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58355
- 條形碼:9787532158355 ; 978-7-5321-583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本書特色
文壇軼事、寫作秘辛 十六位世界作家的深度訪談 “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zui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大作家精彩有趣的對話、彌足珍貴的寫作指南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內容簡介
“作家訪談”是美國著名文學雜志《巴黎評論》持久也著名的特色欄目。自1953年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偉大的作家長篇訪談,初冠以“小說的藝術”為題,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三百多篇,囊括了20世紀下半葉至今大多數世界文壇重要的作家,成為這份文學雜志的招牌,也樹立了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范。 訪談者從準備到采訪,往往歷時數月甚至跨年。訪談也不是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書出版而帶上商業宣傳的氣息。作家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困惑的時刻,如何克服困難,文壇秘辛……這些訪談妙趣橫生的內容、重要的文獻價值,以及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也成為一個傳奇。有人說,這些訪談是“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目錄
序
E.M.福斯特(1953)
弗朗索瓦絲·薩岡(1956)
奧爾德斯·赫胥黎(1960)
哈羅德·品特(1966)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967)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68)
EB懷特(1969)
巴勃羅·聶魯達(1971)
約翰·斯坦貝克(1975)
庫爾特·馮內古特(1977)
胡里奧·科塔薩爾(1984)
唐·德里羅(1993)
蘇珊·桑塔格(1995)
伊恩·麥克尤恩(2002)
諾曼·梅勒(2007)
大江健三郎(2007)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節選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巴黎評論》:那本《自選集》,內容遴選的原則是什么? 博爾赫斯:我的挑選原則很簡單,就是入選的東西要比淘汰出去的讓我感覺更好。當然了,如果我能更聰明點,我應該堅持把那些小說也剔除在《自選集》之外;然后在我死后,也許有人會發現被剔除在外的東西才真的好。這樣做,或許更聰明,不是嗎?我意思是說,只把薄弱平庸點的東西印出來,然后讓某人來發現我把真貨色遺漏在外了。 《巴黎評論》:你可真喜歡開玩笑,對嗎? 博爾赫斯:是的,我喜歡,確實。 《巴黎評論》:但寫文章評論你的書,尤其是你的小說的那些人,他們…… 博爾赫斯:不是這樣的,跟我不同——他們寫得太嚴肅。 《巴黎評論》:他們似乎很少意識到你的有些作品很有趣。 博爾赫斯:那些作品本來就打算逗趣的。現在有一《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要出來了,叫《布斯托·多梅柯的編年史》,是與阿道爾夫·比奧伊·卡薩雷斯合寫的。書里寫到了建筑師、詩人、小說家、雕塑家,諸如此類的。所有這些角色全是虛構的,而且都很貼近這個時代,非常有當代感;這些人很把自己當回事,正兒八經的;書中的作者也是這樣,但這些角色不是對任何現實人物的戲仿影射。我們僅僅是盡量發揮,這件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哪里。比如說,這里的很多作家對我說:“我們想了解你文字的寓意、內在的訊息。”告訴你吧,我們根本沒什么內在訊息。我寫作的時候,我寫只是相當于有一件事必須要去做。我認為寫作者不應該對自己的作品攪和干預得太多。他應該讓作品自己往下寫,不是嗎? ……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相關資料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