里,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位于望志路的拐角。12名成員代表了北京、上海、武漢、廣州、長沙、濟南和東京共產主義小組50多名黨員。巴黎沒有派代表參加。包惠僧是陳獨秀的代表,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代表”,所以參加會議的15人中,只有12位代表,另外兩人是共產國際的兩位代表。 ……
國外研究譯叢·第二輯毛澤東:雄關漫道(上下)(插圖本)/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第2輯 作者簡介
阿蘭·魯林(Alain Roux),法國當代著名漢學家、歷史學教授,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學(圣德尼大學)和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毛澤東生平、20世紀中國勞工運動、民國時期的政治精英。迄今共出版《20世紀的中國》、《30年代上海的工人運動》、《瞿秋白傳》(合著)、《中國文化大革命》等九部專著。
- 主題:國外研究譯叢·第二輯毛澤東:雄關漫道
國外研究譯叢·第二輯毛澤東:雄關漫道。毛澤東主席是中國革命的偉大領袖,也是舉世公認的世紀偉人!中國人民愛戴您、敬仰您崇拜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